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雨
摘要: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記憶,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凝練和體現,其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提升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和精神信念具有重要價值。面對當前日益復雜的精神文化環(huán)境,增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需要紅色文化的傳播和融入。本文將深入研究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探究其融入途徑等,為紅色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fā)生機提供相應參考。
關鍵詞:紅色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互聯網+” 文化創(chuàng)新品牌
紅色文化包括物質文化資源和精神文化資源,承載了中國革命戰(zhàn)爭年代人們創(chuàng)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其中既蘊含著中華傳統(tǒng)民族精神,又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其是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發(fā)展被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紅色文化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中最為重要的文化內涵,透過紅色文化教育和傳播能夠讓大學生看到革命戰(zhàn)爭年代先輩們?yōu)榱嗣褡褰夥攀聵I(yè)而奉獻自身,為了國家富強而不懈奮斗,增強學生的思想信念和奮斗動力。將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也是基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建設的需要。
一、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現代社會環(huán)境紛繁復雜,需要紅色文化幫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近年來,“95后”和“00后”成為大學生的主體,不懼權威、敢于表達、喜歡分享、言論自由成為這一代大學生的特點。隨著大數據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大學生獲取知識的成本進一步降低,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瀏覽網頁或者微博熱搜了解身邊發(fā)生的故事以及國內外發(fā)生的大事,積極地參與到輿論討論中來。在這樣紛繁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下,有必要將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幫助大學生認識真正的革命戰(zhàn)爭歷史以及我們革命先輩們創(chuàng)造的紅色文化,堅定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
(二)紅色文化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資源和載體
紅色文化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資源和載體,對于增強大學生思政意識和素養(yǎng)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紅色文化是基于我國革命戰(zhàn)爭實踐、中華民族精神以及馬克思主義信仰而形成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其中不僅有著各類革命紀念館和博物館等物質性的教育資源,更是有著深層次的革命精神、拼搏精神和家國精神等。紅色文化是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資源,也是當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依托。當前大學生思政觀念建設以及價值觀建設都不完善,將紅色文化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讓大學生透過紅色文化看到歷史上的青年的犧牲和奉獻,繼而引起當代大學生的共鳴以及感悟等,深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二、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的不足之處
(一)形式單一,導致課程枯燥乏味
形式單一是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只是簡單地在課堂上講述長征道路或者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歷史,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紅色文化誕生的年代相較于學生生活的年代較遠,學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經歷,很難想象和理解抗戰(zhàn)時期英雄們的抉擇,比如有的學生并不能理解黃繼光在全身著火的情況下還能夠堅持在草地里一動不動。形式單一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僅不利于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接受,還容易讓大學生產生課程枯燥乏味的感覺,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投入度。
(二)缺乏思想延伸,導致紅色文化融入深度不足
紅色文化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并不是簡單的機械的融入,而是應該引導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延伸等,紅色文化融入過程中沒有考慮到這一點,缺乏足夠的思想延伸和教育深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紅色文化的融入浮在表面,沒有結合相應的博物館參觀活動展開思想探討,也并沒有從紅色文化本質或者紅色物質文化所折射出的精神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這也導致紅色文化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影響程度不足,沒有產生實質性的教學效果。
(三)紅色文化資源整合和開發(fā)不足
紅色文化資源整合和開發(fā)不足也是其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紅色文化并不僅僅有物質的形式,更為重要的是非物質文化形式。當前廣泛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紅色文化大多是革命紀念館或者抗戰(zhàn)博物館、革命基地等物質形式的內容,相對而言,革命老兵以及紅色文化精神等內容和資源沒有得到整合開發(fā),不利于紅色文化作用的發(fā)揮和發(fā)展。
三、深化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策略分析
(一)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融入形式
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融入形式,能夠有效提升思政課堂趣味性和生動性,對于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也極為有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以及互聯網資源,結合網絡公開課等形式,利用音視頻方式向學生更為直觀地展示紅色文化的誕生和發(fā)展,幫助學生理解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社會現實。這樣一來,能夠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紅色文化,感受革命英雄們的偉大,也會觸動學生的內心,讓其產生相應的家國情懷。除此之外,紅色文化的融入還應該加強與現代社會的結合,利用時事政治事件,例如國際維和工作、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活動等,讓大學生感受紅色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的價值和體現,繼而增強大學生的共鳴,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愛國情感。通過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融入形式,能夠讓紅色文化教育走出課堂,融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日?;簿哂兄匾饬x。
(二)引入讀書會以及社團活動等,提升紅色文化融入的思想深度
大學社團是大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展過程中,同樣可以利用社團活動的凝聚力,引入相應的讀書會以及社團活動,提升紅色文化融入的思想深度。在參觀完相應的革命紀念館和歷史博物館之后,教師可以組織相應的思想論辯會,讓學生自主總結自己的感悟,思考所了解到的紅色文化在當代社會建設和發(fā)展中的價值和意義,增強紅色文化教育的思想深度。除此之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還可以結合相應的紅色書籍閱讀,以社團或者讀書會為單位,定期進行相應的讀書分享和討論,形成思想的碰撞,幫助大學生加深對紅色經典書籍和著作的理解和感悟。讀書會和社團活動開展,意在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讓學生以團隊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相較于教師授課模式,通過自我學習、討論和摸索的方式,所獲得的紅色文化學習能夠更為深刻和具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加強引導作用,適時參與到學生的讀書會或者社團活動當中,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思維方式,將學生引導到正確的思想政治學習道路上來。
(三)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引入“口述歷史”單元
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加強資源整合和開發(fā),能夠讓紅色文化從不同角度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很多大學生在參觀博物館或者革命紀念館的時候無法形成足夠的情感共鳴,這時候就可以引入“口述歷史”單元。高校在開展紅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可以走訪當地抗戰(zhàn)老兵以及其他老人,通過“口述歷史”的方式記錄下相應的影像,讓學生從普通人、抗戰(zhàn)參與者、受害者等多個角度認識紅色文化誕生的社會背景,感悟紅色文化的內涵以及時代意義。同時,高校還可以邀請老兵前來做報告或者講座等,給學生創(chuàng)造與老兵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更為直觀深入地理解紅色文化,加深紅色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影響。組織學生開展尋訪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老人,聽他們講講那個年代的故事活動,讓學生主動與老人們展開對話,讓老人們將那段革命歲月娓娓道來。這樣的方式能夠促進紅色文化更為深入地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能夠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綜上所述,將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當今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發(fā)展的共同要求,面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單調性等問題,我們需要從創(chuàng)新融入形式,結合讀書會等思辨活動,引入“口述歷史”單元,讓大學生走近紅色文化誕生的背景,深刻體會紅色文化內涵,從根本上提升大學生的家國情懷以及理想信念,讓其更為堅定地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參考文獻:
[1]李靜.“大思政”視域下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堂的路徑探究[J].智庫時代,2019,(42):102-103.
[2]劉田飛.供給側視閾下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路徑分析[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05):99-101.
[3]彭艷.解析高校思政教育中紅色文化傳承的價值與途徑[J].陜西教育(高教),2019,(08):14-15.
[4]楊玉冰.新時代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現狀及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
(作者單位:吉林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