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與之相伴的,是多種價值觀的出現與并存。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及不正確的價值觀念逐漸滲透到學校中,會影響中小學生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而青少年時期是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應在中小學教育中實施品格教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學校品格教育的價值取向,以德育作為學校品格教育的載體,以體驗式教學作為踐行學校品格教育的主要手段,以家校社共育作為開展品格教育的主要方式,促進青少年形成良好品格,形成和發(fā)展健康的道德價值觀,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中小學校;品格教育;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410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0-19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1-0015-02
品格是一種內在的力量,它的存在能直接發(fā)揮作用,而無須借助任何手段。品格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性為目的的教育,品格教育的實施能夠培養(yǎng)學生解決道德問題的能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21世紀青少年應該具備四個學會,即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發(fā)展,學會與人相處”。品格教育,作為關乎人性的教育,與這一目標也是不謀而合的。品格教育關注學生品性的形成,品性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獲得性過程,這個過程較長,貫穿了學生的整個兒童及青少年時期。良好的品格一旦形成,將會在一個人的一生中發(fā)揮極大的作用,一個人的品格決定著一個人對待世界、對待社會、對待他人以及對待自我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品格塑造人生。
品格教育應是學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環(huán)。品格教育是為促進學生品格形成而出現的一種教育形式。品格教育滲透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是學校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美國道德教育的成功經驗已經證實了這一點。 當前,美國的品格教育模式已經是一種較為成熟、較為普及的模式。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社會群體道德水平滑坡,為了重新塑造青少年的良好道德品質,重建核心價值體系,品格教育被賦予新的使命,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在美國政府、學校的積極推動下,青少年道德的形成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這一進程也被稱為“新品格教育運動”。美國“新品格教育運動”在多年的實踐中獲得了很大的成功,通過中小學道德教育來塑造美國青少年的高尚道德品質,該做法在社會上也贏得了眾多好評,社會各界人士表示支持此項運動。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西方文明的進入,以及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社會上出現了多種價值觀,尤其是物質文明飛速發(fā)展帶來的金錢至上等不正確的價值觀在社會上廣泛傳播,這使得我國社會道德失范現象日漸突出,并逐漸滲透到學校和家庭中。由于未成年人尚未形成成熟的價值觀,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及不正確的價值觀念都有可能影響其道德信念與道德價值觀的形成,進而影響他們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因此,當前,應在我國的中小學校教育中實施品格教育,以促進青少年養(yǎng)成良好品格,形成和發(fā)展健康的道德價值觀。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學校品格教育價值取向
價值觀教育是學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也是學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督逃筷P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特別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要想更好地培養(yǎng)中國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重視中小學德育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促進其健康成長,實現深化教育改革的目標。教育部明確發(fā)文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納入中小學教育全過程,納入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全過程,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習近平同志在2017年10月18日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未來的年輕人將肩負著我國的民族復興大任,要重視對這群時代新人的教育和培養(yǎng),引導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不斷的教育實踐中強化教育效果,完善各項制度,真正發(fā)揮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人的行為習慣、情感認同以及對社會發(fā)展的指導作用。在此報告中,習近平同志特別強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民培養(yǎng)、國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這也進一步為中小學校做好青少年價值觀的培養(yǎng)工作提供了依據,即中小學校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生成長,并將其內化為青少年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行,努力為中小學生養(yǎng)成優(yōu)良的品格營造健康的環(huán)境。
二、以德育作為學校品格教育的載體
當前,我國中小學校并沒有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開設專門的課程。在實踐中,都是將德育課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課程。然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出現了一些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學科課程教育融合不深,存在知識化、簡單化、知行脫節(jié)等現象;由于德育考核在教師教學質量評價與中小學生學業(yè)水平評價中占比不高,導致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生動力不足;因缺少完整而系統(tǒng)的頂層設計,導致學校德育活動的隨意性較強,且水平高低不一;等等。借鑒美國“新品格教育運動”的成功經驗,應在德育中注重學生優(yōu)良品格的培養(yǎng),把學生作為未來公民的“人”進行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的過程中,教師將核心價值傳遞給學生,可以實現培養(yǎng)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并且讓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的同時,用正確的核心價值觀來塑造品格,促使學生養(yǎng)成優(yōu)良品格,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這不僅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還有利于塑造學生美好的人生。
三、以體驗式教學作為踐行學校品格教育的主要手段
品格養(yǎng)成的過程,也可以說是從認知到付諸實踐的一系列過程,其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選擇和做人處事。讓學生置于真實情景中,通過體驗獲得品格認知、養(yǎng)成品格,是最符合品格養(yǎng)成規(guī)律及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方式。因此,應以體驗式教學作為踐行學校品格教育的主要手段。體驗式教學通常是一種構建真實情景,讓學生在其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方法。體驗式教學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和生理的發(fā)育特征,以及學生成長經歷來設置情景,引導學生從真實的生活中體驗生活、感悟人生道理,其實施過程與學生品格養(yǎng)成具有一致性。體驗式教學重視師生的雙邊情感體驗,有利于達成師生之間價值觀傳遞的目標。學生在各種體驗中主宰自我,修正自己,在學習與生活中、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在日常行為中去體驗、去感悟、去反思、去成長,為未來能夠成就美好人生、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以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搭建學校品格教育系統(tǒng)化的橋梁
品格教育當前在我國還未能成為一種較為成熟,且被普遍推廣的教育范式,很多地區(qū)的中小學校對品格教育還處于學習和摸索階段,并無明確固定的內容及運行模式。品格教育作為一種已被實踐證明,確實有益于青少年兒童優(yōu)秀品格養(yǎng)成的教育范式,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須遵循品格形成規(guī)律及青少年兒童成長的規(guī)律,且應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
要以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及實施來確保品格教育的系統(tǒng)性。組織學校德育教師、心理健康教師、體育課教師、生涯規(guī)劃教師、校醫(yī)、班主任等教師及管理人員,對學生學習、身體及心理狀況進行全面梳理,根據學生及學校實際,開設校本課程。校本課程不僅要適應不同階段的學生特點,還要考慮學生品格形成的敏感期;不僅要包含書本知識內容,還要具有實踐性,且素材來源于學生身邊的真實案例;不僅要有益于培養(yǎng)青少年兒童健康的價值觀,還要教會青少年兒童如何應對學習、學會生活;不僅要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奮勇爭先,還要幫助學生積極面對人生的挫折與低谷……總之,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建設,將系統(tǒng)化的品格教育內容融入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之中,以文化育人,陶冶學生的優(yōu)秀品格。
五、以家校社共育作為開展品格教育的主要方式
家校社共育,即家庭、學校、社區(qū)共同承擔起青少年學生品格教育的責任。品格是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養(yǎng)成的,而家庭、學校、社區(qū)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養(yǎng)學生優(yōu)良品格的過程中,家校社應在不同的場所發(fā)揮各自的作用。學生在家庭中的時間最長,與家長關系也最親密,受家長影響較大。因此,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用自身良好的品格、習慣和言談舉止為孩子樹立榜樣,關注孩子身體與心理健康,創(chuàng)設健康親密、積極向上的家庭環(huán)境。學校除了進行正常的課堂教學外,還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此外,學校的學風、教風、校風也蘊含著品格教育的力量,是學校所堅守的精神內核的外在表現,學校要致力于打造有益于學生優(yōu)秀品格形成的學風、教風、校風,讓良好的品格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外化于行、內化于心,成為全體師生的信守和堅持。社區(qū)要通過營造文明有序、鄰里和諧、團結互助的環(huán)境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也可以開展有益于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的活動,如在暑假組織有能力的學生照顧社區(qū)內的孤寡老人,或在特定日期組織學生開展垃圾分類、愛護環(huán)境的志愿活動等。兒童及青少年的成長成才關乎祖國的未來,社區(qū)乃至整個社會都應更加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在品格教育的實施中,教師素質是關鍵。教師的處事方式對學生品格的養(yǎng)成也有重要的影響,如對班級事務的處理方式、能否公平公正地對待每個學生等。在中小學校,優(yōu)秀教師往往也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榜樣,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學校不僅要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還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打造一支專業(yè)素質過硬、精神面貌好的優(yōu)秀教師隊伍。
總之,中小學校品格教育的實施,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出現新問題,也不斷收獲新成果的過程。中小學生的品格養(yǎng)成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青少年將成為祖國的脊梁以及建設祖國的棟梁,因此,學校、家庭、社區(qū)乃至全社會都應重視青少年品格的養(yǎng)成、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設良好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yǎng)合格的新時代建設者。
參考文獻:
[1]姚偉斌.從活動走向課程:學校品格教育的應然選擇——以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教育局“德善”品格課程建設為例[J].基礎教育參考,2019(22):67-68.
[2]薛曉陽.從政治價值到倫理品格: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道德建構及學校融入[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46(4):31-3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