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智聰
摘 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文本細讀,符合學生閱讀成長要求。在學生展開文本細讀過程中向其傳授更多語文知識,全面提升學生語用水平,這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篩選群文閱讀內(nèi)容、在閱讀中實現(xiàn)點線連接、創(chuàng)新讀寫實踐應用,都可以促進學生語文知識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本細讀;知識構建
文本細讀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個方面是指教師要深潛文本展開細讀解析,為教學設計提供更多的信息參考;另一個方面是指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鑒賞性閱讀,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科學梳理,整合語文知識,形成個性閱讀認知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教學重心轉移到對學生的引導上,讓學生學會文本細讀操作方法,在具體實踐中形成系統(tǒng)性閱讀認知。語文知識學習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要給予一定的重視,引導學生細讀文本,逐漸建立知識體系。
一、群文閱讀,統(tǒng)整單元知識體系
群文閱讀是嶄新的閱讀教學形式,教師要有統(tǒng)整意識,篩選群文內(nèi)容,幫助學生確立語文知識學習目標。
(一)篩選閱讀內(nèi)容
小學語文教材以單元形式構成,為群文閱讀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為進一步提升群文閱讀效率,教師還要有整合意識,借鑒相關的課外閱讀內(nèi)容,給學生提供更多合適的閱讀素材。群文閱讀有多種目標追求,從語文知識角度展開引導,可以促使學生矯正閱讀方向。語文知識包括眾多內(nèi)容,如文體、作者、背景、字詞、句子、段落、修辭、主題、寫法等,教師要做好切合性設計,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有明確的知識構建目標。
群文閱讀大多依托教材同一單元內(nèi)容展開,如教學《桂花雨》這篇課文時,教師將《白鷺》《落花生》《珍珠鳥》等課文納入群文閱讀范疇,給學生設計針對性的閱讀目標:自主閱讀文本內(nèi)容,利用工具書學習生字詞,掃除文字障礙;誦讀訓練,掌握和運用誦讀方法,讀出情感;梳理課文主題內(nèi)容,體會文本的豐富內(nèi)涵……從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情況能夠看出,字詞學習、誦讀訓練、主題歸結等都包含豐富的語文知識內(nèi)容。學生拿到這些閱讀任務后,會針對性展開閱讀實踐,對相關文本進行重點研讀,自然形成語文知識認知基礎。文本細讀不是對每一篇課文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進行細讀,而是對閱讀目標展開相應操作,重點感知相應知識。
(二)確立知識訴求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定向閱讀引導,給學生規(guī)劃清晰的閱讀方向。不同年齡、不同群體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呈現(xiàn)差異性,教師在設定知識目標時,需要有觀照意識,讓更多學生都能夠建立明確的閱讀方向。每一個單元的語文教學都有不同主題,這無疑是重要的教學信息,教師根據(jù)教學側重點展開具體的目標設計,可以提升教學契合性,讓學生在文本細讀中逐漸掌握語文知識。
在教學《搭石》這篇課文時,教師不僅要給學生設計字詞學習任務,還要求學生對“搭石”這個概念進行解讀,并以此展開深入引導:“搭石是聯(lián)系鄉(xiāng)鄰的橋梁,通過搭石建立了和諧的睦鄰關系,圍繞搭石解讀你會有哪些新發(fā)現(xiàn)呢?”學生深入文本之中,對文本深層含義展開探究。
有的學生說,搭石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chǎn)物,是很多人的美好回憶,具有極高的珍藏價值;也有學生說,一塊塊最為普通的搭石,成就一段佳話,這說明作者有敏銳的觀察力。如果我們深入生活之中做創(chuàng)造性觀察,說不定能夠有更多發(fā)現(xiàn)。教師讓學生展開針對性探索,讓學生構建的知識體系更有價值。
二、點線連接,構建領域知識序列
文本解讀期待深度發(fā)掘,而學生受閱讀能力所限,其文本細讀認知呈現(xiàn)零散性,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展開整合優(yōu)化處理,對學生的零散認知進行統(tǒng)合處理,以形成知識序列。
(一)分類閱讀操作
文本閱讀是學生個性學習行為,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對學生個性閱讀的直觀解讀,教師在具體引導時,需要進行關聯(lián)性設計和引導,讓學生展開分類性閱讀,實現(xiàn)點線連接。語文知識有鮮明的體系性,教師在文本閱讀教學中,也需要給出針對性布設,讓學生在具體閱讀中有不同關注點,從不同角度展開思考和整合,構建系統(tǒng)性語文知識體系。
學生的閱讀認知大多缺少系統(tǒng)性,這是學生欠缺閱讀整合意識導致的。因此,教師要有觀照意識,給學生更多分類指導,讓學生展開認知構建。在教學《少年中國說》時,教師給學生布設了專項閱讀訓練任務:“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這是多么有哲理的語句。閱讀這篇課文時,我們會有更多熱血體驗,選擇一段話展開語言鑒賞,不妨從句式、情感、哲理等角度展開操作,準備參與課堂展示。學生拿到這個鑒賞任務后,都能夠積極行動起來,開始重點閱讀文本內(nèi)容,并找出鑒賞內(nèi)容,展開深入思考。有學生找到這一段話:“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并展開鑒賞:這段話中運用了極其工整的語句,形成很多對偶句,表達了作者對少年、中國發(fā)展前景的憧憬,也表現(xiàn)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
(二)建立知識體系
語文知識體系包含豐富內(nèi)容,不同教學階段的體系構建也有不同追求,小學階段主要側重對字詞、句式、語段、修辭等知識體系的構建,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文本解讀時,也要有明確的操作方向。
《我的“長生果”》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在知識目標設計時,教師側重關鍵詞句的解讀,讓學生抓住標志性詞句梳理文本思路,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體會散文特點,并通過多種方法展開自主品析,自然建立語文知識體系,讓學生順利進入整合性閱讀學習之中。在閱讀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師與學生展開互動討論,對文本內(nèi)容展開針對性引導,讓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分類處理。在課堂展示階段,學生都能夠給出比較準確的認知:“作者將書籍比喻成自己的‘長生果,說明書籍的重要性,并圍繞這個主題展開多重解讀,特別是回憶少年時代的讀書經(jīng)歷,給讀者帶來更多啟迪……”教師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點評和延伸訓練設計:“關于開卷有益的名言眾多,課下利用多種信息渠道展開搜集,并制作成名言集錦,參與班級展示活動?!?/p>
三、讀寫應用,促進學科知識升級
讀寫訓練是文本細讀認知內(nèi)化的重要手段,教師要注意為學生準備豐富的讀寫材料,讓學生在不斷的讀寫訓練中形成學科知識能力。
(一)校準讀寫角度
讀與寫關系密切,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文本解讀時,要適時引入讀寫訓練機制,讓學生在讀寫操作中形成嶄新知識體系。讀與寫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讀”是“寫”的輸入,而“寫”是“讀”的輸出。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寫操作,自然將知識內(nèi)化,有效提升學科認知品質。學生面對閱讀文本時,常常會陷入迷茫之中,不知該從何處入手,教師要統(tǒng)籌考量多種制約因素,給學生提出更多閱讀建議,讓學生能夠順利進入閱讀環(huán)節(jié)。
教師引導學生讀寫時,要注意挑選合適的角度,以提升課堂教學品質。如教學《鳥的天堂》之后,教師為學生布設了讀寫任務:“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有太多值得關注的事物和景色,展開生活觀察,如果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不妨模仿這篇課文的寫法,給大家做重點推介。”學生聽說要進行實地觀察,自然有更高的參與熱情。在實際觀察中,學生大多有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也產(chǎn)生了創(chuàng)作的沖動。在課堂進行成果展示時,很多學生都有比較出色的表現(xiàn)。有學生寫村落新去處,將溝渠河道作為描寫對象,寫出很多生命奇景;也有學生寫城市公園的美景,對公園植物展開針對性觀察,發(fā)現(xiàn)了很多新植物;還有學生寫從網(wǎng)絡上看到了一些新鮮事……從學生的表現(xiàn)可以看出,教師的讀寫任務設計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能將學生讀寫激情激活給人帶來更直觀的感覺,促進學生語文知識體系的構建。
(二)實現(xiàn)知識內(nèi)化
讀寫形式眾多,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讀寫實踐時,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對讀寫形式展開個性化設計,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閱讀學習感受。課本劇創(chuàng)編、觀察日記、讀書體會、閱讀摘抄、知識梳理、閱讀信息搜集、讀寫拓展等,都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讀寫實踐機會,促使學生在多種讀寫訓練中增長語文知識。
讀寫結合性訓練有助于學生將語文知識內(nèi)化,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讓學生順利開展讀寫操作實踐。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教師給學生布設的讀寫任務是:“關于家庭教育,我們都有很多真切感受。在課文中,家長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方式,給作者帶來的感觸極為深刻。你的家庭是什么情況呢?你的父母采用了哪些教育方法?你對家庭教育有哪些話要說呢?不妨以事件為依托,寫一篇習作,闡釋你的觀點?!睂W生根據(jù)教師布設的任務展開構思,很快就進入寫作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巡視中不斷進行指導,給學生提供更多習作方向。在具體評價階段,教師對學生的各種表現(xiàn)都給出比較貼心的評價。教師讓學生重點介紹自己的家庭教育實況。在這個寫作過程中,學生要運用教材文本的寫法,還要對語言進行創(chuàng)新,寫出自己的觀點。這里要綜合運用語文知識才能圓滿完成習作任務。一個讀寫訓練,關涉的語文知識眾多,教師針對性布設,給學生提供更多訓練的機會,可確保學生順利將語文知識內(nèi)化。
教師在具體施教過程中,要建立知識體系構建意識,為學生設計更多合適的閱讀內(nèi)容,讓學生展開文本細讀,對相關知識進行統(tǒng)合性梳理,以便形成閱讀認知基礎。群文閱讀、點線連接、讀寫應用訓練,這是語文知識體系構建的基礎手段。教師要正視學生閱讀現(xiàn)狀,在學生進行文本細讀時作出針對性引導,讓學生在深度解析文本內(nèi)涵的同時,完成語文知識體系的構建。
參考文獻:
[1]鐘錦炎.文本細讀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天地,2017(7):65-67.
[2]王麗娟.談核心素養(yǎng)下文本研讀的著眼點[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8(3):33-35.
[3]鄭小玲.立體補白,多維度深化文本細讀[J].基礎教育研究,2019(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