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雅萍
摘要:感恩教育在幼兒教育整體過程中占據(jù)極其重要的地位,良好的感恩教育有利于幼兒社會化進程發(fā)展,還可以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個性,為幼兒日后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幼兒從出生到現(xiàn)在接觸最多的環(huán)境就是家庭和幼兒園,要想提高感恩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須要聯(lián)合家庭和幼兒園,二者通力合作,加強互動和溝通,避免教育方式單一片面,才能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家園合作;感恩教育;開展;實施;途徑
引言: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是現(xiàn)階段,社會普遍缺乏感恩意識,許多人不再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他們總是習慣一味的索取和接受,卻不懂得付出和回報,這種現(xiàn)狀是受多種因素所導致的。因此,對幼兒開展感恩教育是很重要和必要的,教師要根據(jù)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結合活動開展教育,在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感恩意識,調動幼兒的感恩情感。
一、開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感恩教育屬于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措施,有針對性的對幼兒開展識恩、知恩、報恩、施恩和感恩的教育[1]。在幼兒時期,孩子的人格還未完全建立,可塑性比較強,如果在這一階段對他們進行良好的感恩教育,就會幫助他們形成助人為樂、懂得感恩的美好品德。
第一,有利于社會和諧發(fā)展。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和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等,都是我國注重感恩的例子。感恩在人和人之間構建出一座友好的橋梁,是人類維系友好關系的紐帶,小范圍是一個家庭,大范圍便是國與國之間。因此,感恩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在社會發(fā)展中,如果人人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那么整個社會都將是和諧的,在國際關系中,如果擁有感恩之心,那么世界和平將不會被打破。
第二,有利于幼兒自身素質的提高。六歲以前是人格塑造最關鍵的時期,如果僅僅把握這一階段,對幼兒進行良好的教育,就會幫助他們日后發(fā)展。反之,就會使幼兒養(yǎng)成一些壞習慣,日后很難修正,所以幼兒階段是進行感恩教育的重要階段,應該盡早施教。幼兒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懂得回報與感恩,有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康的人格,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也會很容易與他人建立和諧友好的人際關系。
二、家園合作背景下感恩教育的實施途徑
(一)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則,將感恩教育落到實踐
感恩是一種美好的品質,并不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相反它可以通過行動表現(xiàn)出來。在感恩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感恩認識、感恩情感和感恩行動三者有機結合起來,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和目的。不但要使幼兒認識和了解感恩的意義,同時還要通過活動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體會到感恩的存在,并為之付出行動。首先,家長和老師可以借助講故事的形式讓孩子知恩,并且識恩[2]。然后,可以借助一些游戲活動或者角色扮演等方法讓孩子深入體會感恩的含義,調動他們的感恩之情。最終,要讓孩子把心中所存的感恩之情付諸于實踐,做到知行結合。在感恩教育的具體活動中,教師和家長要幫助孩子掌握表達感恩的方式方法,比如,當你面對困難時,別人義無反顧的幫助了你,你應該對他表示感謝,當下一次他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你也要及時給予他人幫助;父母養(yǎng)育我們,老師教我們知識,所以在家中或者在幼兒園中,要懂得感恩,幫助父母和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杜絕攀比和浪費等。家長和教師要對幼兒進行細致的觀察,當幼兒體現(xiàn)出感恩的行動時,要鼓勵和表揚他們,幫助他們養(yǎng)成感恩的習慣,提高他們自身的素質。
(二)創(chuàng)建和諧的感恩氛圍,樹立良好的榜樣和形象
幼兒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總是喜歡模仿家長和老師以及同伴。所以,教師和家長可以利用這一特征,在孩子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發(fā)揮榜樣的積極作用,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小朋友的生活圈很小,他們最多接觸的成年人就是父母和老師,父母和老師對他們有著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影響,所以一味的向孩子講解感恩還不如父母和教師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對孩子的影響程度更加深刻。因此,父母和老師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發(fā)揮榜樣無窮的力量,借助自身實際感恩行動去教化孩子,使幼兒可以設身處地的體會到真正的感恩。
(三)深入強化家園合作,發(fā)揮幼兒園的主導作用
在目前學前教育體系制度中,家長和教師都沒有進行深入的合作,所謂的家園合作只是浮于表面,當出現(xiàn)問題時,由于家長和老師經(jīng)常缺乏有效的互動和交流,所以很容易出現(xiàn)責任推諉的狀況發(fā)生。在開展家園合作的過程中,幼兒園方面應該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教師與家長應該進行深入的溝通與交流,爭取獲得家長的認可和幫助,創(chuàng)建良好的家園合作體系。第一,教師可以向家長宣傳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激發(fā)家長的積極性,同時也要向家長講解一些感恩教育的方式[3]。其次,創(chuàng)建感恩教育評價反饋體系,可以借助面對面溝通、創(chuàng)建家園交流群、舉辦家長座談會等手段,提供給家家之間、家教之間溝通和交流的機會和平臺,將感恩教育的效果反饋給雙方,當感恩教育遇到問題時,雙方也可以及時交流,并且調整教育方案和計劃。
結束語:
綜上所述,開展幼兒的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工作,需要家長和教師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教育目標,達到教育最終的目的,讓幼兒真正的體會到感恩的價值和意義,有利用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同時對社會和諧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余立.新辦幼兒園家園合作共育機制構建研究[D].黔南民族師范學院,2019.
[2]包艷麗.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權利的現(xiàn)狀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9.
[3]朱婭婷.親子共育小組建構與實踐的個案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