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正花
本文所說的小古文就是指那些短短的、淺淺的,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又有趣又好玩的文言故事和經(jīng)典句段,比如《自相矛盾》《揠苗助長》等。小古文的故事性比較強,容易引發(fā)學生的關注。學習小古文,可以從句段特有的節(jié)奏、韻律中感受古代文化的精妙和獨具匠心之處。學習小古文,可以使學生從小就獲得傳統(tǒng)文化的啟蒙與熏陶,把精彩的國學精粹在潛移默化中融入到學生的靈魂深處,陶冶情操。
小古文雖然篇幅短小,但因其內(nèi)涵豐富而被選編入了統(tǒng)編本教材。為使小學生更快更好地接納小古文,我對如何開展小古文群文閱讀教學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小古文群文閱讀就是指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向?qū)W生呈現(xiàn)多篇小古文,建構(gòu)以一定的閱讀主題為指導思想,以粗讀略讀為主要學習方法,以分享感悟為核心的學習內(nèi)容,以探索拓展為樂趣的學習模式,旨在快速增加學生對小古文的閱讀量,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下面我就以《楊氏之子》(統(tǒng)編本五年級下冊)一文為例,談談在小古文群文閱讀教學中主要采用的策略。
一、確定主題
統(tǒng)編本教材由于篇目的限制而只是在高年級編排了幾篇小古文,限制了學生對小古文的了解,但是群文閱讀卻大膽地給予我們“編者”的機會,讓任課教師擁有了選擇教學小古文篇目的“權(quán)力”,教師可以結(jié)合自己對小古文的理解認識,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自由組合相同題材或相似寫法的小古文,帶進語文課堂進行教學實踐,這個打破常規(guī)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激發(fā)了教師的教學興趣,也激發(fā)了學生探索新知的樂趣。群文教學小古文,內(nèi)容一下子變得豐富起來,學生閱讀量增大了,知識面寬廣了,語文能力也就得到了發(fā)展。當然,群文閱讀的選文必須具有明確的主題,閱讀主題決定了選文的類型,只有緊緊圍繞閱讀主題,才能選擇合適的文章進行組合。如果隨意選取小古文,難免會產(chǎn)生雜亂無章的感覺,學習效果肯定就要大打折扣。
小古文本姓“小”,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層面出發(fā)明確教學意圖,從小古文的體裁、內(nèi)容、表達方式、人文內(nèi)涵等角度確定主題?!稐钍现印芬晃亩绦【?,描寫了梁國楊家的一個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全文共55字,故事情節(jié)淺顯易懂,語言簡潔,課文的中心句是“甚聰慧”,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根據(jù)“語言的藝術(shù)”這個特征,我反復斟酌,確定了關于本次群文閱讀的主題——巧言慧語,然后圍繞這個主題,以介紹古人機智對話為出發(fā)點尋找與課文《楊氏之子》具有相似點的小古文,力求讓學生從對話中體會小古文的精妙所在。我從《世說新語》中選擇了另外兩篇——《徐孺子》《白雪紛紛何所似》,這些小古文的篇幅都不長,內(nèi)容和形式都與《楊氏之子》比較相似。雖然小古文的表現(xiàn)形式與現(xiàn)代文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因為所選的篇目和教材中的課文差不多,所以學生學起來也就不會產(chǎn)生畏難情緒,反而可以在加深拓寬中領略到學習小古文的樂趣,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空間,學會自主學習小古文的方法,產(chǎn)生出濃厚的閱讀興趣。
群文閱讀中確立的主題也就是所學各篇小古文所要表達的共同思想,讓學生通過簡明扼要的語言對本組群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并以此作為鍛煉學生分析、歸納和總結(jié)等各種能力的重要抓手。
二、讀懂群文
小古文語言精妙、凝練,但是在用詞造句的結(jié)構(gòu)和方法上與白話文有很多不同之處,要順利地開展群文閱讀,首要任務就是讓學生讀懂小古文。讀懂每句話是本組小古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讀書方法的運用。好在每篇小古文都有閱讀提示,學生可以根據(jù)注釋說明來讀懂群文,整體把握所學內(nèi)容。
1.把小古文讀通。由于初次在課堂教學小古文,學生還不太熟悉學習小古文的方法,教師可以通過范讀的形式來介紹朗讀小古文的方法,讓學生正確斷字斷句,把句子讀通順。
2.把小古文讀熟。學生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喜歡的方式來反復誦讀,熟練朗讀小古文。
3.把小古文讀懂。由于小古文中的有些字義和現(xiàn)在不同,提示學生可以根據(jù)小古文下方的注釋來理解,或者聯(lián)系上下文把句子的前后意思弄明白。
4.把小古文讀趣。這組群文在語言方面很有特色,引導學生分角色讀一讀對話,讀出對話的有趣之處。
本組群文的篇目是在充分考慮學生學情基礎上作出的選擇,比較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所以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覺得小古文非常風趣幽默,越讀越有韻味,課堂氣氛也就越來越活躍。利用朗讀的策略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消除了學生的畏難情緒,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后,學生初步掌握了閱讀小古文的基本方法,感知了所選小古文的語言特點,也為以后踏踏實實地進行小古文閱讀做好準備。
三、交流分享
在語文課堂上開展生本對話、生生對話,不僅能讓學生充分理解小古文的內(nèi)容,還能營造出濃厚的讀書氛圍,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學生對小古文的感悟因為個性的不同而參差不齊,但是每一個交流分享都是屬于學生的獨特感悟。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閱讀分享的同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發(fā)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閱讀的喜悅。
如閱讀古文《楊氏之子》以后,引導學生重點分享楊家兒子的聰慧所在:“兒應聲答曰”說明他反應敏捷,能即刻接著別人的話回答;“此是君家果”是客人的一句玩笑話,但他聽出客人的言外之意,并作出巧妙的應答;“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可以看出他會用其人之身還治其人之道來回敬客人;“未聞”兩字語氣委婉,可以看出他說話有分寸,對長輩不冒犯。閱讀《徐孺子》時,引導學生學習徐孺子對月亮的精妙比喻。閱讀《白雪紛紛何所似》時引導學生將侄子與侄女對雪花的描述作比較進行交流。
學生在閱讀交流分享的過程中可以嘗試運用“你說我辯”這一方式,大家團結(jié)合作,突破難點,進一步感知小古文的妙趣橫生,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交流過程中,學生們漸入佳境,始終激情飽滿地參與學習活動,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四、拓展延伸
為了讓學生學得更有深度,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還應設法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適當?shù)耐卣寡由臁H绻颜n堂比作一塊試驗田的話,那么課內(nèi)閱讀積累的知識相當于播下的種子,有了延伸拓展才能使莊稼發(fā)芽長葉,結(jié)出累累碩果。
《楊氏之子》《徐孺子》《白雪紛紛何所似》這三篇小古文都是以對話見長,人物性格鮮明,比較適合表演朗讀。學完以后,讓學生說說本組群文中的小古文有哪些相同之處,又有哪些不同之處,再利用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選擇其中的一個小故事表演出來,如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表現(xiàn)人物的個性特點;或是在小組內(nèi)合作表演,感受小古文的魅力;也可以結(jié)合文中的留白處,仿照其寫法把古文續(xù)一續(xù),使故事的情節(jié)更加完整。教師根據(jù)課堂的即時生成情況,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點評,以學定教,適時調(diào)整課堂教學內(nèi)容,給小古文教學注入活力。因為課堂學習時間有限,所以布置學生把學習內(nèi)容延伸到課外,推薦閱讀書目《鐘氏兄弟》,思考鐘毓、鐘會兩兄弟面對魏文帝為什么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xiàn)。
小古文群文閱讀的拓展延伸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學生在課堂內(nèi)樂學會學,課堂外善學愛學。群文閱讀以篇帶篇,甚至以篇帶本,開創(chuàng)了自主探索的學習模式,引領學生愉快地、積極地、主動地學習小古文,在汲取語言精華的同時,建立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使命感,產(chǎn)生勇于擔當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感。
小古文群文閱讀打破了原來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格局,對于語文教師來說是一次充滿機會的挑戰(zhàn),成為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活動,教學能動性得到了極大的發(fā)揮。對于學生來說開辟了新的閱讀空間,成為一次嶄新的學習旅程,閱讀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真可謂遇見小古文,也就遇見了精彩。
(作者單位:江蘇濱海縣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張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