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浩 尚露露
關鍵詞: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改編;一年級
一、增加練習密度
設計意圖:增加練習密度,發(fā)展學生奔跑躲閃能力。傳統(tǒng)的“老狼”游戲只有一頭“狼”和多只“羊”,所以在“狼”抓捕“羊”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久追單個目標的情況,導致其他學生站在一邊觀看,練習密度較低。
游戲方法:把學生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若干組,每組10~12人,“狼”與“羊”的比例為1∶3或1∶2(圖1)。游戲開始時,“狼”們并排站立,左右間隔約1米,防止轉身引起碰撞。游戲中,指定一只“狼”回答“羊”的提問,當狼回答“開飯啦”時,迅速轉身追捕“羊”,每只“狼”都抓捕到一只“羊”時游戲結束。沒有被抓到的羊可以在下一局中扮演“狼”,這樣能夠調動“羊”的積極性。游戲要求每只“狼”必須抓不同的目標,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旁觀者”,從而增加練習密度和跑動距離,發(fā)展學生的奔跑、追逐和躲閃能力。
游戲拓展:在學生逐漸熟悉多只“狼”追捕的情境后,可讓“狼”站在不同方向(圖2)。此時要求“狼”的數(shù)量至少4只,并從中推選出 “頭狼”回答問題,“狼”位于不同的方位,形成合圍之勢?!把颉笨梢宰杂蛇x擇任意一只“狼”進行迫近。這樣的改編可以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狼群善于合作的捕獵習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結協(xié)作能力。
游戲建議:
(1)“狼”盡量選擇奔跑能力出眾的學生。
(2)捕獵過程中,“羊”不能強硬沖出包圍圈。
(3)增加獎懲措施效果更好。
二、輔助技術教學
設計意圖:突破一年級學生排隊問題的難點,讓學生能夠在散點狀態(tài)下迅速集合,找到自己對應的位置,培養(yǎng)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和位置意識。
游戲方法:在一年級隊列隊形教學中,先將學生按照“老虎隊”“豹子隊”“小鹿隊”“蝴蝶隊”等進行分組,再進行組內編號,如:小鹿1號,小鹿2號……同時利用“快快集合”游戲提高排隊的教學效果。在“快快集合”游戲中,由于一年級學生對游戲目的的領悟不夠,自控力差,解散時有些學生會出現(xiàn)不知所措,游離課堂之外的情況,破壞了教學的連貫性。將 “老狼”游戲與“快快集合”游戲進行融合,正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游戲要求“狼”對“羊”進行追捕時,“羊”可以按照排好的隊列抵御“狼”的抓捕(圖3)。這就要求“羊”時刻記住自己的“身份證”,在逃跑過程中盡快集合站隊,使小學生在緊張而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記住自己的排隊位置。
游戲拓展:在籃球原地運球(圖4)教學中,要求學生運球時“五指張開,掌心空出,運球時眼看前方”,用“老狼”游戲輔助技術效果顯著。游戲中選取籃球基礎較好,并且可以行進間運球的學生作為“狼”, “羊”采用原地高、低運球,或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組合動作的運球方式,如運3次球摸地1次、3次高運球接2次低運球、兩人手拉手合作運球等。游戲要求“狼”“開飯后”專門找那些眼睛沒有看前方低頭運球的學生進行抓捕,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在練習中養(yǎng)成抬頭觀察周圍環(huán)境的習慣,鞏固和提高學生所學的運動技能,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
游戲建議:
(1)游戲分組與排隊分組保持一致。
(2)追逐過程中運球動作規(guī)范。
三、強化規(guī)則意識
設計意圖:約束犯規(guī)行為,保證游戲安全,加強對游戲的控制和促進游戲規(guī)則的掌握。由于一年級學生游戲中規(guī)則意識較差,一些學生在迫近“狼”的過程中,經常會忍不住笑出聲或想故意被抓住,這就出現(xiàn)“狼”很容易通過聲音辨別羊的位置將其抓住的情況,導致游戲剛開始就結束,造成“冷場”。
游戲方法:增加主持人(圖5)對游戲節(jié)奏進行掌控,同時也對違規(guī)學生起到裁判的作用。游戲改變只能“狼”抓“羊”的規(guī)定,加入“羊”在“狼”轉身前可以圍捕抓狼的驚險情境。改編后“羊”由原來的大跨步前進改為靜悄悄迫近,盡量不要讓狼聽見聲音。主持人代替“羊”問:老狼老狼幾點了?“狼”回答。這時候“狼”可以喊出“開飯啦”便追逐“羊”,也有可能在喊出“開飯啦”之前被已經到達的“羊”們采用多人合作的方式抓住。改編后,學生按照主持人的語言進行游戲,能夠加深對規(guī)則的理解,更加合理地運用規(guī)則。扮演“狼”的學生可以體會把握時機的重要性,扮演“羊”的學生也可以體驗“弱者”戰(zhàn)勝“強者”的喜悅,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游戲拓展:把“狼”這個單一的進攻角色拓展開來,引入“牧羊人”(圖6)這個角色。“牧羊人”抓“狼”,“狼”抓“羊”,“羊”不能碰到“牧羊人”,形成大自然的一套“食物鏈”?!澳裂蛉恕钡奈恢迷凇把颉钡暮竺妫c“狼”相對。在“狼”沒有出擊之前“牧羊人”不可以出擊,“狼”抓到“羊”則勝利;“牧羊人”在“羊”沒有被抓到之前抓到“狼”則勝利,跑動中“牧羊人”要躲避“羊”,不能與“羊”發(fā)生沖撞,若碰到“羊”,則“羊”和“牧羊人”同時被淘汰。
游戲建議:
(1)主持人開始由教師擔當,可以用語言渲染游戲的氛圍。
(2)游戲中需要“羊”靜止才可進行下一步。
四、增強趣味性
設計意圖:增加游戲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運動形式上的變化可以增加游戲的難度,使游戲變得更具有挑戰(zhàn)性,一個游戲中包含多種運動形式使游戲具有趣味性。
游戲方法:運動方式不同,則會有不同的鍛煉價值。弱勢小動物由“羊”的單一角色增加小兔子、青蛙、小馬、小鳥等其他動物角色(圖7)。游戲中“小兔子”采用高重心雙腳跳,“青蛙”采用低重心雙腳跳,“小馬”采用跨跳,“小鳥”則是雙臂展開上下擺動前進。為增加難度,使游戲更具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可以讓小動物之間相互合作,進行合作跑,跑動可以按照不同的圖案,如圓形、“S”形等。學生在自我選擇、自我體驗、自我運用中感悟,在生活中遇到不同的危險情境時選擇運用哪種方式最適合脫離危險。
游戲拓展:場地器材布置上的變化可以增加游戲新穎性和新鮮度。在場地中,利用小墊子擺成倒“V”形(圖8)當作障礙物;也可以運用平鋪的小墊子當作“羊圈”, 可容納2只羊,羊進入“羊圈”后“狼”不能進行抓捕,一只“羊”出去另一只“羊”才能進去,這樣在追捕過程中“狼”和“羊”都需要躲避場地中的障礙,這就增大了“狼”抓捕的難度,鍛煉學生的靈敏和反應能力。
游戲建議:
(1)多改變運動方式,如跑、爬、跳等,提高興趣。
(2)避免進入“羊圈”過程中推人擁擠的情況發(fā)生,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