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
關鍵詞:留守兒童 ? 心理健康 ?法制觀念
內容提要:留守兒童越來越多,我們關愛留守兒童要從身邊小事做起,對留守兒童要有愛心、耐心,要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加強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
近年來,農村經濟狀況相對較差,很多南下務工家長把未成年的孩子寄養(yǎng)在親友處,因此出現了一個新的特殊兒童群體——留守兒童。關愛留守兒童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更是我們老師工作的重點。因此,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和引導者,我們班主任就應該多關心留守兒童。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去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呢?根據我任教以來的所見、所為、所感,提出一下幾點看法,借此機會呼吁我們廣大教師同仁多關愛留守兒童,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家,從而營造一個和諧而溫馨的校園。
一、關心留守兒童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留守兒童相對其他學生來說,他們是可憐的,他們沒有父母的疼愛。因此,我們關心他們不能停留在表面,要用老師的“愛心”去換取他們的信任,這要求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他們不在感到孤獨無助。 我班有一位學生名叫馮澄,他父母離婚以后就一直和年邁的奶奶住在一起,生活很困難,為此我組織班上的同學把零花錢節(jié)約下來捐給他,并為他買書包、鋼筆等必須的學習用品,以勉勵其刻苦學習。這位學生在同學和老師的幫助下對生活有了自信心,也更加的發(fā)奮學習,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優(yōu)秀。
二、對留守兒童要有愛心 、耐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心理素質,沒有真正的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社會的關注。因此,我們作為老師要從小事上、細節(jié)上多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及時溝通。我班共56人,留守兒童就有30人。對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社會的關愛。我們作為教師,要從小事上、細節(jié)上多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溝通。用自己的愛去彌補他們所缺少的父母的愛,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就是他們學習、成長的家。
我班有一位學生叫李爽,他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76歲的奶奶照顧他,他每天上學都遲到,而且還不交作業(yè)。一開始我找他談話他總是唯唯是諾,轉身卻我行我素。后來我通過家訪才了解到他因家庭情況不好而承受壓力過大,導致其患上了“心理疾病”。此后,我主動找他進行交流,談心,鼓勵他;讓班干部陪他上下學;組織學生給他過生日……慢慢的他變了,不再遲到,開始交作業(yè),成績也有很大的提高。俗話說得好:“精誠所致,金石為開”。我們要有慈母般的愛,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三、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是外出務工父母無暇顧及的嚴重問題,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的溫暖和教育,這對學生心理產生極大影響。留守兒童一般內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較脆弱。另一部分學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經常給孩子錢,加上監(jiān)護人的嬌寵溺愛,導致孩子養(yǎng)成亂花錢、逃學、自暴自棄等不良行為,這樣的學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蠻橫。針對這一特點,我利用班會講節(jié)儉的重要性,放一些農民工在外打工的片,讓他們養(yǎng)成節(jié)儉的生活習慣,體會父母的不易,讓他們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愛他們,而是為了使他們生活更好。另外,開展心理疏導活動,及時解答他們的疑惑。幫他們少走彎路。
四、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質量
留守兒童許多是由他們的奶奶、外婆等隔代親屬來撫養(yǎng)的,而農村這樣的老人文盲率超過70%,他們無法對孩子進行輔導,也很難與孩子進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時的學業(yè)輔導與心理溝通。許多留守兒童因成績不好而產生厭學情緒,進而走上輟學道路。對此,我經常利用課余給他們單獨輔導,并在班上建立了學習興趣小組,讓學習小組的同學配合老師幫助他們學習,從而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自覺地學習,樂于學習,經過我的努力,這些留守孩子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樣大的進步充分證明了關愛留守兒童,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是多么的重要。
五、 加強對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大多數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監(jiān)管,自制力差,脾氣暴躁,往往因為一點小事與同學打架,甚至動用刀子等器具,嚴重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安全,造成極壞影響。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作為班主任,我利用每周的地方課,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講如何自我保護。
總之,作為老師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學習進步的引導者,生活的保護者。因此做到“三多”、“二知”、“一溝通”很重要。“三多”,即多與“留守兒童”談心,彌補“留守兒童”的親情缺失;多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多進行家訪,了解孩子在家活動和學習情況;“二知”即知道留守兒童的個人基本情況和家庭情況;“一溝通”即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電話交流溝通,并采取針對措施,提供必要的幫助。用關愛、親情為留守兒童營造溫馨的家園氛圍,讓留守兒童在老師的關懷下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