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芬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過2018年高考全國3卷第25題來分析,對斜拋運動知識的強化教學。對于斜拋運動,常規(guī)教學不僅僅要教知識本身,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途徑以及數(shù)學運算能力。
關鍵詞:斜拋運動;運動的合成、分解;化曲為直的思想
本題作為壓軸題,在第3問涉及斜拋運動。若平時教學中忽視對斜拋運動的練習,顯然在做本題時會覺得生澀,甚至要花更多時間理解題意、進行分析計算。平時若不加以強化訓練,沒有體悟解題過程,更沒有注意總結運算技巧,那么在高考緊張有限的時間里就顯得慌亂。
總之,斜拋運動要像平拋運動一樣引起重視,并且要做相當適量的、有質量的針對練習加以鞏固提升。這樣才能做到信心滿滿,游刃有余。
可以嘗試下面的教學流程展開教學。
一、課題引入
播放視頻,形成感性認識。節(jié)日夜空中綻放的禮花、運動場上被投向籃框的籃球、拋向空中的標槍、投擲出的鏈球、鉛球、鐵餅;高爾夫球場上已擊出的高爾夫球在空中的運動;城市綠化帶上正在灌溉中的水流等。
二、合作學習,在問題情境中分析、推導
1.標槍運動中,速度、位移有什么規(guī)律嗎?(問題導學,引發(fā)思考,自主動手推導。)
2.運動員在投擲標槍時怎樣才能獲得更好的成績?(問題切近生活,激發(fā)學生好奇心、求知欲。采用自主、合作學習,合作講解,走走停停策略)
通過以上公式的推導和得出過程,學生自然就能體會到運動員在投擲標槍時要想獲得更好的成績,就是要求水平位移盡可能大,最大的水平位移即:水平射程。在運動過程中的最大高度即射高也就自然體會和理解。最后引導孩子們求出射程和射高表達式,并分析其與拋射角的關系。運算過程中指導學生先由豎直上拋運動確定飛行時間,再由水平勻速運動求射程,同時還要補充相應的數(shù)學知識(二倍角公式等)。
從公式中可看出:當vy=0時,小球達到最高點,所用時間;
小球自最高點自由落下所需時間,與上升到最高點所需時間相等,因此小球飛行時間為。
小球能達到的最大高度(射高)用H表示;
從拋出點到落地點的水平距離(射程)用X表示。
由此,學生可以聯(lián)系實際:若自己參加標槍比賽就知道怎樣做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這樣可以使孩子們有獲得感。同時可以體會到物理知識可以指導生活實踐。用知識指導實踐這也會促使學生不斷地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自己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并嘗試用學習的知識解釋現(xiàn)象、指導實踐。
三、總結規(guī)律,得出結論
1.斜拋運動:以一定的初速度將物體與水平方向成一定的角度斜拋出,物體僅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曲線運動。它的運動軌跡是拋物線。
2.特點:水平方向速度不變,豎直方向僅受重力,加速度為g。
3.斜拋運動的分解:斜拋運動可以看成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豎直上拋或豎直下拋運動的合運動。
4.斜拋運動規(guī)律
如圖所示,斜上拋物體初速度為v0,與水平方向夾角為θ,則
5.思想方法:化曲為直,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6.展示彈道曲線。讓學生體會我們得出的規(guī)律只是理想狀態(tài)下的。實際上由于空氣阻力等的影響,射程、射高都要比理論只小一點。
四、斜拋運動規(guī)律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突出學生主體特征,在學生原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通過情景、問題、討論、合作、自主、交流等形式,注重學習的探究過程,讓學生構建關于斜拋運動知識并注意知識目標的落實。
注重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系實際,選取生活實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也有利于重、難點的突破,提高教學效果。視頻中的各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的斜拋運動,不但說明生活中物理無處不在,也能促使學生不斷地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參考文獻:
[1]馮華.從教學到育人—以專題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J].物理教學探討,2018,8:1-4.
[2]汪蘭平.挖掘教材素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策略[J].物理教學探討,2018,8: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