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杰
【摘 要】 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需求。在新課標中也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顯影的要求,因此教育工作者更應抓住機會,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本文就從新課改背景下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并提出幾點創(chuàng)新措施,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 新課改? 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引言:
高中語文教學在中學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與作用,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學更要推陳出新,不僅要為學生傳授更多的語文專業(yè)知識,更需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由此對傳統(tǒng)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就顯得十分必要。相關工作者可以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上入手,切實提高語文教學的針對性與趣味性,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助力。
一、有針對性地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通過多年的實踐總結我們不難看出,高中生對于語文學科并不陌生,甚至有很多學生在語文方面也小有成就,但各個學生的特殊性導致其在語文學習方面多多少少都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每個人在學習方法與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上都有所不同。而教師如果一味地要求學生站在自己的視角看待問題,運用固定的模式與方法去解決問題,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也許適用,但對另一部分學生來說則顯得格格不入。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形成固有思維,阻礙其主觀能動性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揮,從而導致一些學生錯過了最好的語文能力提升,甚至有些學生會對語文產生厭惡情緒,這極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有的學生人文中國的語言非常靈活,所以片面的人文語文知識的學習具有較強的隨意性,而思維方式又是因人而異,只需要遵從自己的方式,不需要聽從教師的講解;有的學生則將語文的重點放在記憶與習題練習上,認為將教材中的內容熟練掌握,多做練習題就能考取較高的語文成績。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才能采取合適的方式將自己對語文的看法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已有的認知觀與教師的認知觀融合在一起。針對那些將重點放在“死記硬背”上的學生,教師應以知識的聯系性作為依托,告訴學生不同之間都有著彼此的聯系,掌握這種關系則能讓我們更加快速、準確地記憶知識點;對于那些在語文學習方面存在較多主觀意愿的學生,應該以平等的姿態(tài)與學生進行交流,深入了解學生語文思維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并采用合適的引導方式幫助學生在已有的學習觀念與學習方法上做出改變,使其語文學習更加高效。
二、緊跟教材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情感
高中生要面臨較大的升學壓力,常常是以成績說話,因此大多數高中語文教師都會將語文課堂的重點放在大量的古文賞析、閱讀寫作訓練之中。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接觸到很多素材,卻缺乏深入理解與思考,因此很難將這些素材運用到話題作文之中,語言能力提升效果不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適當減少機械性的練習,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將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當作一個重點環(huán)節(jié)進行培養(yǎng),加深學生對語言情感的認知,熟練運用所學到的語文知識與素材。
高中語文課本中有很多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的文學著作,如《蜀道難》《阿房宮賦》《鴻門宴》等等,在傳統(tǒng)授課模式影響下教師更加注重文章的背誦與默寫,卻未能對文章中出色的修辭手法與育人特色進行深入探究,忽略了文章所彰顯出的語言美。因此教師要有效利用文言文,從多方面下手讓文言文更具教育價值:首先可以讓學生默讀文章,看看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其次分析句子中用詞、用字的精妙之處,讓學生透過文字看到字里行間所展現出的文學韻味;最后要讓學生多誦讀經典文章,除了書中所給的內容外,還要泛讀文章,做好量的積累,抓準時機促成質的飛躍。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深入探究課文內涵,為學生提煉文章精華,幫助學生掌握文章核心、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使學生在此過程中愛上語文,發(fā)現語言的魅力所在,促進其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主動加入到語文學習中來,積淀屬于自己的精神財富。
三、注重文章意境的把控
意境使語文更加多姿多彩也更有韻味,而現階段學生對意境的理解與把握常常憑借主觀經驗,因此教師應更加注重對文章意境的把控,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用合適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索與領悟文章意境。在學習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對文章會有不同的感悟,甚至一些文章所表現出的意境雖然學生難以言表,但卻感同身受,而教師應該給學生充分的研究與討論時間,讓學生自助探究,體會與思考文章所想表達的意境,小組討論結束后各抒己見,最終教師再根據學生的真實感受進行總結,引導學生思維的同時也讓學生意識到表達上的問題,努力積累表達詞匯,有效提高學生對意境的認知。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刻不容緩,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采取合適的方法開展教學工作,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建立健全的語文知識框架,全面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丁玉萍.淺談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21).
[2] 劉曉寒.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才智,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