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永清
摘?要: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做好對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路徑分析,能夠為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提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帶來支持。筆者結合實踐教學經驗,在文中先對初中化學學困生成因進行簡述,之后對初中化學學困生的轉化路徑予以分析,希望能夠為實現(xiàn)初中化學學科的素質教育目標打下基礎。
關鍵詞:初中化學;學困生;轉化
學困生是指存在學習困難的學生,其因為學生的智力發(fā)育、思維水平的不同而得以出現(xiàn)。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化學是初三年級開設的新學科,在沒有知識基礎的前提下,很多學生都會出現(xiàn)學習困難的情況,初中化學學困生由此出現(xiàn)。從素質教育目標角度來看,學困生的存在會影響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和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學困生的轉化研究,讓他們盡快擺脫學習困難,文章以此為切入點展開探討。
一、初中化學學困生成因
1.興趣不足
學習興趣不足是初中化學學困生的主要成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較多使用傳統(tǒng)教育模式進行授課,這使得學生根本無法發(fā)現(xiàn)化學知識的學習樂趣。一旦這種情況出現(xiàn),學生就會出現(xiàn)比較明顯的排斥和厭學情況,進而導致化學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對于化學公式、化學實驗的學習效果不佳等情況,最終成為了學困生。
2.畏難心理
畏難心理較強也是初中化學學困生存在的關鍵原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因為化學知識具有一定的難度,且學生之前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訓練,這使得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會因為化學知識過難而出現(xiàn)畏難心理。在遇到化學習題時,他們甚至還未讀題,就已經出現(xiàn)了“這道題太難了!我做不出來”的心理暗示。一旦畏難心理形成,學生很容易進入思維誤區(qū),學習困難由此出現(xiàn)。
3.認知缺乏
認知缺乏也是初中化學學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這使得他們對待任何事物都具有了判斷能力。但由于教師教學方法的運用不科學,使得學生缺少對化學知識的正確認知,再加上畏難心理的存在,會讓學生形成錯誤的化學學習觀念,進入到錯誤的化學知識學習狀態(tài)之中,初中化學學困生由此得以出現(xiàn)。
二、初中化學學困生轉化路徑
1.借助化學現(xiàn)象,激發(fā)學習興趣
從初中生的學習需求角度來看,想要實現(xiàn)對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就必須要讓他們觀察到化學知識獨特而新穎的地方,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化學現(xiàn)象來實現(xiàn)對學生的感官和認知沖擊,由此來調動起他們的探究欲望,實現(xiàn)對他們的后進狀態(tài)轉變。例如在進行《白磷自燃》一課的教學時,我就在課前先給他們講了一個關于“鬼火”的故事。然后直接在課堂上為他們進行“白磷自燃”的實驗,讓他們對白磷產生探究興趣,更對白磷的自燃條件產生探究興趣。在此基礎上,我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去進行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白磷自燃的秘密,并基于對白磷自燃現(xiàn)象的認知,來戳破“鬼火”的封建迷信謊言。讓學生明白世間萬物的各種現(xiàn)象都有其科學依據,只要我們能夠潛心去探索和研究,那么各種無法解釋的自然現(xiàn)象都將被剝開面紗。當學生具備此種認知心理時,他們就已經實現(xiàn)了學習觀念的轉變,學困狀態(tài)也會因此而改變。
2.開展鼓勵教育,培養(yǎng)學習自信
對于初中化學學困生而言,想要實現(xiàn)對他們的學困狀態(tài)轉變,就必須要解決他們的畏難心理,因此教師必須要在課堂教學中開展鼓勵教育,以實現(xiàn)對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培養(yǎng)。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關注學困生的課堂表現(xiàn),善于挖掘他們的潛能,并能夠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學習上的努力能夠被教師所認可,從而樹立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以學困生的思維角度去進行授課,確保他們能夠理解教師所教授和講述的知識,幫助學困生打下良好的化學知識基礎,讓他們能夠逐漸實現(xiàn)化學知識學習方面的進步,最終擺脫學困生狀態(tài)。
3.實施自主實驗,培養(yǎng)科學精神
實施自主實驗是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的重要措施,其也是幫助學生提升化學知識認知能力的關鍵途徑。對于學生而言,化學實驗存在的價值是讓他們通過探究來體會和感受到化學知識的魅力,并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化學學習能力的提升,這對于學生的科學精神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實現(xiàn)對學生的科學精神培養(yǎng),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以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去進行化學實驗探究,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化學實驗教學,為學生的科學精神樹立帶來支持。例如在進行“氫氣的制取”的實驗時,教師就需要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將實驗交還給學生,讓他們獨立完成對“氫氣制取”的實驗探究,讓學生通過操作和觀察實驗,去了解氫氣的化學性質,以及其如何實現(xiàn)對氫氣的制取,提高學生對于氫氣的理解和認知,由此培養(yǎng)起學生的實驗意識和實驗能力,為進一步實現(xiàn)對后進生的有效轉化帶來支持。
總結:
綜上所述,做好初中化學學困生成因及其轉化路徑的研究,能夠在改善初中化學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為更好的實現(xiàn)素質教育目標帶來支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教學負責人,其必須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的認知需求和認知能力,確保自己所設計的教學模式能夠完全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并給予他們足夠的機會和空間去進行化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究,讓他們可以真正的發(fā)現(xiàn)化學的魅力,并對化學知識學習產生興趣,從而真正實現(xiàn)對化學學困生的有效轉化,為推動初中化學教學水平進步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宋平.談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做好學困生轉化工作[J].學周刊,2018(23):69-70.
[2]?化劍梅.促進初中化學學困生轉化的幾點看法[J].甘肅教育,2018(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