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平 呂小裙
〔關鍵詞〕家庭教育;理解;親子關系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16-0078-01
媽媽洗衣服時,愛幫忙的樂樂在旁邊洗自己的襪子。樂樂看到媽媽洗衣盆里的泡泡很少,就將自己盆里的洗衣液泡泡分享給媽媽,放在媽媽的洗衣盆里。而媽媽卻責罵他說:“看看你都干了什么!這是干凈的,快走開,別搗亂了。”
我們看到,在這個故事里,樂樂的媽媽只是從自己的視角去看待樂樂的這個行為,忽視了孩子的視角。在樂樂的眼里,他在分享他的泡泡,是在幫媽媽的忙,然而,卻遭到了媽媽的斥責。所以,樂樂很傷心,很委屈,也很困惑。
試想下,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是否也曾經(jīng)歷過這樣的時刻:你責罵你的孩子,而他卻倍感委屈?或者,你試圖勸說哭泣的孩子,卻怎么勸都無濟于事。我想,你的責罵和勸說無效,可能是由于你沒有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待事件和問題。
其實,在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情況。面對孩子的種種行為,作為父母,我們常常會直接進行呵斥、責罵,卻不能耐心思考孩子行為的原因。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忽視了孩子的內心需求,使得孩子感受不到應有的尊重,甚至會導致親子關系的疏離。同樣地,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面對一個情緒不佳的孩子,如果父母不懂得溝通的技巧,沒有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待問題,那么,父母的話語不僅無法平息孩子的情緒,反而會火上澆油。
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有一天,天氣很冷,愛美的女兒穿上了喜愛的裙子,卻怎么都不愿意穿打底褲。爸爸說:“必須穿。不穿打底褲,你會感冒的。你感冒了就得打針、吃藥。”聽到這些嚇唬人的話語,女兒開始哇哇大哭。我想了下,對她說:“今天是晴天,天氣很好。老師可能會帶你們出去滑滑梯。穿上這條打底褲,滑滑梯會滑得更快的?!迸畠好虻籽?,感覺確實很光滑,就很高興地穿上了。我想,這樣的溝通之所以有效,是因為溝通是基于孩子的視角。這意味著,在與孩子溝通時,我們要多講具體的事情,少講抽象的概念;多傾聽,少指責;多接納情緒,少給出命令。只有這樣,才能為孩子營造一種安全、溫暖的氛圍,拉近親子距離,讓溝通取得成效。
從孩子的視角去理解孩子,可以使得我們在面對孩子的行為時,冷靜地做出恰當?shù)幕貞?。一天,欣欣將媽媽洗好晾干的被子鋪到地上,在上面跳舞。她想象自己是在白云上跳芭蕾舞,很開心地想要跳舞給媽媽看。欣欣的媽媽面對被弄臟的被子很生氣,但是,她靜下心來,從欣欣的視角看到欣欣童真的心靈和寶貴的想象力。于是,她就干脆坐下來欣賞孩子的舞蹈,從而精心呵護了孩子的奇思妙想,保護了欣欣在有限的生活空間內尋找樂趣的童心。
作為父母,愿我們在“孩子視角”的引導下,與孩子用“心”溝通,以孩子的視角,更好地去理解孩子的行為,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礬山高級中學,溫州,325800)
編輯/劉 芳 終校/劉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