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斌先
【摘要】為全面提升小學生文學素養(yǎng),教師需充分意識到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經典誦讀的重要性。本文從分析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和內涵為切入點,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合理性建議,從而有效地提高經典誦讀的效果,全面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幫助學生在今后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關鍵詞】實施策略;小學語文;經典誦讀
小學生正處于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階段,同時也是小學生開展經典誦讀的啟蒙時期。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不僅需要幫助學生掌握寫字認字能力,同時需要引導小學生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幫助學生養(yǎng)成很好的經典誦讀習慣。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有效提升經典誦讀效果。
一、分析經典誦讀意義和內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通過對流傳的經典作品和文章朗讀、吟誦,積極引導小學生對經典作品中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豐富學生情感體驗,逐步提升小學生理解能力,同時可以深刻感悟經典誦讀所蘊含的魅力。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具備的意義主要包含了以下幾方面:首先,在進行經典誦讀過程中,可以將小學生從語文傳統(tǒng)課堂中進行脫離,引導學生充分感受到經典文章中蘊含的豐富世界,對小學生良好性格的塑造起很大作用,逐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其次,教師在開展經典誦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細細品讀,能夠充分感受到經典誦讀具備的魅力,逐漸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感興趣,全面提高小學生自身文學素養(yǎng),有利于傳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此外,針對高年級的小學生來講,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內容,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積極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幫助小學生不斷積累寫作素材,不斷豐富學生自身文學知識儲備。通過經典誦讀的方式,將一些優(yōu)美詞匯和佳句合理應用在自己寫作中,不僅能增加文章的文采,還能提高小學生在寫作中靈活運用所學到的知識與遣詞造句的能力,豐富作文的內涵和深度,逐步提升小學生寫作的整體水平。
二、分析開展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相關原則
(一)堅持采用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由以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轉變?yōu)槿宋慕逃J?,在課堂上更注重小學生在語文課堂的主體地位。因此,在課堂上開展經典誦讀時,需要教師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對小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興趣愛好進行了解并尊重。給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年齡段的經典誦讀作品,激發(fā)小學生經典誦讀的興趣,逐漸培養(yǎng)小學生誦讀經典作品的良好習慣。教師應在課堂上給學生構建一個平等、輕松、愉快、和諧的語文誦讀氛圍,教師應科學引導小學生一邊進行經典誦讀一邊進行思考,逐漸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此外,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年齡特點,選擇適合的經典誦讀內容,充分發(fā)揮小學語文經典誦讀的內在價值。例如,帶領學生誦讀《弟子規(guī)》以及《唐詩》等。
(二)采用適度教學原則
新課改背景環(huán)境下,經典誦讀模式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新型語文課堂閱讀方式,循序漸進地開展語文教學。因此,為了提升經典誦讀效果,需要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經典誦讀的過程中,嚴格根據適時適度教學原則。通過遵循小學生的興趣、認知以及意愿等,合理選擇和開展經典誦讀的內容。比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晨讀或者暮省時,早晚作為誦讀最佳時段,教師應合理利用早晚時間段,組織小學生進行經典誦讀,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經典誦讀的習慣。由于當前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非常重要的階段,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不集中注意力、性格上比較活潑好動的特點,這些都直接影響經典誦讀的閱讀效果。因此教師在規(guī)劃誦讀時間時,不應超過30分鐘。應對時間進行合理把控,時間太短并不能對經典誦讀效果起到作用,如果時間比較長,學生會感覺到疲憊,直接降低經典誦讀的效果。
(三)遵循經典誦讀的活潑趣味教學原則
由于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如果一直采用枯燥乏味的經典誦讀方式,學生可能會出現抵觸心理,降低誦讀整體效率。因此,在進行經典誦讀語文閱讀活動時,需要教師更注重學生的趣味性以及活潑性原則,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充分感受到快樂,可以在獲取更多的語文知識的同時,不斷提升語文閱讀的能力。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經典誦讀的相關措施
(一)創(chuàng)新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理念,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經典誦讀機會
學生處于學習語文初級階段,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經典誦讀習慣。教師擁有正確的誦讀理念,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經典誦讀質量。語文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充分意識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經典誦讀的價值和優(yōu)勢。教師應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給學生推薦更多的經典誦讀書籍,同時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對誦讀的內容進行積極討論。不斷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幫助學生更好地對誦讀內容進行掌握,有效提升課堂誦讀效果。
(二)構建良好的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氛圍
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為學生構建良好的經典誦讀氛圍,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經典誦讀的積極性,逐漸培養(yǎng)學生經典誦讀的興趣。教師應在校園內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書香氛圍,在班級板報上以及墻上組織學生摘抄經典文學語錄,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誦讀和品評。同時可以在走廊上粘貼經典誦讀閱讀材料,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誦讀的積極性。學校可以采用大屏幕滾動的方式,給學生播放經典文學,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到更多的語文知識,逐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經典誦讀習慣。教師除了在學校給學生營造經典誦讀氛圍外,還應注重在學生家庭中構建經典誦讀環(huán)境。教師應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協(xié)商,要求家長們適時放下電子產品和智能手機,跟孩子們約定每天一起開展誦讀活動。一起進行誦讀,探討在誦讀過程中遇到的不理解問題,與孩子共同品味經典中的情感和故事。采用這種誦讀方式,可以加強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不斷豐富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幫助學生養(yǎng)成很好的誦讀習慣。
(三)采用多元化語文經典誦讀模式
興趣作為學生最好的老師,為了全面提升小學生開展經典誦讀的積極性,教師應積極培養(yǎng)學生經典誦讀的興趣。針對當前學生的認知特征以及性格特點,枯燥的、傳統(tǒng)單一的經典誦讀方式不能實際滿足小學生對誦讀的學習需求,同時也不能很好地順應當前語文教學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在開展經典誦讀時,需要采用多元化經典誦讀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參與誦讀活動的積極性。比如,在課堂上教師給學生根據經典誦讀的內容,創(chuàng)設不同的誦讀情境,科學應用視頻和多媒體圖片的方式,根據文章情節(jié)給學生設置一些懸念,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引導小學生自主融人語文誦讀活動中。帶領學生開展誦讀活動時,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配上一些音樂,使學生能夠充分地感受到作者在文章當中傳遞的情感,幫助學生更好地對文章進行理解。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實施經典誦讀活動,需要教師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給學生構建良好的誦讀氛圍,不斷豐富小學生的內心世界以及提高學生語文修養(yǎng),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誦讀習慣以及積累更多語文知識。教師應意識到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意義和優(yōu)勢,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經典誦讀實施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逐漸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以及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吉星.試論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科教導刊一電子版(上旬),2019(10).
[2]胡虹麗.堅守與創(chuàng)新:百年中小學文言詩文教學研究[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10.
[3]劉天翔.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7).
[4]王松霞.品德教育嵌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8 (19).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