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穎
摘?要:按照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總體部署和要求,全國高校拉開了大規(guī)模線上教學序幕。雖然日常教學中廣大教師也在運用翻轉課堂、平臺資源、電子慕課等教學形式,但那只是輔助和補充,高校教師們也不得已走上熒幕當上了“主播”,運用網絡課程資源進行線上教學來加以應對。當線上教學撲面而來的時候,當優(yōu)質資源隨時可見的時候,教師該如何面對這巨大的教育變革,這是最近很多教師都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本文基于此,探討如何在當前有限條件下,實現(xiàn)高質量在線教學的具體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線上教學?教學模式?教學內容
如今大部分高校都在網絡開展教學,希望通過在線教學取得與課堂教學同樣好的效果。但在實際操作中困難重重,時間緊任務重,技術條件有限,缺少團隊支持等。在線教學不容易的同時,也有兩個疑惑:一是在線教學能夠取得和課堂教學同等的教學效果嗎?二是在線教學如何才能取得與課堂教學同等的教學效果呢?針對上述問題,從在線教學活動設計角度,探討如何在當前有限條件下,實現(xiàn)高質量在線教學的具體方法與策略。
一、教學團隊建設
一流課程應有相應的課程團隊,學術水平高、教學能力強,近三年主講此門課程不少于2輪;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副高及以上專業(yè)技術職務。每門課程擁有4~8名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特色鮮明的主講教師。課程團隊成員分工明確合理,主講教師能夠承擔課程相關教師的培訓及教學研討工作。鼓勵有行業(yè)背景的教師參與課程建設。筆者認為,一個老師在教學生涯不能只講授一門課或者多年不換課,應在自己的科研方向下多講授幾門課,這樣就能實現(xiàn)團隊建設。一個合理的教學團隊,其打造一門金課的能力遠遠大于一名老師獨立開發(fā)一門課程。
二、課程目標
(一)體現(xiàn)高階性
課程目標堅持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培養(yǎng)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課程內容強調廣度和深度,突破習慣性認知模式,培養(yǎng)學生深度分析、大膽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能力。
(二)突出創(chuàng)新性
教學內容體現(xiàn)前沿性與時代性,及時將學術研究、科技發(fā)展前沿成果引入課程。教學方法體現(xiàn)先進性與互動性,大力推進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與個性化學習。
(三)增加挑戰(zhàn)度
課程設計增加研究性、創(chuàng)新性、綜合性內容,加大學生學習投入,科學“增負”,讓學生體驗“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學習挑戰(zhàn)。嚴格考核考試評價,增強學生經過刻苦學習收獲能力和素質提高的成就感。
課程設計對于學生和老師而言,教學過程透明化最為重要。教師與學生之間距離感越小,學生的收獲就越多,老師成就感就越大。因此,在確定課程目標時,需要思考以下問題:一是學校應該追求哪些教育目標?二是我們要提供哪些教育經驗才能達成這些目標?三是這些教育經驗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組織?四是我們如何才能確定這些目標正在被實現(xiàn)?
結合高校的辦學定位、學生情況、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要求,具體描述學習本課程后應該達到的知識、能力水平。課程目標建議突出:1.教學理念先進。堅持立德樹人,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致力于開啟學生內在潛力和學習動力,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2.課程目標有效支撐培養(yǎng)目標達成。課程目標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注重知識、能力、素質培養(yǎng)。3.強調兩性一度。
三、教學設計
(一)在線教學設計的關鍵
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設計貫穿了在線教學的教學目標、內容、交互、資源和評價五要素。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在線教學設計的本質是:從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從內容導向的教學向學習導向的轉變,教師成為學生在線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
(二)在線教學的方式
實時(同步): 1.直播(單向交互為主,弱雙向);2.視頻會議(雙向交互,小組實時討論)。
非實時(異步):社交工具、在線資源、在線學習工具。
(三)在線教學設計要考慮
1.在線教學方式(實時、非實時);2.在線學習本身的規(guī)律。
學習者在線學習過程經歷五個階段:訪問課程和學習動機激發(fā)、在線的社會化交互、信息交流、知識建構、自我發(fā)展。在線教學設計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設計和支持重點,需要設計和選擇適當的在線學習方式和學習活動。
在線教學原則有三條。教學總原則是實事求是。分原則是順勢而為以及對癥下藥。教育是人類的活動,交流是人的天性,見面是人類交流的天性。技術問題不能僅依靠技術來解決。教育技術問題同樣不能只依賴技術來解決。以機器為中心,代替以教師為中心,則陷入了一種避坑落井的尷尬境地。任何學習方式都有倦怠之時,任何學習方式都有低效之果。因此人類學習方式不存在最好、最佳的唯一方式。在線學習突破了技術的難關,教師傾注了大量心血,用心去上好每一堂課,就算隔著萬水千山,老師與學生的交流也不會止步。過激的線上教學不是教育的未來,不會產生因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里面的教育革命。未來我們的教育一定要未雨綢繆,以便隨時應對各種未知的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嵩天.以在線開放課程為引領的大學課程改革新模式[J].中國大學教學,2019,(1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