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珍
摘 要:在教育改革推動下,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比人教版教材在內(nèi)容上和結構上都進行了很大程度地調(diào)整。其中一個顯著的變化是,大量增加古詩文,新的語文教材中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古詩詞有128篇,增加87%。古詩詞的學習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部分。實施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才會收獲良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
部編版小學語文中的古詩詞選文注重以人為本,題材類別更加豐富,更能突出教學重點。在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應用下,勢必更能讓學生感受到詩詞之美及豐富的人文價值。
一、部編版小學語文古詩詞的選文特點
(一)以人為本,從學生接受能力出發(fā)
部編版小學語文入選的古詩詞以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為主。這樣的選文有以下好處。
第一,選文與學齡層次的接受能力契合,短小精美的絕句能讓學生更容易背記。
第二,絕句的韻律感很強,韻律感是語感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以及幫助他們體驗語言的規(guī)律之美、和諧之美。
第三,除了韻律之美,還帶給人想象力之美。仿佛是一幅一幅山水畫,寥寥幾筆,就勾勒了天地,也留白了想象的空間。非常適合小學生在學習中拓展想象能力。
(二)教材收錄了豐富的古詩詞題材
入選詩詞的類別包括:
春景詩,例如:杜甫的《絕句》,王維的《鳥鳴澗》《送元二使安西》,賀知章的《詠柳》,韓愈的《晚春》,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等。
夏景詩,例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楊萬里的《小池》《初夏睡起》,陸游的《夏日六言》《幽居初夏》等。
秋景詩,例如:杜牧的《山行》,劉禹錫的《望洞庭》,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李商隱的《夜雨寄北》,王維的《山居秋暝》和《秋夜曲》等。
冬景詩,例如:柳宗元的《江雪》,王安石的《梅花》,高適的《別董大》,皮日休的《初冬偶作》等。
山水田園詩,例如:李白的《獨坐敬亭山》《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等。
邊塞詩,例如王翰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盧綸的《塞下曲》等。
此外還有送別詩、思鄉(xiāng)詩、托物言志詩等類別,可謂十分豐富。老師在教學中帶領學生學習詩詞,仿佛走過了四季,走過了大江南北與塞上江南,陶醉于“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園風光中,也為將士戰(zhàn)死沙場視死如歸的宿命感到凝重。這就是古詩詞的魅力所在。這些詩詞也會內(nèi)化為學生生命中的至寶。
(三)選文本身具有歷史影響力
1.古詩詞本身的知名度
入選部編版小學語文的古詩詞絕大部分具有極高的知名度,老少咸宜,信手拈來,朗朗上口。例如,王安石的《梅花》,王翰的《涼州詞》。
2.入選古詩詞作者的知名度高
入選古詩詞的作者主要來自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其中入選的唐朝和宋朝的詩人的詩作占比較大。唐宋詩人中,入選詩作最多的詩人是李白。
3.詩詞題材的影響力
以邊塞詩來舉例,唐朝是詩歌的盛世。各種風格、各種流派的詩歌在歷史的舞臺上百花齊放,爭奇斗艷。其中的邊塞詩尤為耀眼。雄渾大氣,樂觀自信,充滿著男人的鐵血與柔情,極富陽剛之美。邊塞詩是唐人整體積極向上精神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自信表達,也是唐朝繁榮強盛標志性符號。這些詩詞創(chuàng)作背景可以成為學生了解歷史的有益補充,才能對當下用流行文化的表達方式對古詩詞進行創(chuàng)新表達有高度的理解。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重點
(一)讓學生知道所學詩詞的類別
上面介紹了部編版小學語文的古詩詞部分的選文類別是十分豐富的。那么,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教導學生知道所學的詩詞是什么類別。同時,也要掌握區(qū)分律詩、絕句、曲等詩歌體裁的能力。
(二)讓學生了解所學詩詞的背景
詩詞的背景包括時代背景、詩人個人的背景、具體環(huán)境的背景等。了解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詞要傳達的信息、抒發(fā)的情感、諷刺的現(xiàn)象、感懷的際遇。
(三)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認知及想象力
中國古詩詞是中華民族表達浪漫的極致方式。通過對古詩詞的學習,可以啟發(fā)學生豐富、浪漫的情感表達。將情緒提升到情懷,將定睛于以個人為中心的認識層面,提升到愛國、愛山川江河的見識層面。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也會得到有益地激發(fā)。
三、小學語文古詩詞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一)以深度挖掘完善點到即止
深度挖掘一首詩歌的價值,包括作者的生平、歷史地位及影響力。以李白的《靜夜思》舉例,在進行這首詩的教學時,就對李白的生平、時代背景進行深度地補充。可以從學生年齡層面的接受度出發(fā),用講故事或人物紀錄片的形式向?qū)W生呈現(xiàn)一個更為生動鮮活的“詩仙”。從而啟發(fā)學生了解,到底是怎樣的人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帶著怎樣的心情書寫了這樣的文字。
(二)以歌唱補充誦讀
結合時代特點,以歌唱抒發(fā)中華古詩詞之美的代表是《經(jīng)典詠流傳》這一檔綜藝節(jié)目,自2018年第一季開播以來,節(jié)目以明星、或普通人為代表的經(jīng)典傳唱人,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重新演唱經(jīng)典詩詞,帶領觀眾在一眾唱作歌手的演繹中領略詩詞之美。其中,王翰的《涼州詞》被劉宇寧用搖滾的曲風進行全新的詮釋。王維的《山居秋暝》被霍尊用空靈唯美的聲音表達得活潑有趣。
這樣的文化產(chǎn)品其實可以被引進課堂,幫助學生通過視覺、聽覺、想象等多項感知力體驗提升情感共鳴能力。
(三)以繪畫補充描述
除了旋律,繪畫也是一種可以嘗試的表達方式。語文老師除了給學生布置文字作業(yè)外,可以嘗試給學生布置搭配詩詞的插圖作業(yè)。一方面可以幫助老師發(fā)覺學生的特長,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體驗將想象落實到紙上的樣子,提升學習的趣味性。
結束語: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典藏中閃亮的標志。承載著厚重的中華人文精神文化,豐富的情感內(nèi)涵,深入淺出的思想主張,甚至承載了中國大好河山的無限風光。因此,在小學階段幫助學生打下的詩詞文學基礎,會成為學生收獲的一個可以追求一生的高雅樂趣。
參考文獻:
[1]黃鳳梅.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J].讀與寫,2020,17(3):292-293.
[2]馬玉海.淺議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