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花
[摘要]史寧中教授曾經說過:“數學核心素養(yǎng)是指具有數學基本特征的、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人的思維品質與關鍵能力,主要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模型,也就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痹谒刭|教育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學校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小學階段作為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教師更應該在核心素養(yǎng)指引之下進行教學。在核心素養(yǎng)指引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構建高效、合理的課堂教學。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落后的教育觀念,以學生為主體,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將核心素養(yǎng)教育充分貫徹到課堂教學的始終。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
一、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的現(xiàn)狀
(一)教師理念陳舊,學生參與度低
素質教育不斷地推進和發(fā)展,要求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應該注重學生全方位能力的培養(yǎng)?!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也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tǒng)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钡呛芏嘟處熞廊贿\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以教師為主體,教師注重知識點和習題的講解,忽視了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將知識點簡單地灌輸給學生,很多學生只是機械地學習和記憶,并沒有真正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和內涵。這樣的教學模式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參與度低,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浮于表面,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這樣低效的數學教學課堂,已經無法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
(二)課堂氣氛不和,積極評價匱乏
在實際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吹浇處熞颉昂掼F不成鋼”而發(fā)出批評、嘲諷的刺耳聲,使課堂氣氛沉悶、師生不和諧,導致課堂無法高效地進行。這就需要教師學會“包容”學生的“錯誤”,給學生犯錯的機會,不批評、不諷刺,多鼓勵、多表揚,消除學生內部的心理壓力,借助積極評價給學生勇氣和信心,這樣離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效課堂又更進一步。
(三)學生不愛思考,缺乏藝術提問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發(fā)明千千,起點是一問。”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學生不會思考、不愛思考,追根究底是教師缺乏藝術性的提問、缺乏對知識本質的挖掘。知識的本質的凸顯、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的深入思考等都離不開教師藝術的提問,這對構建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效課堂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一)轉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設和諧環(huán)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應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痹诤诵乃仞B(yǎng)指引下,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運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并要把全新的基本理念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以學生為主,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批評、不嘲諷、多鼓勵、多欣賞,給學生以足夠的心理安全感。多為學生提供犯錯誤的機會,激發(fā)學生敢于質疑的勇氣和信心,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創(chuàng)設有趣情境,誘發(fā)學習動機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說過:“喜歡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苯處熢趯嶋H課堂教學中,要結合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實際的生活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生動的、有趣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嘗試的欲望,誘發(fā)學生內部的學習動機。比如,我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用字母表示數》這一課時,我在課件上設置了神秘的“魔盒”情境,只要學生輸入一個數字,經過“魔盒”加工后,就會輸出另外一個數字。例如,輸入數字“2”,輸出的是“32”;輸入數字“100”,輸出的數字是“130”,……在不斷的嘗試后,學生越來越興奮,慢慢地發(fā)現(xiàn)了神秘“魔盒”的奧秘:經過魔盒后,數字都會多出“30”。如果輸入字母“x”,輸出的即為“x+30”。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能讓學生深刻體會“變中不變”的數學思想,而且也讓他們領悟了“x+30”表示的是一種關系,從而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難點。
(三)借助生活情境,加強數學思維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在課程總目標中指出:“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睌祵W是一門知識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課程,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學知識最終也要運用于實際生活中。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地運用生活中的物品或事件進行教學,這樣可以營造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減輕數學知識學習的枯燥感。教師可以設置一定的問題,讓學生從生活事物和事件中體會數學知識的魅力,加深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認識和理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實現(xiàn)對學生全方位的教育。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小數的加減法》時,我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入了超市購物的生活情境,拿出學生熟悉的數學本、鉛筆、橡皮擦、鉛筆盒等商品,并把商品的單價標在上面,讓學生扮演顧客和售貨員。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引出本節(jié)課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饒有興趣地學習“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這樣不但富有趣味性,而且加強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四)利用創(chuàng)新模式,點燃學習熱情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應該從義務教育階段做起,貫穿數學教育的始終。”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形式單一,主要包括教師講授知識點、教師在黑板上成列板書、學生記錄課堂重難點知識以及進行相應的習題練習。這樣的教學形式枯燥無味,容易讓學生感到厭煩,導致教學效率低下。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年齡發(fā)展特點,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等創(chuàng)設有趣的、具有挑戰(zhàn)性的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活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點燃學生的創(chuàng)新熱情,從而高效地構建課堂教學。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的《位置》時,在鞏固練習階段,我充分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播放《前后左右》的舞蹈視頻,讓孩子在動聽的音樂背景下,一起舞動“前后左右”的舞姿,這樣一方面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高效地鞏固了新知,讓人“刻骨銘心”。再比如,我在教學四年級《小數的性質》時,我在課件中呈現(xiàn)“1,10,100”這樣一組數據?!斑@三個數相等嗎?”“那你們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讓這三個數相等呢?”問題一拋出,學生們吃驚不已,同時又急著想找到答案而躍躍欲試地探索,誘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這時,我順勢組織學生合作探究,集合大家的力量,學生們很快有了思路:“加上單位米、分米、厘米,1米=10分米=100厘米”,還可以加上“元、角、分”等,我接著追問:“像1,1.0,1.00這樣的數大小是否相等呢?為什么?”。從而自然引出本節(jié)課的內容——小數的性質。
(五)深化內容提問,掌握知識本質
我們教師在備課時要抓住數學知識的本質設計問題,不斷深化學習內容進行提問,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本質。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根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由淺入深,循循善誘,讓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在數線上找到“0、1、2、3、4、5”的“家”(位置),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提出本節(jié)課的核心問題:0和1之間有沒有其他數?接著又設計一連串的問題:如果有,那又是什么?它們都住在哪里?分數概念學習之后,再次提問:五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之間還有分數嗎?O和1之間有多少個分數?1到底能撐多久?1的位置上有分數嗎?1的右邊還有分數嗎?0的左邊還有分數嗎?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而且還能有效滲透數學思想,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數學知識的本質,發(fā)展數學的核心素養(yǎng)。
三、結語
總之,核心素養(yǎng)下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是我們教師的目標和任務,也是一門藝術。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轉變教學理念,善于創(chuàng)設和諧環(huán)境、有趣情境,激發(fā)學生內部的學習動機;要注重借助生活情境、利用創(chuàng)新模式,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要重視深化內容提問,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本質;從而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推動學生全方位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