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美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一方面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另一方面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師應轉變原有的理念,采用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閱讀教學增加較多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到進行閱讀學習的重要性,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基于創(chuàng)新理念和方法,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5.010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語文教學中會更加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而忽視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許多教師未能給予閱讀教學足夠的重視,閱讀教學的比重不斷降低。針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教師在轉變教學理念的同時,還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對學習閱讀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欲望,以便提高學生閱讀的有效性。
一、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價值
初中是學生提升閱讀能力以及掌握閱讀方法的重要時期,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還能在其他學科以及信息處理中產生重要的作用。初中語文教師應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增加閱讀教學的比重,通過閱讀教學夯實學生的閱讀基礎。
在社會快速發(fā)展背景下,原有的閱讀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基于社會快速發(fā)展,語文閱讀教學突出創(chuàng)新特點,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初中語文教學整體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提高初中語文閱讀的有效性,不僅使學生掌握閱讀能力,還能為語文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參考依據(jù)。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
1.教學形式單一
學生進入到初中,會面臨初中升學考試的壓力,在日常學習中,教師和家長對于成績的要求,會使學生產生較大的負擔,學生將更多的精力用于學習考試知識,極大的忽視閱讀學習。此外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學習,不利于學生提升閱讀能力。
初中語文教材中,已經為學生設置多種題材的閱讀內容,不同的內容在情感表達、思想滲透以及文章布局等會產生一定的差異,需要學生進行深入的閱讀,在閱讀中增強感受閱讀內容的內涵,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閱讀內容。但是單一的教學形式,會使學生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極大的影響學生的學習動力。
2.教學內容缺乏趣味性
初中語文教材中,盡管為學生準備多種題材的課文,但是教師重視其中與考試有關的內容,只是向學生講解考試知識,導致教學內容缺乏趣味性。學生長期在缺乏趣味性的環(huán)境中學習,會使學生的思想和學習方式出現(xiàn)僵化的情況,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3.評價標準僵化
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教學中,由于教師以講解考試知識為主,會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教師和家長十分重視考試成績,致使學生重視考試成績的提升,忽視其他能力的均衡性發(fā)展。在語文試卷中,閱讀內容占有一定的比例,教師在批改試卷時,會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評判學生的回答。但是學生對內容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如果單純以標準答案進行評定,必然會限制學生思想的發(fā)展,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轉變理念運用創(chuàng)新方法
在原有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會按照設定的目標以及流程進行教學,使閱讀教學體現(xiàn)出單一性特點,并且學生會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轉變原有的教學理念,將學生確立為課堂的主體,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指導,及時解決學生在閱讀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在轉變原有教學理念的同時,教師應積極嘗試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借助創(chuàng)新方法,使學生對閱讀學習產生更多的體驗感,在體驗感的指引下,學生會在閱讀中提升內容的理解能力,并且在閱讀中產生情感共鳴。
以講解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永久的生命》一文為例,教師組織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在閱讀中理清行文思路,把握課文中心觀點,品味文章睿智的形象,理解其中富有情感的語言,學會以作者的角度認識生命的本質,領會課文中的人文內涵,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獲得對生命的獨特見解。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深入閱讀課文,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闡述對生活的見解。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方法,使學生可以借文識體,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采用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將學生確立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引導學生深入閱讀課文內容,讓學生嘗試自主學習和探究,在自主學習和探究中找尋生命的真諦。
2.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閱讀學習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結合閱讀內容為學生設置趣味性問題,一方面激發(fā)學生閱讀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避免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在營造的良好的環(huán)境中,學生會產生主動閱讀的意識,在主動閱讀意識的引導下,學生會深入閱讀內容進行不斷的探究。學生產生的探究欲望,與對閱讀學習產生的興趣存在密切的關系,教師采用多種方法,如情境再現(xiàn)、多媒體技術等,將閱讀中抽象的內容,使用具體的事物進行形象化表達,學生接觸形象的閱讀內容,既能刺激學生的感官,增強學生閱讀學習的體驗感,還能使學生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在活躍的氣氛中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以講解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最后一次演講》一文為例,本文教學目標要求學生了解演講的方式,把握演講的主要特點,體會口語強烈的感情色彩。教師組織學生深入閱讀課文,學習文中的生字和生詞,熟練掌握生字生詞后,有助于學生感知文中所表達的情感。教師在教學中,為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國王的演講》的電影片段,借助電影讓學生感受到人物在鍛煉演講能力時做出的努力。學生在營造的閱讀氛圍中,會深刻感知文中所表達的情感,使學生學習聞一多先生熱愛祖國、為革命事業(yè)不惜獻身的斗爭精神。使用多媒體技術,會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學生的感官受到刺激后,才能使學生真切體會演講的意義,有助于學生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閱讀學習。
3.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欲望
初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正處于發(fā)展階段,解放學生的天性,讓學生活潑好動的狀態(tài)表現(xiàn)出來,使學生可以主動進行閱讀學習,是教師提升閱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教師應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欲望,可以圍繞閱讀內容,為學生提供相關的資料,使學生深入探究與閱讀有關的內容,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閱讀背景,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自主閱讀欲望。此外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讓學生嘗試閱讀課外內容,學生閱讀不同題材的課外內容,會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闡述文章的內涵,增加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以講解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智取生辰綱》一文為例,教師在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向學生介紹《水滸傳》的主要內容以及作者的思想傾向,使學生了解閱讀內容的背景。然后組織學生深入閱讀課文,通過閱讀分析楊志等主要人物的形象特點。本文采用雙線結構的寫作方法,教師向學生介紹雙線結構的寫作特點,使學生領悟雙線結構應用方法,以及在文章構思和語言使用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古典名著《水滸傳》,學生了解文章內容的背景,會產生主動閱讀古代優(yōu)秀作品的欲望,在歷史文化作品中獲取更多的營養(yǎng),從而提升學生文學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閱讀內容,采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進行情境在線,然后根據(jù)文章內容,安排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使學生在實踐表演中,可以更加深刻的領悟其中人物的特點,并且按照故事的發(fā)展,會使學生掌握文章中的閱讀思路,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轉變原有的理念,將學生確立為課堂的主體,采用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進一步增強學生主動閱讀的欲望,在閱讀中加深理解和掌握程度,既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語文學科綜合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還能提升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李永旗《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少教多學”模式之探討》,《學周刊》2018年第36期。
[2] 畢淑玲《“活動探究”單元教學的誤區(qū)及對策——以部編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詩歌”單元為例》,《遼寧教育》2018年第23期。
[3] 王旺《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少教多學”模式的探討》,《中國農村教育》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