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中文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科目,從小學到高中一直都是學生必修的科目之一。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常常要求學生帶感情朗讀課文,并結合文章的故事背景,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情感,進而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把情感教育投入到語文的教學當中呢?本文從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角度出發(fā),旨在探尋情感教育運用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策略,以期促進中職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上升。
關鍵詞:情感教育;中職語文;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2B-0064-02
新形勢下的教育改革,對中職語文教育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面對改革的大形勢,中職語文教育者在教學當中作出了策略調(diào)整,提倡把情感教育作為中職語文教育改革的主要方法,因為只有學生切實地體會到了文章蘊含的情感,才能豐富自身的情感表達,以此達到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
一、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育中的作用
(一)提升了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中職學生對于文化課的學習一直以來都不是很重視,這主要緣于中職院校的教學理念,當中職學生脫離了傳統(tǒng)的高中教育,選擇中職院校作為后續(xù)的學習環(huán)境時,中職學生的學習理念也發(fā)生了變化。中職院校作為培養(yǎng)專業(yè)性人才的學校,比起傳統(tǒng)文化課的學習,更看重學生在專業(yè)課上的學習,這種教學理念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對文化課的學習不是很重視。不過,語文作為一門可以提升學生中文素養(yǎng)的文化課,學校應強調(diào)學生給予其必要的重視。要想提高中職學生在語文科目上的文學素養(yǎng),當務之急是要讓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精髓。情感教育的教學模式可以輕松將學生帶入到語文的意境之中,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的體驗學習,能夠快速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如在語文閱讀時,能夠深刻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進而判斷出文章的內(nèi)涵,有助于后續(xù)解答相關練習題目。運用這種方法學習,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二)豐富了學生的情感表達
中職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常常會忽略文章表達的情感,這十分不利于提升自身的情感表達能力。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一些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很多作品的背后有著一定的歷史背景,作者在寫文章時會因為周遭環(huán)境不同而表達出不一樣的情感。學生通過了解文章的故事背景,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故事情感,能學習到文章對于情感的表達技巧,在獨立寫作時加以運用,相當于間接提升了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
(三)完善了中職教育的漏洞
中職教育的教學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和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相違背,中職學生在校學習的過程中,會被灌輸“專業(yè)至上”的思想,這就直接導致中職學生養(yǎng)成了對文化課不重視的態(tài)度。而情感教育的教學理念恰恰就彌補了學生在傳統(tǒng)文化課上的不足——應付學習,還在一定條件下糾正了學生的學習理念。將情感帶入到中職語文的教學中,是教育改革的關鍵一步,這使得中職學生原本枯燥乏味的專業(yè)課學習得到了緩沖,同時又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四)突出了語文教育的精髓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有知識的傳授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中職語文教學一直沿用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將會使中職學生逐漸喪失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語文的學習重點是學會文章中的表達技巧和語句分析,而這兩者都是建立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情感教育的學習理念恰恰是這兩者的完美結合,教師通過讓學生了解文章的故事背景,從而使學生掌握文章表達的情感,然后感同身受地體會文章主題,提升語文學習效率。
二、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中的運用
(一)了解文章寫作背景
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中的應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借此學習文章背后的情感表達。每篇文章都是作者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文學產(chǎn)物,只有切身體會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學生才能把握文章背后的深意,所謂文章就是作者用情感表達的語句堆砌而成,每一句語言都能從不同角度表現(xiàn)作者的寫作意圖,而語句的組成也是每個詞匯的有序排列,有時某個句子中的詞匯便是文章的靈魂,一些詞語所表達的情感色彩也要切實地聯(lián)系文章的寫作背景,只有真正結合了文章所處的時代背景,學生才能分析出詞匯的正確含義。從語句的堆砌、詞匯的排列都能賞析出文章的故事內(nèi)涵,而這一切的基礎都需要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背景。
(二)有感情的進行誦讀
朗讀是理解語文文章的重要形式之一,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可以體會到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在小學時期,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就是進行反復地朗讀,一首五言或者七言在學生的不斷朗讀下,詩句隱藏的內(nèi)涵也就慢慢地浮現(xiàn)出來。當學生放聲朗讀文章時,他們的大腦會根據(jù)外界的聲音進行場景聯(lián)想,進而增加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而教師可以在學生聯(lián)想出場景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欣賞語句。在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時,教師需要在這個過程當中教會學生停頓,語句的停頓對于文章的理解非常重要。當學生在賞析一篇文章時,若沒有掌握語句之間的停頓感,很容易曲解文章的內(nèi)容,同時也會增加學生朗讀的困難性。教學語文時,教師時常會強調(diào)朗讀文章時要帶有感情色彩,感情色彩的表現(xiàn)形式最后會根據(jù)語言的聲調(diào)體現(xiàn)出來。標準的普通話加之朗讀時的聲調(diào)變化,會使學生在此過程中體會到文章的情感表達,有助于學生對于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三)多媒體的方式增加學習樂趣
隨著時代的迅猛發(fā)展,數(shù)字媒體在教育行業(yè)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很多學生面對枯燥無味的文字容易產(chǎn)生厭煩的心理,進而影響到語文的學習。避免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每篇文章配上相關的主題圖片,幫助學生快速建立語篇的情境。如,文章為悲傷的主題時,學生可以通過哭泣的圖片了解到文章的情感,利用相應的悲傷語調(diào)朗誦課文,以此來完成本篇文章的學習。這種情境結合的學習方法,可以調(diào)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能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四)思考經(jīng)典語句的情感表達
誦讀文章的語句是為了感受語句背后的內(nèi)涵,經(jīng)典語句一般都包含了整篇文章的思想感情,對于這些經(jīng)典語句的學習,學生需要不斷地反思和誦讀,從中體會出語句的感情色彩。學生需要深入思考語句背后的情感表達,通過不斷的積累和持久的學習,真正掌握語句,為自己今后的學習運用打下良好的基礎。只有充分掌握語句的內(nèi)涵,才能在適合的語境當中運用出來。除此之外,學生在后期的學習生活當中,還能不斷豐富自己的情感表達,像帶有愛國主義色彩的文章就能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這種情感教育的學習方式更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三、結束語
情感教育說到底就是一種理解語文文章內(nèi)容的手段。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情感色彩的學習和運用可以表現(xiàn)為有感情地朗讀,帶入感情地閱讀能夠和作者同呼吸,能深切地體會到文章故事情感。學生掌握了這種情感的學習方法,對于其日后的學習和生活具有促進作用。
作者簡介:王希鈺,1974年12月生,漢族,,甘肅民勤,本科,講師,主要從事中職語文課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令調(diào)霞.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10).
[2]張揚.情感教育在中職學校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8,(7).
[3]鄒麗芬.傳承中職語文課中滲透的傳統(tǒng)文化及育人思想[J].時代教育,2018,(6).
[4]楊衛(wèi)麗.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J].中等職業(yè)教育(理論),2012,(4).
[5]李光. ?試論中職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1).
[6]錢健. ?淺析如何在中職學生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J].文教資料,2017,(20).
[7]陳丁勝. ?試論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職教通訊,2014,(33).
[8]李文燕.中職語文情感教育的重要意義初探[J].廣東職業(yè)技術教育與研究,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