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海
【摘 要】近幾年,隨新課改不斷深入核心素養(yǎng)于教學中的占比愈加加重,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單一傳授知識已然無法滿足新時期社會對高素養(yǎng)型人才的要求,需拓寬教學視野,借助多樣化手段進行學生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積極培育,作為生物核心素養(yǎng)中最為關鍵的內容,“生命觀念”對學生未來影響重大,加之新冠病毒肆意蔓延,更是強調生命存在的價值,這就更加要求高中生物教師必須將生命觀念滲透于學生日常教學中,以提高核心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生命觀、人生觀,從而為后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新冠疫情;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生命觀念;滲透策略
自2019年12月,新冠病毒發(fā)起,人們對生命又有了重新的認識,面對如此艱難的困境,面對著醫(yī)護人員為保護患者生命而勇于犧牲自我,讓人們感觸頗深。作為新時代的學生,必須與時代同步,對生命形成更深層的認識與理解,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珍惜生活賦予我們的財富。高中生物中“生命觀念”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內容,想要做到深入滲透,就要將“生命觀念”視作一種習慣,將其與實際教學有機結合,強化滲透效果,基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保證生命觀念的全方位滲透,促進學生擁有正確的生命觀[1]。文章重點講述生命觀念于高中生物中的滲透現(xiàn)狀及相應策略,旨在進行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一、新冠背景下生物教學核心素養(yǎng)“生命觀念”滲透現(xiàn)狀
1.生命觀念與其他科目素養(yǎng)脫軌
實際上,生命觀念并不是個體,其與其他科目是相互連接、相輔相成的關系,在高中生物授課中,教師不能偏重于某一種素養(yǎng)的滲透,不然會對學生綜合能力及素養(yǎng)產生影響。因此在滲透生命觀念時,除使學生對生命觀念有一定了解外,亦要培育其具備相應的思維能力、社會使命感及責任感,引領其從長遠角度出發(fā),綜合考量生命,形成良好、系統(tǒng)的生命觀念。然而就目前狀況而言,教師并未將生命觀念與各種素養(yǎng)完美結合,且內心無融合意識,致使生命觀念脫軌于其他素養(yǎng)?;诖吮尘跋?,學生無法構建整體的生命觀念體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生物教學進度延緩問題。
2.與生命觀念背道而馳
生物核心素養(yǎng)中“生命觀念”本質在于指導學生對生命世界加以理解,并以此為基礎,在新冠疫情席卷下珍重生命,愛惜生命,加強生命認識,感受生命存在的真正價值及意義,從而塑造科學、有效的生命觀、世界觀。但研究顯示,目前高中生物教師在開展生命觀念積極滲透時,僅從單一角度亦或是單一手法對知識實施講解,導致學生對生命的認知、理解滯留于基本的生命結構,難以促進成長,為此要求教師變革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以更為新穎、靈活的教學思想展開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提高教育質量[2]。
二、基于新冠疫情,生物教學核心素養(yǎng)“生命觀念”滲透策略
1.結構及功能觀
在素質教育不斷發(fā)展及進步的今天,生物體結構及功能是相輔相成,對應的,某一種結構勢必與某一種功能相對應,任何功能均需借助結構進行實現(xiàn)。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結構及功能觀為生命觀念的核心,亦是生物對環(huán)境適應能力的一種體現(xiàn)。立足于生物結構,研究、探索其相應的功能,促使學生在掌握結構、功能觀念的基礎上構建正確的生命觀[3]。
以“ATP細胞能量”為例,為保證學生對結構、功能間關系實施理解與認識,在具體授課時,教師可利用信息化技術(多媒體)將ATP結構圖加以呈現(xiàn),誘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片進而思考ATP結構分析,同時思考“ATP”為何被譽為細胞能量通貨。認識ATP屬不穩(wěn)定化學分子,經(jīng)斷離高能磷酸鍵繼而生成二磷酸酰胺及游離Pi,從而釋放出能量。另外,為確保課堂氣氛活躍、愉悅,教師可借助視頻功能進行其能量釋放過程的直面呈現(xiàn),讓學生通過動態(tài)圖像了解、掌握ATP能量轉化過程,認識其轉化功能,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基本的結構及功能觀。除認識掌握分子構造及相應功能外,教師亦能帶領學生對細胞器構造、功能等開展交流學習,促進學生生命觀念有效養(yǎng)成。
2.物質與能量觀
現(xiàn)代化生物教育背景下,生命多是存在于物質形式,亦能利用能量生存,兩者彼此依靠,相互連接,換言之,物質變化會引起能量遷移,物質循環(huán)則需借助能量進行催化。高中生物教學中有很多物質、能量互相轉化的內容,為其觀念培育提供了論證[4]。
如學習“光合作用”內容時,經(jīng)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光合作用”試驗過程,刺激其視覺,直面理解、體驗物質-能量轉變過程,幫助學生更進一步認知能量及物質觀。不僅如此,在“新陳代謝”一課中,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觀察細胞化學反應,認識合成、分解代謝原理,進而掌握能力和物質之間存有的某種聯(lián)系,形成初步能量與物質觀,通過理解轉化過程對生命本質有一定理解。即生命的自我更新及完善。
3.進化及適應觀
俗語有說,物競天擇,強者適存,這一自然法則提示生物環(huán)境變化可對生物進化產生較大影響,而生物進化自身亦有諸多多樣性特征,以適應環(huán)境各種變化。適應可決定進化趨勢及方向,進化則是適應的直接性呈現(xiàn)。在生命觀滲透過程中,教師需引導學生懂得進化與適應間的各種關系,促使其知曉當前我們所處環(huán)境的多樣性特征,因此,必須于生物教學中融入適應、進化觀,促進生命觀形成[5]。
比如,在開展“現(xiàn)代化生物進化論”教學時,經(jīng)全面分析、歸納教材內容可知本節(jié)內容重點在于生物進化論相關知識的掌握,使得學生立足于認識、理解“基因庫、食物鏈”等知識的前提下對進化及適應間關系實施深層掌握,在這一過程不斷思考和探索,明晰變異、基因突變等于生物進化中所起到的作用。
4.調節(jié)及平衡觀
生物個體間、不同物種之間亦或是生物、環(huán)境間,其均需一定調節(jié)才能實現(xiàn)平衡目的,如若存有不平衡現(xiàn)象,可造成嚴重后果。該類觀念的培育,可讓學生對生物存在的必要性及生物多樣性實施理解[6]。
如,在學習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中,教師先下發(fā)預習任務,讓學生對生態(tài)結構構成內容、食物鏈等知識有初步認識,明白何為生態(tài)平穩(wěn),何為生態(tài)失衡,以此促進學生基于動態(tài)平衡理解基礎上生成調節(jié)及平穩(wěn)觀,實現(xiàn)生命觀的深入滲透目的,促進核心素養(yǎng)得以養(yǎng)成。
結語:
在新冠疫情不斷擴散形勢下,生命價值被再一次刷新,以往人們對生命健康并無全面意識,常常有任意踐踏亦或是浪費生命的不良事件,而面來之迅猛的“新冠病毒”,多少新鮮的血液喪失于此,又有多少“白衣天使”為此與世界告別,他們都是為生命抗爭的偉人。作為新時期高中生,生命觀的培育極為重要,它是保障學生在未來社會上站穩(wěn)腳跟的基石,亦是建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的重要舉措,通過探究高中生物核心素養(yǎng)特征,明確“生命觀念”的重大意義,利用先進、多元化教學手段將其滲透于日常教學,在提升教學成績的同時形成可塑造性生命觀。
參考文獻:
[1]張現(xiàn)華. 聚焦高中生物核心素養(yǎng)——對“生命觀念”的理解[J]. 中華少年,2018(27):189-189.
[2]趙占良. 對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理解(一)——生命觀念的內涵和意義[J]. 中學生物教學,2019(11):4-8.
[3]肖安慶,吳志強,張大海.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生物教學探討[J]. 中學生物學,2018(4):17-18.
(作者單位:廣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