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國家實現教育公平目標的指引下,農村地區(q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受到多方面的重視。由于和城市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差距,加之其他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農村地區(qū)小學語文教學效率較低,不能為農村地區(qū)的孩子提供更優(yōu)質的教學。因此,提高農村地區(qū)小學語文課堂效率,成為擺在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農村地區(qū) 小學 語文課堂 效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1.034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fā)展,農村教育事業(yè)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加之在社會主義新農村、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等一系列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整個農村地區(qū)的教育工作包括教師隊伍的專業(yè)水平以及硬件設施等有了很大提升,推動農村教育邁上一個新臺階。但由于小學語文有其自身的獨特特點,要使其得到質的提升就必須從基礎環(huán)節(jié)抓起。只有將基礎打好,才能更好地推動農村地區(qū)小學語文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從而逐步提升整個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效率。
一、當前農村地區(qū)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難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農村地區(qū)小學語文課堂上,依然采用以教師教授為主,學生則是被動地接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沒有產生相應的互動,教師具有絕對權威,學生不能表達自己的觀點。
這種教學模式,一方面不利于對學習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學生將完成語文學習作為一項任務,另一方面,則沒有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缺乏自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語文是一門知識較為豐富的學科,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有多種教學方法可以采用,可以為學生講述豐富的語文知識,從而開闊學生的眼界,遇到其他問題時也能夠加以解決,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培養(yǎng)。
(二)教學方法落后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被動學習知識,學生對于問題的見解和看法得不到教師的足夠重視,對于語文知識的渴求無法得到滿足。也有不少學生認為自身的能力不足,提出的問題相對淺薄,會遭到教師的批評。
教學方法的革新在城市已經成為逐漸展開,合作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得到廣泛應用,但在農村卻步履維艱。由于師生之間缺乏溝通交流,在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使得學生的問題不能夠得到有效解決,從而使問題不斷累積,最終影響小學語文教學效果,也影響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學生甚至出現厭學情緒,難以融入語文教學活動中,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關于合作探究教學
(一)合作研究學習
小學語文合作探究式教學,是指教師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指導學生互幫互助、合作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成績。
小學是學生成長的起步階段,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二)合作探究式教學的意義
1.有利于語文學習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夠看出這種教學模式是否適合學生的學習。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強烈的興趣,使他們能夠輕松掌握語文知識,并且將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2.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建立平等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
三、提升農村地區(qū)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
(一)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
小學語文教師在探討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效率方面,要加深對于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研究,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思想和認識。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關注他們的學習情況,包括學生的學習成績、思想動態(tài)、興趣愛好等,從而全面引導學生從興趣出發(fā),學習語文知識。這樣做,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加與學生的互動交流。
在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對于一些學習情緒高的學生,要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對于那些成績較差、比較自卑的學生,則要給予一定的關懷和鼓勵,做到循循善誘,增強其自信心,使得全體學生能夠將語文學習看作是一種知識型游戲,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從而促進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能力。
(二)鼓勵學生參與
小學語文教師在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時,要時刻牢記以學生為中心,加強教師的引導作用,鼓勵學生參與整個合作探究。在課前進行預習,初讀課本,形成自己的理解,然后在課上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建立合作小組,探究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課后布置相應的練習進行鞏固。
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中心的理念,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進行知識傳授時,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如何進行思考,如何進行合作,以及如何進行知識拓展。這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加深對于知識的記憶,另一方面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
(三)增加實踐活動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加深對于合作探究模式的理解,增加課外實踐活動的設計。在進行合作探究學習之前,教師提出相應的學習任務,通過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進行探究,并對自己所遇到的難題加以解決,收獲相應的知識,加深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爬山虎》一課時,由于學生并沒有見過真正的爬山虎,所以對于爬山虎的理解并不深刻。針對這個問題,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課外活動,組織大家一起尋找爬山虎,記錄爬山虎的形態(tài)、動作和特點,通過提出相關的問題,使小組成員能夠獨立思考,共同解決問題。
(四)進行合作和競爭
在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既有合作,也有探究。在分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增添合作與競爭的部分,讓學生在合作中進行競爭,在競爭中進行合作。這樣既有利于小組成員的緊密團結,充分運用合作的力量來解決問題,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發(fā)揮各自的特長,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例如,在進行古詩背誦環(huán)節(jié),可以通過分組的形式,讓小組成員進行相互檢查,在背誦完成之后,組織小組之間進行比賽,比較小組成員的背誦效果,給予表現好的小組以獎勵。這樣做,一方面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古詩學習的興趣,通過小組合作更好地理解古詩的含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集體榮
譽感。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農村地區(q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也要緊跟時代,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為目標,通過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增強學生對于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動手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此外,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使學生在課堂上勇于發(fā)言,真正融入整個語文課堂學習活動中。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則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利用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向衛(wèi)《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在新環(huán)境下把握語文教學》,《名師在線》2020年第1期。
[2] 景賢彬《小學語文課堂深度教學策略探析》,《山西教育:教學版》2020年第3期。
[3] 盧貴璧《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困惑及解決措施》,《中國農村教育》2020年第6期。
(朱秀萍,女,漢族,大學本科,中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