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依漢古麗?胡達拜迪 麥迪乃姆奧布力喀斯木
【摘 要】目的:探討血清脂聯素、內脂素對預測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術后并發(fā)心力衰竭的價值。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5例行PCI治療的AMI患者為觀察組,同期接受健康體檢的50例志愿者為對照組,針對觀察組根據PCI術后是否發(fā)生心力衰竭分成觀察1組(發(fā)生,50例)與觀察2組(未發(fā)生,45例),三組均采集血清,檢測各組血清脂聯素與內脂素指標水平。結果:血清指標檢測結果顯示,在血清脂聯素水平上,觀察1組明顯低于觀察2組,觀察2組低于對照組,在血清內脂素水平上,觀察1組明顯高于觀察2組,觀察2組高于對照組,以上指標組間相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AMI行PCI手術治療的患者,行血清脂聯素與內脂素檢測對預測術后心力衰竭的價值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脂聯素;內脂素;急性心肌梗死;PCI;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針對這一疾病,常采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治療方式,采取該方式能夠有效改善心臟缺血部位的血流供應,降低疾病致殘率及致死率[1]。然而行PCI治療的AMI患者,術后也極易發(fā)生心力衰竭這一并發(fā)癥,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常影響患者預后,因此關于AMI行PCI術后心力衰竭的預防也是臨床中關注的重點。本研究中,探討了血清脂聯素、內脂素對預測AMI行PCI術后心力衰竭的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9年5月醫(yī)院收治的95例采取PCI治療的AMI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患者均經心電圖及血清標志物等檢查確診AMI[2]。(2)均有OCI手術指征。(3)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肺部疾病及肝腎異常的患者。(2)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及電解質紊亂者。根據PCI術后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成觀察1組(發(fā)生)與觀察2組(未發(fā)生),觀察1組50例,該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3~71歲,平均(59.2±1.5)歲。觀察2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齡41~70歲,平均(58.8±1.3)歲。同時選取同期到本院接受健康體檢的50例志愿者為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40~70歲,平均(58.9±1.4)歲。比較三組在年齡及性別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觀察1組、2組均在采取PCI術后24h,對照組則在體檢時,采取標準的血液采集方法抽取5ml的肘靜脈血液。血液標本經3000r/min的離心機持續(xù)離心15min,靜置后獲取血清待檢。采取全自動酶聯熒光分析儀對血清脂聯素及內脂素水平進行檢測。
1.3 觀察指標
對三組血清脂聯素、內脂素指標水平進行對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做統(tǒng)計學結果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使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血清指標檢測結果顯示,在血清脂聯素指標水平上,觀察1組<觀察2組<對照組,血清內脂素水平上,觀察1組>觀察2組>對照組,以上各指標組間對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AMI是一種因冠狀動脈急性或持續(xù)性缺血缺氧所致心肌壞死情況,患者的臨床表現通常為胸骨后疼痛,近年來,相關數據表明,我國AMI的發(fā)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且發(fā)病人群也趨于低齡化。在對AMI的急診治療上,通常是應用PCI手術的治療方式,采取該手術方式可以盡快的實現對缺血缺氧情況的改善,促進癥狀的緩解[3]。然而在PCI術后患者也容易發(fā)生心力衰竭這一并發(fā)癥,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患者預后會造成顯著影響,因此采取合理的方法預測AMI患者PCI術后心力衰竭也是臨床中關注的重點。
本研究中結果顯示,同PCI術后未發(fā)生心力衰竭的觀察2組與對照組,觀察1組血清脂聯素低,血清內脂素高,這一結果提示心肌損傷越嚴重,血清脂聯素、內脂素改變越明顯,如此對提示AMI行PCI術后心力衰竭的預測效果滿意。血清脂聯素為脂肪細胞所分泌的特異性蛋白,該蛋白可以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及降低巨噬細胞活性,組織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及發(fā)展。血清內脂素則是一種由脂肪中的巨噬細胞分泌的物質,該物質可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及發(fā)展中,其作用機制主要在于抑制中性粒細胞的凋亡,科學的調節(jié)脂質代謝,使血管平滑肌細胞成熟,存在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患者,粥樣硬化程度越高,血清內脂素的表達水平也越高。從以上研究結論可以看出,檢測血清脂聯素與內脂素,對預測AMI行PCI手術后心力衰竭的效果滿意,這樣進一步對降低患者死亡率及改善預后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對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手術治療的患者,在術后采集靜脈血液,檢測血清脂聯素、內脂素指標水平,可以有效預測術后心力衰竭的發(fā)生,如此可改善患者預后,因此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師靜梅, 廉秋芳, 梁引紅, 等. 脂聯素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實用醫(yī)刊, 2017, 44(23):10-12.
陳艷華. 脂聯素合內脂素對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心力衰竭的意義[J]. 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 2018,26(4):51-52.
胡恒境, 劉啟明, 等. 內脂素與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PCI術后新發(fā)心房顫動的關系[J]. 中國動脈硬化雜志, 2018,35(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