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媛媛
摘? 要:在我國教學改革不斷發(fā)展下,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結合多年教學工作實際,發(fā)現(xiàn)設置疑問法應用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激勵學生大膽思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本文從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際情況出發(fā),對巧妙設疑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實踐方法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設疑教學;初中語文;實踐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12-0058-01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首位的不是背書,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同時他還提出“不能使學生參與課堂中是教師最大過失”。社會在不斷發(fā)展,人們也在不斷進步,現(xiàn)如今社會需要知識和能力兼具的綜合型人才。雖然初中語文教師有這個意識,但還缺乏科學的實施方法。因此,本文對巧妙設疑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實踐方法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育背景根深蒂固
我國傳統(tǒng)教育背景制約著現(xiàn)代教學發(fā)展,多數(shù)初中語文教師把知識傳授當作語文教學重點,滿堂灌輸式教育模式使得學生處于被動角色。教師按部就班地將教材內容填鴨式傳輸給學生,學生盲目記知識點,做筆記,很少有人對老師講的內容和教材內容進行思考,久而久之形成習慣,教師也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的重要性。
(2)語文教學模式陳舊
從多數(shù)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來看,呈現(xiàn)出“先教后學”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缺少自主提問意識和對新內容質疑能力,語文教師先教學生知識,雖說不用擔心學生會因為基礎知識準備不充分和接受不了新內容,但這種方式卻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思考的機會也不利于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
(3)學生缺乏疑問意識
初中階段的學生不同于小學和高中,其具有較強自尊心和獨立意識。在課堂中,如果提問遭到教師不理睬或是同學嘲笑,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自信心,使得學生逐漸減少主動參與語文課堂教學互動,也缺乏提問意識,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
2.巧妙設疑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方法
語文教師巧妙設置疑問可以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趣味性是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它符合初中生心理和年齡特點,因此,教師設置疑問也應當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出發(fā),進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1)課堂導入話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相比數(shù)學、英語等學科,語文應該是最容易被學生接受的基礎學科,因此語文教師要掌握好方法,構建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通過設置疑問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學習語文濃厚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成效和教學質量。
例如,講到語文《丑小鴨》一課時,它是安徒生童話故事中之一,語文教師可以巧妙的把作者當做話題,并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了解安徒生么?還知道安徒生其他童話故事么?作者這些童話故事主要想表達什么?”等一系列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語文教師通過對作者設置疑問導入課堂教學,啟發(fā)學生對于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好奇,由此理解丑小鴨形象就是作者自身生活寫照。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幾小段其他童話故事,營造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本節(jié)課主要講述,丑小鴨之所以能變成白天鵝是因為它心中有夢想,并向著夢想飛翔,由此使學生理解命運其實沒有軌道,關鍵在于要對美好境界、美好理想和追求。
(2)合理設置疑問,啟發(fā)學生提問意識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當學生缺少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利用疑問方式引發(fā)學生思考,有利于促進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提高思維活躍度。提高學生參與度是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教師正確引導下,以小組合作方式將語文閱讀課進行小組學習。通過小組討論促使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在小組競爭中啟發(fā)學生提問意識。
例如,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為例,魯迅先生通過對百草園以及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xiàn)出兒童時代魯迅對大自然熱愛之情,對知識追求和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同時表達了對束縛兒童身心發(fā)展教育體制不滿情緒。教師可以根據(jù)文章中心內容進行小組分類,給學生自己設置問題,比如,哪幾段是描寫百草園?哪幾段是寫三味書屋?都是通過什么手法進行描寫的?文章對于景物環(huán)境是如何描寫的等問題。引導學生小組內討論這些問題,激發(fā)學生提問精神,使學生在探討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找到疑問切入點,提高學生思考能力
設疑方法要有章可循,抓住文章趣聞點。因此語文課堂教學設疑就要從課本內容出發(fā),教師在深入了解課文中內容基礎上,從中找到質疑點設置疑問,打開學生思路,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程度,從而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
例如,講到《孔乙己》一課時,教師教材內容從每個人的笑為切入點,設置疑問。酒店內小伙的笑、掌柜的笑再到孩子的笑以及眾人的笑都代表著什么?魯迅先生采用這種手法主要想表現(xiàn)什么?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帶著問題逐步分析課本,最終體會到魯迅先生利用樂寫悲手法,不同的笑展現(xiàn)社會各個階層人的心態(tài)。通過對文章整體把握,引導使得學生自己會提問,進而提升思考能力,在質疑過程中掌握文章內涵,使得語文閱讀水平得到提升。
總之,巧妙設置疑問可以提高語文教學課堂有效性,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提煉教法,以學生為主體,從興趣出發(fā),增加與學生之間交流,進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吳燕靈.新課標下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數(shù)碼設計,2017.v.6(10):185-186
[2]戚啟強.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路探討[J].文理導航(上旬),2017(07):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