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也
一篇文章中所蘊含的知識是豐富的,這就導致學生學習起來十分困難。因而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有所選擇,通過把握重點內容,讓學生每一節(jié)課都有收獲。這也是教師采取“一課一得”教學策略所希望達到的目標。為此,筆者就對該策略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圍繞深入研究教材文章、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和將知識拓展到課外等三方面展開了詳細的論述。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思維發(fā)展并不成熟,也沒有很強的記憶力。如果小學語文教師在一節(jié)課中向他們傳授過多的知識,學生可能無法有效地吸收,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學習效率。此時,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實施“一課一得”的教學策略,通過對教學目標進行聚焦,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進而讓學生每一節(jié)課都能夠有所收獲。
一、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教學目標
任何事物都有要素,這是構成事物的必要因素。小學語文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就需要考慮到這一點,這應該是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點內容。那么,學生學習語文的必要因素又是什么呢?它包含字詞句段篇方面的知識,也有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更有一些語文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例如,在進行《媽媽的賬單》這篇文章的課堂教學之前,筆者就對該篇文章進行了深入研究,最終確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文章字里行間對兩份賬單的對比,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和無私,在此基礎上產生感恩母親的情感,并將其體現在具體的行動中。筆者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圍繞著這兩個目標進行,所有的教學行為都能夠體現這一點。如,筆者讓學生對這兩份賬單進行深入研究;讓學生根據這兩份賬單去回憶自己和母親的生活經歷;還讓學生去制定自己的賬單。在完成閱讀任務的過程中,筆者會讓學生自主探究,自己則發(fā)揮引導作用。這樣一來,學生整節(jié)課都能夠沐浴在母愛的陽光下,并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進而將其體現在具體的實際行動中。除此之外,學生在完成筆者所布置任務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二、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注重教學方法
在運用“一課一得”策略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當小學語文教師明確了教學目標之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實施自己的教學活動。此時,教師需要將目標轉化為方法,因為教師不能夠隨時隨地跟在學生身邊對其進行指導,所以必須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例如,在進行《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文章的課堂教學中,筆者為學生所制定的教學目標為,通過閱讀對西沙群島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夠對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進行欣賞。筆者選擇了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首先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性格特征,為他們進行了科學的分組,然后給他們留出了一定的自主閱讀時間,要求每一名學生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優(yōu)美詞句,并說明原因。接下來,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然后選擇小組中的一名成員上臺進行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筆者會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西沙群島進行介紹,并在此過程中運用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詞句。最后,筆者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進而讓學生在此過程中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除此之外,學生也會對西沙群島這一美麗的地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將知識拓展到課外,促進學以致用
當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教學任務并沒有完成,因為接下來他們還需要采取措施來促進學生學以致用。此時,教師要做的就是,將學生在該節(jié)課的收獲進行總結,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布置閱讀任務。
還是以《媽媽的賬單》這篇文章的教學為例。當筆者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讓學生去尋找各種與母愛相關的文章或者書籍進行閱讀,并將母愛拓展至父愛、友愛、國家愛等一切范疇的愛。然后,筆者讓學生結合自己所閱讀的文章寫一篇心得體會,其中必須有自己未來的計劃,如,幫助媽媽打掃衛(wèi)生、為爸爸洗衣服等。接下來,筆者要求學生按照計劃去行動。筆者會聯系家長,讓他們將學生的各種行為錄制下來并且傳給筆者。筆者會據此來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分,并予以一定的獎勵或者懲罰。這樣的方式可以很好地達到對學生進行督促的目的,進而幫助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實際行動中去。這樣一來,筆者該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就很有意義了。
總而言之,“一課一得”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師教學中的貫徹落實,讓教師的教學活動做到了重點突出、有條不紊,教學效率也會大幅度提高。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教師合理利用“一課一得”策略的基礎上的,因而他們必須圍繞多方面進行研究,如,教學目標的明確、教學方法的落實以及如何幫助學生學以致用等。這樣的話,學生就能夠在教師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