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芳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在教育過程中,音樂課中的繪畫圖譜,指借助形象化的圖案和特殊符號,對音樂的內(nèi)容和旋律進行描繪,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歌曲的結構、曲調(diào)。繪畫圖譜是重要的課堂教學輔助工具,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適時運用繪畫圖譜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學習探究的機會,深化學生的理解,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的音樂知識。
關鍵詞:繪畫圖譜;音樂欣賞教學;措施
引言
樂譜和曲譜統(tǒng)稱為音樂中的“圖譜”。圖譜是一種用線條、顏色、形狀、符號等表現(xiàn)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高低、長短等要素的形式。翻開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以下統(tǒng)稱“教材”),色彩艷麗、內(nèi)容豐富、形象生動的圖譜比比皆是。在實際教學中,因為這些圖譜形象、直觀、鮮明,讓學生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參與音樂,使圖譜成為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載體。如果教師能夠在課堂中善用、巧用、妙用這些圖譜,就會為音樂課堂教學帶來活力,充分激活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從而調(diào)動學生音樂學習的內(nèi)驅力,為音樂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助力。
1繪畫圖譜營造音樂欣賞氛圍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采用多元化的導入形式,而繪畫圖譜是音樂欣賞教學導入的重要選項。音樂欣賞教學中,聆聽是教學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因為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思維得到激活,情感認知得到激發(fā)。但在階段,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聆聽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走神”“開小差”等情況,因而如何營造濃郁的音樂學習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考驗的是教師的教學智慧。例如,教學蘇少版二年級音樂第二單元《十二生肖歌》時,教師先由屬相導入:“大家知道屬相有多少種嗎?知道自己的生肖是什么嗎?”學生對這一話題比較感興趣,積極進行討論交流。接著,教師讓學生畫出十二生肖,再展示繪制好的十二生肖版的歌曲圖譜,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有的學生說:“我屬猴,原來我在這首歌中扮演著這樣重要的角色呀!看來,我要好好演唱這首歌曲!”……低年級學生對繪畫非常感興趣,教師巧妙借助提前制作好的十二生肖圖譜導入新課,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參與歌曲欣賞、演唱的積極性。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對繪畫有極大的興趣。因此,在環(huán)節(jié)導入,教師巧妙借助繪畫圖譜開展教學,不僅營造出濃郁的學習氛圍,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為音樂欣賞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2巧用圖譜化解難點
如果說節(jié)奏是音樂的“骨骼”,那么旋律就是音樂的“肌肉”,當兩者融為一體時,歌曲的演唱會更加飽滿、有張力,歌聲也會更加優(yōu)美、動聽。怎樣引導學生合理地演繹歌曲,準確地理解歌曲,用一定的技巧和表現(xiàn)力去表現(xiàn)歌曲,用技能實現(xiàn)歌聲的變化、表達感情,從音色、節(jié)奏、旋律、力度入手,讓音樂有聲、有情,更能打動人心。教師可以融入圖譜,激發(fā)學生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體驗,感受表達的快樂。例如,在教學教材二年級上冊《小寶寶睡著了》這首歌時,這是一首搖籃曲,描繪了靜靜的夜晚,天上的星星、月亮、白云,地上的小蟲、小鳥都進入的夢鄉(xiāng),小寶寶聽著媽媽甜美的歌聲,漸漸入睡的情境。學唱這首歌時,教師可以采用邊唱邊畫圖譜的形式。在唱第一段的第一、二兩句時畫出夜晚的星空月亮圖,在唱第三句時畫上白云,表現(xiàn)恬靜的夜晚,在唱第二段的前兩句時畫上小蟲和小鳥停留在樹上,最后唱結束句時畫圖譜的顏色更淡了,體現(xiàn)速度、情緒、聲音力度上發(fā)生的變化。隨著音樂的旋律畫出了圖譜,歌詞的意境早已融入了學生的腦海中。特別是最后選擇響板、碰鐘、三角鐵、手鈴等為歌曲伴奏,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感知音樂、表現(xiàn)音樂的機會,使其對音樂的認知更為立體、直觀。
3繪畫圖譜拓展課堂訓練形式
法國音樂學家斯特拉文斯基說過:“音樂必須被看見,這樣人們才能切實感受到歌曲中蘊含的情感,得到恰當?shù)暮粑??!苯柚L畫圖譜進行教學,學生能夠直觀、清晰地感受到歌曲的節(jié)奏、旋律、結構等特點。因此,在進行音樂課堂訓練時,教師也可借助繪畫圖譜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另外,由于音樂欣賞教學注重實效性,所以教師要根據(jù)學生表現(xiàn)欲強等特點,給學生提供更多訓練體驗、探索和表現(xiàn)的機會。例如,教學《我的祖國是家鄉(xiāng)》后,為了鞏固學生所學,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情況設計一些練習題。在題型選擇上,教師沒有拘泥于傳統(tǒng)的對唱,而是選取多種題型,既有主觀題,又有客觀題,讓學生以繪畫的形式完成練習。如在選擇題中,教師設計的選項比較特別,都是用卡通人物設計的,因此吸引了學生的眼球;主觀題也比較特別,要求學生運用臺灣具有代表性的事物繪制歌曲圖譜。于是學生積極主動尋找與臺灣相關的資料,有的找到了臺灣鳳梨作為繪畫圖譜的材料,并且在繪畫圖譜過程中繪制成臺灣的形狀。因此,在設計實踐活動時,教師要打破常規(guī)思維的束縛,借助多種形式的實踐訓練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使學生的想象力、聯(lián)想力、搜集信息能力得到提升。單純的歌曲演唱訓練是一項非??菰锏幕顒?,所以教師應積極調(diào)整,改進訓練形式。在設計訓練活動時,教師可以給出多種選項,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訓練氛圍,讓他們自己選擇需要的繪畫工具、繪畫形式。階段,學生已有自己的思想認知,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4以直觀、形象的音樂圖譜,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好玩、好動、樂觀、好奇是生的天性,這些都是學生求知的前提,也為音樂課堂趣味教學創(chuàng)造了條件。音樂課堂除了歌唱、聆聽外,還要融入音樂知識,但由于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易集中,自控力不強的學生很容易受外界干擾。傳統(tǒng)音樂知識的講解,教師往往以講授的方式進行說明,抽象的音樂知識使學生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為此,結合教材中豐富的圖譜資源,教師應該積極運用這些圖譜,激活學生對音樂的多元感知,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率。在蘇少版音樂教材中,有很多用線條、色塊、形象圖譜來表現(xiàn)音樂的素材,讓學生從中理解音樂知識,降低學習難度。如在《蒲公英》這節(jié)課教學時,教師采用邊唱邊繪的方式,讓學生在唱歌譜的過程中,關注歌曲的旋律變化,并通過手來進行比劃。如此一來,音樂歌唱不再是單一的歌唱,而是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想象,促使學生從音樂體驗中感受旋律的多樣變化。
結語
總之,在音樂課堂上融入圖譜教學,不僅讓課堂趣味多彩起來,也讓學生能夠直觀感知音樂,提高音樂欣賞水平,激活音樂樂趣。
參考文獻
[1] ?屠麗.圖譜在音樂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教學參考,2018(33).
[2] ?耿繼勤.讓音樂與圖畫串個門兒:淺談圖譜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音樂教育,2015(12).
[3] ?王麗,錢科.淺談音樂圖譜在歌唱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當代音樂,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