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春芳
【摘要】為有效培養(yǎng)初中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文章探討了初中語文課堂深閱讀教學策略,即結合寫作背景,激發(fā)深度閱讀興趣;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營造深度閱讀氛圍;選對閱讀方法,提高深度閱讀效率;拓展相關知識,延伸深度閱讀體驗,旨在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語文;深度閱讀;興趣;情境;氛圍;體驗
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不少學生因為興趣、時間、方法、知識面等原因,在“學”上多是停留在“淺閱讀”上,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在自己進行深閱讀后,更關鍵是要指導學生怎么去深入閱讀文本,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體驗。
一、結合寫作背景,激發(fā)深度閱讀興趣
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可以獲得各式各樣的信息,他們平時感興趣的大都是一些娛樂消遣類的東西,對于一些經典類的美文、深文似乎興趣不大。因此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如何讓此時的學生對彼時的作者的文章進行閱讀,關鍵就要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有了閱讀興趣,就為深度閱讀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開端。例如《老王》這篇文章是楊絳先生回憶文化大革命時期同老王交往的幾個片段,在此時期,作為知識分子的楊絳夫婦被下放,被批斗。但是,老王沒有避之不及,沒有像他人一樣遠離楊絳夫婦,一樣還是尊重作者,并盡自己的能力幫助作者。哪怕就是在他困難和將死之時,也不忘來和作者道別。到底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是親人,是朋友,還是更重要的人?是什么讓楊絳先生回憶起老王?結合背景,帶著疑問,自然而然就進入到對課文的深度閱讀中。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營造深度閱讀氛圍
深度閱讀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思維過程,它要求學生在思考中閱讀,充分拓展思維寬度并由此生發(fā)更多的自我感知和啟迪。所以,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循序漸進,營造出深度閱讀的氛圍。教學《老王》時,通過整體把握,我們知道,楊絳寫此文時,對老王的情感是“愧怍”的,那么如何深入理解作者的“愧怍”之感呢,我們可以通過設置題目,步步引導,深入體會。首先我們可以問楊絳為什么會“愧怍”,因為什么事而“愧怍”呢?自然而然引出“楊絳一家為老王做了哪些事”這個問題。通過思考得知楊絳一家對老王很好,從歸納的幾件事情中我們看到楊絳一家似乎都在善待老王,但為何已經氣息奄奄的老王要親自登門將自己珍藏的好香油,大雞蛋送上,且強調:“我不是要錢”呢?通過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思考,可以看出老王是將楊絳一家當做親人,當做最重要的人,他渴望的是那份在他孤獨無依的不幸人生里所沒有的難能可貴的親情,他要的是臨死之際對親情的呼喚與留戀。但如他所愿了嗎?由此我們又引出楊絳對老王的態(tài)度。楊絳一家并沒有把老王當作親人對待,雖然楊絳一家經歷了文革,算是不幸的人,但他們只是把老王當作一個比他們更不幸的人進行同情和憐憫。楊絳不希望欠老王的情,她一次次用金錢的方式回報老王對自己真心的付出。老王想要找尋親情和眷念,他希望他的真心付出,能收獲到楊絳一家的親情對待。但楊絳沒能給他,楊絳對老王,只是幸運的人對不幸的人的同情,同情大于平等,拒絕大于接受。這于楊絳而言無疑是一種揪心的痛。通過幾個問題的層層深入,創(chuàng)設出情境閱讀文本,不僅營造出深度閱讀的氛圍,也解決了“愧怍”之源,理解了作者的情感。
三、選對閱讀方法,提高深度閱讀效率
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地達到學習目的,選擇正確的閱讀方式尤為重要。無論學生的閱讀起點,閱讀習慣如何,在課堂上還是要統(tǒng)一閱讀方式。閱讀的方法有多種:瀏覽、跳讀、速讀、泛讀、略讀、精讀、品讀等。在深度閱讀中,我們可以根據課堂需要,選擇恰當的閱讀方法,這樣才能實現閱讀的高效率。
(一)整體感知全文
整體感知全文,是達到深閱讀的初始階段。閱讀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對全文進行統(tǒng)籌感知,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整體脈絡,為深閱讀提供支撐。比如在學習《老王》這篇課文,要想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就必須對課文做一個整體感知,了解老王的情況和課文的整體脈絡。通過速讀,我們知道楊絳寫此文時,對老王的情感是“愧怍”的。通過瀏覽,我們知道了老王的不幸:不僅身體殘疾,無依無靠,居住條件簡陋,僅憑一輛破舊的三輪車謀生,連死后都很狼狽,被埋在什么溝里。老王的不幸,是為和后面作者所說的“幸運的人”做比較。這部分內容適合略讀,如果把這個內容拿去精讀、品讀,不僅浪費時間,還會顯得主次不分。
(二)強化精讀、品讀
細嚼慢咽,方能品出滋味。同樣,深閱讀理想效果的有效達成,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精讀”和“品讀”,通過對文中重點段落字、詞、句進行精讀,體味主人公的內心情感,通過品讀感悟作者的思想境界,進而促使學生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比如《老王》這篇課文,對他臨死前給楊絳家送香油和雞蛋這個片段,就要精讀、品讀。精讀、品讀時,我們可以通過抓關鍵詞、句,去分析、揣摩、品味,從而理解人物的情感。文中在寫老王來送香油和雞蛋的時候是“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他直著腳一級一級下樓去”?!爸薄薄拌偳丁边@兩個形容詞和動詞用夸張的手法寫出老王已經沒有了生命力,像個干癟的東西一樣嵌在門框里,下樓時身體也是沒有弧度,不能彎曲,讓人看到了他的瘦弱、無生氣。還有那外貌描寫,“棺材”“僵尸”“骷髏”“白骨”讓楊絳似乎嗅到了老王死亡的氣息,這種氣息恐怖而觸目驚心,“讓她害怕得糊涂了”。通過對這部分內容的品讀,我們看到了瀕臨死亡邊緣的老王,仍不忘作者,仍拖著病軀來和她告別,看到了老王把楊絳當親人,當重要的人來看的真情。這也為更好理解作者的情感做了一個鋪墊。通過多種閱讀方式的結合,我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深閱讀的效率。
四、拓展相關知識,延伸深度閱讀體驗
體驗是深化認識,浸入文本的有效途徑。我們可以通過拓展相關知識,情境互動,引導學生挖掘文本內涵,深化閱讀體驗。楊絳在96歲高齡時寫下《走到人生邊上》,其中寫到:“每個人如果回顧自己一生的經歷,會看到某事錯了,某事是不該的。但當時或是出于私心,或是出于無知,或虛榮,或驕矜等等,于是做了不該做的事,或該做的沒做,犯了種種錯誤。而事情已成過去。靈性良心事后負疚抱愧,已追悔莫及?!睍r隔多年,楊絳仍在不斷地反省和叩問自己,經過反思,覺得自己對老王有一種不平等的居高臨下的俯視感,這不僅讓我們再次感悟到作者的情感,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著善良品格還能不斷反省自身的大學者的境界。聯系自己實際,別人真心對待你時,你有沒有出于私心,或是無知,或是虛榮,或是驕矜地做了不該做的事,事后是否追悔莫及,或負疚抱愧呢?通過情境置換,學生深化了閱讀體驗,課堂品質也得到了提升。
總之,深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途徑,它既能讓我們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的精妙,又能讓我們有自己的體驗和感悟。教無定法,閱讀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循著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側重運用寫作背景激發(fā)學生深度閱讀興趣、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營造深度閱讀氛圍、選擇適合學生的閱讀方法提高深度閱讀效率、拓展閱讀知識延伸學生深度閱讀體驗,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鄭俊.一個細節(jié):解讀《老王》的密碼[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下旬),2014(4):3
[2]朱巧彬.初中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03):250
(本文系2019年福建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基于“深閱讀”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研究》(批準號:FJJKX B19- 558)階段性研究成果。)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學附屬學校,福建三明3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