文 周 燕
圖書角是幼兒園班級區(qū)域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區(qū)域,圖書角的創(chuàng)設有利于激發(fā)幼兒對圖書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幼兒對圖書的理解能力,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然而,通過觀察中班圖書角現狀,我們發(fā)現了一些問題。例如,幼兒每次看書時間過短,甚至還會在圖書角玩起其他游戲。對此,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與深入的探索,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操作多樣化且趣味性強的圖書角,吸引更多的幼兒積極參與其中。
調查班級一班二班三班四班材料提供圖書架、繪本、坐墊、玩偶。圖書架、繪本、靠背、玩偶、帳篷。圖書架、繪本、靠背、坐墊。圖書架、繪本、坐墊、玩偶、帳篷。參與人數3人2人5 人(有幾名幼兒每天固定參與圖書角的活動)4人持續(xù)時間4分鐘3分鐘5分鐘4分鐘參與積極性興趣不高 興趣不高 個別幼兒興趣較高 興趣不高選擇游戲的原因1.圖書角有軟軟的墊子。2.別的游戲區(qū)名額都滿了。個別幼兒想到帳篷里面玩,感覺帳篷有私密性。1.圖書角有他們喜歡的圖書。2.其他游戲區(qū)域比較吵鬧。個別幼兒想玩毛絨玩具。
通過對中班圖書角現狀的觀察和分析,我們發(fā)現班級圖書角存在以下問題。
圖書種類相對單一。教師提供的圖書主要以文學故事類為主,科普類、益智類、趣味類書籍相對較少,圖書種類相對單一,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閱讀需求。
圖書形式過于簡單。圖書大多以文字加圖畫的形式呈現,幼兒只能單純地閱讀,沒有任何其他的閱讀輔助材料。
圖書角主動參與者較少。參與圖書角的幼兒較少,只有極少數喜歡看書的幼兒參與其中。還有一些性格內向的幼兒只是在圖書角與毛絨玩具為伴。
圖書角參與者的閱讀時間較短。參與圖書角閱讀活動的幼兒本就不多,少數參與者的閱讀時間也較短,難以保持安靜狀態(tài)。比較常見的現象是部分幼兒會很快將書翻完;有的幼兒一本書還沒看完,就不停地換書;有的幼兒看一會兒就將書放在一邊,玩起了游戲。
圖書角參與者閱讀興趣不高。絕大多數幼兒會先選擇角色游戲,只有在其他游戲區(qū)都滿員的情況下,他們才會選擇圖書角,可見,他們對閱讀活動的興趣不高。
缺乏教師的有效引導。圖書角相對安靜,所以教師往往更加關注角色游戲區(qū),對圖書角的關注相對較少,無法做到有效引導,幼兒的閱讀興趣難以得到有效的激發(fā)。
針對上述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供多樣化的操作材料,將圖書角分成五大區(qū)域,以滿足幼兒自主選擇的需要,調動更多幼兒參與閱讀的積極性。
提供材料:墊子、抱枕、小帳篷、圖畫書(幼兒園提供或幼兒自帶)。
自主閱讀是幼兒自主學習的一種體現,讓幼兒自己選擇故事,自己閱讀故事,并嘗試理解故事內容,這是幼兒自主學習的第一步。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給幼兒提供獨立的空間,和幼兒共同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讓他們能夠在獨立閱讀區(qū)中靜心閱讀。
提供材料:故事盒、故事拼圖等。
幼兒可以利用故事盒、故事拼圖等方式將自己熟悉的故事講述給同伴聽。通過擺弄立體形象的材料,使故事中所有的情節(jié)和場景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使書中的故事成為幼兒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激發(fā)幼兒對圖書的興趣。
提供材料:DVD、電視機、故事碟片、話筒。
對于表達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看、聽故事和配音的方式積極參與其中。幼兒在視、聽多感官的刺激下,不斷地學習和模仿,將故事內容進行內化。
提供材料:白紙、彩色卡紙、彩筆、廢舊圖書、膠棒、訂書機、打孔機、膠帶、雙面膠、彩帶、剪刀等。
圖書被翻閱的次數增多,難免出現破損現象。針對這種情況,在閱讀區(qū)創(chuàng)設圖書修補區(qū),讓幼兒尋找修補圖書的方法,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愛護圖書的良好習慣。
提供材料:小舞臺、服裝、道具等。
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熟悉的繪本故事準備相關的服裝、道具等,幼兒共同協(xié)商,分配角色并進行故事表演。我們通過觀察發(fā)現,表演欲望比較強的幼兒帶動了很多性格內向的幼兒,他們也開始愿意參加表演。通過故事情境表演,幼兒不僅感受到了游戲的樂趣,也進一步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
幼兒園需要創(chuàng)設一個多元化的圖書角,變平面化為立體化,變書面化為情景化,變靜態(tài)游戲為動態(tài)的多元化操作性游戲。
在圖書區(qū)域創(chuàng)設之前,教師要先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和興趣、需求來創(chuàng)設圖書區(qū)環(huán)境,而不是教師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創(chuàng)設。
創(chuàng)設圖書角是為了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促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圖書角的設立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可操作性活動來提升幼兒的閱讀積極性;通過教師提供的多樣化材料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圖書角的參與率。
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幼兒喜歡選擇自主閱讀區(qū),缺乏閱讀習慣的幼兒則需要成人陪伴,進行親子閱讀;善于表達的幼兒可以在操作區(qū)擺弄故事盒、故事小火車等材料,會自己講故事、編故事;喜歡表演的幼兒可以在表演區(qū)進行故事表演;不善于表達的幼兒可以在視聽區(qū)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圖書修補區(qū)則可以培養(yǎng)幼兒愛護圖書的好習慣。
幼兒的活動離不開操作材料,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他們的情感、知識和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在圖書區(qū)域活動中,多樣化的操作材料能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愿望并支持幼兒的活動,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圖書內容。
在圖書角創(chuàng)設前,教師要先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如幼兒有哪些熟悉的繪本或故事;幼兒是否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是否需要家長的陪伴才可以進行閱讀;幼兒對哪些方面的繪本或故事感興趣等。教師要充分地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提供相應的圖書材料。
大部分教師在創(chuàng)設圖書角時,會習慣性地認為圖書角的活動形式只有閱讀,將圖書角視為一個能讓幼兒安靜的地方,然而語言的發(fā)展不是僅靠翻閱一本圖書就能完成的,還需要多種形式。如:看(閱讀)、說(表達)、聽(聽故事)、演(故事情景表演)、寫(涂畫)等。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和興趣,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圖書區(qū)的創(chuàng)設。例如,對于閱讀習慣較好的幼兒,和他們共同創(chuàng)設“獨立閱讀區(qū)”;對喜歡表演的幼兒,師幼共同商討表演區(qū)的設置;對于不善于表達的幼兒,可設置操作區(qū),以供幼兒排列故事圖片的順序,利用故事盒練習講述熟悉的故事等。
在圖書區(qū)中,教師要以一個觀察者、引導者、支持者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圖書閱讀活動中,觀察幼兒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與幼兒溝通交流,了解幼兒行為背后的原因,并根據幼兒的興趣提供相應的支持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