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碧怡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發(fā)展,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的閱讀,也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更加重視“讀寫結合”,引導學生打開思維的活水,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寫作過程中去。這樣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構建起學生“讀”和“寫”之間的橋梁,另一方面,也可以輕松課堂,夯實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讀寫結合;運用能力
眾所周知,對于小學語文而言,“閱讀”和“寫作”能力都極為重要,面對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提出的要求,教師要注重“讀寫結合”,讓“閱讀”和“寫作”相互促進,相互推動。“閱讀”可以充分打開學生的思維活水,積累寫作素材;而“寫作”可以讓學生不斷夯實自身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為小學階段如何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讀寫結合”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
一、挖掘教材,明確訓練目標
對于小學生而言,教師應重視教材內容,充分利用教材知識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然而有的教師卻忽視了教材的重要性,沒有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以課本為依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組織學生進行文章的略讀和精讀。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對教材的開發(fā),深入挖掘教材的內容,啟發(fā)學生的思考。然而,根據(jù)筆者對教學課堂的研究,很多教師存在照本宣科、一本為本的現(xiàn)象,這樣的方式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的開發(fā)。
因此,教師應該利用教材的教學來提高教學質量,組織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解讀,比如文章精讀和文章略讀。在略讀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文章的基本結構和文章大意,進而展開精讀的培訓,在精讀過程中引導學生捕捉文章的特點,讓學生收集文章中的有效信息,并針對文章相關內容進行簡單復述。在簡單的復述過程中,學生能夠回顧文章中的閃光點并加強印象,發(fā)散自身的思維。同時,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可以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另外,通過對教材上語言文字的學習,學生可以在無形中接受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提高語用能力。
例如,在《觀潮》這篇文章中,學生就可以學習“悶雷”、“薄霧”、“風號怒吼”、“漲起”、“顫抖”等詞的具體使用語境,同時,學生在閱讀這篇文章的過程也可以充分感受到語言文字運用的魅力,從而為學生奠定良好的寫作基礎。
二、巧妙設問,激發(fā)寫作欲望
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在小學階段,教師必須注重語文對學生的感染以及熏陶。一方面,教師要注重正確的教學價值取向,讓學生充分吸收到知識。另一方面,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文章中加入自己的情感。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必須注重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并且?guī)椭鷮W生獲取對人生、社會等的思考。這個過程對于學生而言極為重要,可以使其慢慢地形成自己的觀點,繼而在寫作過程中表達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在作文中訴諸真情。
比如:在《麻雀》這篇文章,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老麻雀為了小麻雀與獵狗搏斗的勇敢,繼而聯(lián)系到自身的情感體驗,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閱讀之后,為學生設置問題,比如詢問學生這篇文章表現(xiàn)出來的“強大力量”是什么,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的情感體驗表達自己對“強大力量”的理解。這個過程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完成寫作。
三、聯(lián)系課堂,多種形式訓練
教師要想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寫作潛力,就必須在課堂上展開多種形式的寫作訓練。筆者根據(jù)對語文課堂的研究,提出兩種形式的訓練手段。
(一)仿寫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必須通過仿寫來提高運用能力。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根據(jù)所學課文內容進行聯(lián)想,模仿課文中的寫作手法和故事情節(jié)進行自我創(chuàng)作。比如:《桂花雨》這課,學生就可以學習如何進行景物描寫,并且學習如何更加合理地將情感運用到景物的描寫中。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堂隨筆,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驗,巧妙地將情感融入到景物的寫作中去。
(二)填補課文空白根據(jù)筆者對小學課本的研究,很多文章對于內容的選擇和表達方式的安排上都具有自己獨到之處。尤其是很多文章都為學生留下了一定的思考空間,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比如:在《可貴的沉默》一課中的問題“你們知道父母的生日嗎?”就為學生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間,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當課文中的孩子們低下頭時在想什么?”然后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展開新的討論,補充新的合理的故事情節(jié),為故事創(chuàng)造新的背景框架,讓故事更加豐富飽滿。
綜上所述,教師要想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必須促進“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挖掘教材,明確訓練目標;巧妙設問,激發(fā)寫作欲望;聯(lián)系課堂,多種形式訓練。
參考文獻:
[1]杜欣.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職業(yè)技術,2017(1611):87~89.
[2]林秀華.基于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實踐分析[J].學周刊,2019(14):124~125.
[3]江合意.打開源頭活水 夯實語用功能——淺談在中高年段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到“讀寫結合”[J].名師在線,2019(01).
[4]楊雪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做到讀寫結合策略初探[J].教育,2015,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