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金
摘?要:現(xiàn)階段,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應用已經變得極為普遍。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對于教學質量提升、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素養(yǎng)塑造、教學路徑遷移,都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以語文教學實際和學生發(fā)展需要為導向,深度探析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融合的科學策略,以確保學生在信息技術作用引導下,高效獲取語文知識,全面提升語文能力,實現(xiàn)更好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語文教學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網絡資源的極度豐富,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至小學語文教學,已成為一種發(fā)展趨勢。對小學學生而言,由于其生活實踐體驗比較匱乏,語文素材積累比較有限,語文理解能力不夠強大,面對一些比較抽象、復雜的語文知識或者語文問題,總是苦于難以理解而心生芥蒂。但是,在信息技術手段和資源的輔助作用下,學生學習語文的方式將發(fā)生徹底性轉變,其可以在更加形象、生動、有趣、活潑的信息技術支撐下理解語文知識內容,獲取語文教學信息,學習的視野變得無限寬廣,學習的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學習的效率自會得到顯著提升。因此,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便成為確保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更好開展的有力保證。
一、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融合的作用和意義
信息技術強大的可視化、交互性、即時性、直觀性功能,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的方式和路徑,引發(fā)了新時代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革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和有機融合,可以幫助學生在信息技術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內學習語文知識,增強語文素養(yǎng),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的指導和引領下更好地學習語文。
(一)全面豐富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方式和手段
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可以改變傳統(tǒng)教學狀態(tài)資源匱乏、模式單一、效率低下的教學現(xiàn)狀,將師生帶入更加豐富而生動的教學情境之中,實現(xiàn)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課堂教學策略的靈活性。在信息技術輔助下,教師的教學選擇更加多樣,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加靈活,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可以在信息技術的作用下而變得更加自如和諧,師生情感獲得升華,教學效率得到持久提升。例如,對于某些在傳統(tǒng)課堂上只能借助教師講解、板演來完成的教學任務,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動漫、PPT等方式進行呈現(xiàn),引導學生深刻感知對應知識的意義價值,明確知識的來龍去脈,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加輕松而歡悅的教學情境,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自然也會得到增強。隨著教學方式的不斷豐富,教學手段更加靈活,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也會得到更大提升。
(二)切實拓寬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視野和路徑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涉及到的很多知識都與生活實際有著密切關聯(lián)。但是,對于認知能力尚未徹底開發(fā)的孩子們來說,則存在很大難度。借助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學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去審視不同語文知識,并且對所學知識及時進行遷移,衍射至其他相關語文知識和生活體驗之中,讓學生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多樣的方式、更加靈活的策略學習語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知識積淀。
(三)更好地促進了不同學科資源的融合與對接
在信息技術作用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數(shù)學、英語、科學等不同學科知識在具體語文教學中及時呈現(xiàn),在幫助學生豐富自身知識構架、促進學科融合的同時,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使所學的語文知識能夠更好地服務于不同學科領域,實現(xiàn)信息技術、語文教學、學科融合三者之間的有機過渡、深度對接,為學生更好地應用語文知識解決其他學科問題奠定了基礎。
二、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融合的具體措施
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效果是無可替代的。作為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對信息技術的使用和掌控,不斷提升其應用信息技術開展語文教學的能力,以確保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效融合、無縫對接。
(一)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在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有效融合中提升教學效率
很多小學學生由于受到抽象思維所限,面對一些比較抽象、隱晦的語文知識總顯得無所適從。而信息技術的直觀性、可視化功能,則可以成為解決這一教學問題的最好工具。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一些比較抽象的教學問題、語文知識轉換為更加形象、生動的教學視頻、動漫等,讓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得到徹底激活,以調動起思維積極性,為提高教學效率而提供幫助。
例如,在《騎鵝旅行記(節(jié)選)》教學中,由于學生對整個課文事件的來龍去脈缺乏深刻理解,以致其總會萌生很多可笑而不切實際的想法。此時,教師可以將課文精彩片段制作成短視頻,結合課文情節(jié)適時播放,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全面彰顯信息技術作用,在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有效融合中豐富教學內容
在信息技術對應圖像、文字、聲音功能的刺激下,可以將靜態(tài)化教學內容轉換為動態(tài)性認知過程。此時,學生的注意力將會更加集中,更愿意在信息技術引領下自主探索課文內容,理解不同語文知識。既拓寬了學生的認知視野,又增強的課堂的感染力,更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也會在不斷豐富的教學常態(tài)下全身心投入至具體教學活動之中,全面提升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在《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將鯨的外在形態(tài)形象展示,以加深學生對作者寫作思路的精準理解,并激發(fā)起學生對大自然、海洋生物的熱愛,使得學生的探究欲,求知欲得到切實激活。
(三)科學激活信息技術特色,在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有效融合中優(yōu)化教學方式
為了確保不同認知層面的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得到切實提升,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需要和學生實際,將同一知識內容制作成不同微課,在教學中、課堂外對不同學生開展指導。在分層性微課指導下,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會得到切實滿足,學生也會在循序漸進、分層指導、分類推進中獲得更好發(fā)展。
三、結束語
總之,信息技術的諸多優(yōu)勢和特點,使得其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已經成為一種現(xiàn)實。對此,教師應該加強研究和探索,針對不同教學需要、不同學生實際,科學、合理、靈活地選用信息技術組織、開展教學活動,以促使學生在信息技術的指引下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龍云舟.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8):241-242.
[2]余成遠.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8):89.
[3]劉麗美.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J].亞太教育,2019(04):7.
[4]何曉敏.淺談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14):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