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著名的心理學家桑代克認為學習是在嘗試錯誤的過程中不斷建立連接的過程,就像失敗是成功之母,“錯誤”也是一種“美麗”,是一種寶貴的教育資源,是一個極好的教育時機,它提供了我們辨析是非、糾正錯誤的好機會?!板e誤”這種資源可遇而不可求,有的錯誤存在于學生的學習與思考當中,有的錯誤深藏在文本的字里行間,有的錯誤出自于教師的不經(jīng)意……錯誤,需要師生以明智的眼光去挖掘并善加利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1.學生錯誤——把握契機,“將錯就錯”促發(fā)思考
1.1糾正錯誤,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知識
有錯誤才有教育的契機。錯誤是一種典型的認知上的偏差,往往具有普遍性,可能是全班學生的共同錯誤;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探討交流,對學生錯誤的回答給出具體的意見、鮮明的觀點,糾正錯誤,不僅可以幫助出現(xiàn)錯誤的學生改變認知,而且具有很大的集體教育的效果。當學生在詞匯學習、書寫、造句、寫作等方面出現(xiàn)明顯的規(guī)范性錯誤時,我堅持要及時地給予否定,把錯誤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在給予否定回應時,我們的態(tài)度要誠懇,語氣要委婉,要照顧學生的自尊心,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學生;通過引導,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回答是對還是錯,是不夠完善還是不夠準確,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思考問題的不足之處。
1.2思考錯誤,促發(fā)學生成長
正確,可能只是一種模仿,而錯誤絕對是創(chuàng)新。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教師要引導學生直面錯誤并思考錯誤。比如當學生出現(xiàn)答題錯誤,我都要求學生去想想為什么自己會形成這種想法,是自己的知識面不夠廣,還是知識鞏固不夠導致一知半解,抑或是答題時粗心大意所致,并且讓學生注重反思思考在今后改進錯誤的對策,為了防范錯誤再現(xiàn),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比如我十分重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碰到的學生失誤,因為語文課程的核心教學任務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語言文字,寫作活動和人的思維能力、書面文字的表達技巧有直接的關系,作文教學是對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與語言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過程;學生在語文作業(yè)中一旦犯了錯誤,我通過與小學生“聊作業(yè)”等形式努力走近小學生的思維,找出小學生語文作業(yè)發(fā)生差錯的原因,鼓勵學生對錯誤原因進行歸類并嘗試針對性的改進對策,利用“出錯點”為學生的作為能力發(fā)展服務。
2.質疑權威——鼓勵探究,輔助語文教學
2.1鼓勵質疑,探究真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有時候會碰到教材上的錯誤,有20多位浙江一線語文老師集體挑刺分析小學語文教材300多篇課文后,得出“小學語文課本有毒”的“檢驗報告”,如經(jīng)過檢驗發(fā)現(xiàn)“愛迪生救媽媽”純屬臆造;所以作為教師不能一味把教材、參考材料當成是唯一正確的教條,鼓勵學生從今天的角度與時代的變遷去看待語文課本與材料,善于合理地質疑文本的局限所在。
2.2“旁征博引”,輔助語文教學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生活性很強的學科?,F(xiàn)在學生的知識面廣,對時事政治、歷史地理方面的事務有一定關注度,有更多的網(wǎng)絡資源、書籍供他們查閱;有了一定的綜合調度知識的能力,他們對文本內容的真實性容易提出“別出心裁”的質疑。在《小學語文》《檢閱》一課里,有關波蘭國慶日是11月11日,而學生群里就有幾名對波蘭文化與歷史有初步了解的學生指出教材的波蘭國慶日有錯誤,正確的波蘭國慶日是5月3日。我對波蘭更改國慶日這一歷史也十分關注,并在備課時進行了進一步的了解,我首先肯定孩子的質疑精神,能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說明他們所指出的有一定的正確性。接著,我結合語文教學的需要,以向學生解釋“波蘭更改國慶日”這一事件,呈現(xiàn)課堂補充資料:在波蘭,特別隆重慶祝的國慶有兩個,一個是5月3日,是通過波蘭憲法(它是歐洲第一部憲法、世界第二部憲法)的周年紀念日,另一個是11月11日,這是波蘭的獨立節(jié),也就是相當于我們我國家的國慶節(jié)。并向學生講述了兩個波蘭國慶日的歷史故事,幫助學生體驗對波蘭獨立節(jié)對波蘭人的意義與象征價值,拓展學生對語文課文中心意蘊的理會。在實際教學中,教材是媒介,是編寫者的一度創(chuàng)造,如何作用于孩子身上,則要依靠老師二度創(chuàng)造的技巧,教師應在自己的創(chuàng)造空間中去偽存真、去雜留精,幫助孩子理解語文科目的思想之美、文字之美、文學之美和人文之美。
3.教師錯誤——直面錯誤,樹立榜樣,提升機智
3.1樹立榜樣,倡導師生平等,重視錯誤資源
教師重視錯誤,要將“錯誤”作為一種教學資源,不僅要注意“挑”學生、教材等文本的錯誤,也要倡導師生平等,主動檢視自身教學行為當中可能存在的不當與錯誤;并且善于利用自身的這種錯誤資源,來啟發(fā)學生們的思考,警示學生們的學習行為。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出現(xiàn)“錯誤”點時,教師“直面錯誤”除了就問題解釋錯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理性對待錯誤、追求真理的榜樣。這不僅可以營造一種良好的師生平等、追求真理的氛圍,也能夠很好地化解教師教學行為的“硬氣”,給教學注入“人文”的色彩。在《田忌賽馬》課文學習時,故事的生動與比賽的曲折吸引到了學生,我因為口誤將田忌一方出場順序說成“下等馬、上等馬、中等馬”,學生立馬接著反應,有的說“這樣就對方贏了”,有的卻說“說不準還是田忌贏呢”,我向學生說明了我的口誤,看到學生們反應十分熱烈,靈機一動,讓學生們探討下上等馬、中等馬、下等馬各自的特點是什么?是憑借什么標準來區(qū)分的?并且思考按照常規(guī)的比賽方法田忌方自認不能贏,但是調換馬的出場順序后就轉敗為勝,這其中藏著哪些門道。我通過激勵性的語言回應了學生的疑問,并進一步引導學生探討故事背后的競賽規(guī)則與主要人物田忌的突出智慧,通過體驗和感悟,挖掘了課文文本的內涵,拓寬了學生看待事務的視野。
3.2降低專業(yè)錯誤,減少錯誤“示范”
人人都可以犯錯誤,教師作為一個普通人,也是允許犯錯誤的;但是教師作為教學專業(yè)人士,要盡量降低專業(yè)錯誤的出現(xiàn),比如教學設計的不合理、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欠科學、教學知識偏差、學科知識錯誤等導致的教學出錯,這將極大地損害教師的專業(yè)性與權威性,長此以往,對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學習都將產(chǎn)生不利影響?!暗赂邽閹?,身高為范”,教師不僅僅是學生的道德表率,教師以其專業(yè)性樹立起自己的權威與尊嚴;教師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掌握豐富完備的專業(yè)知識和熟練的技能、了解教育教學的技巧、吸收新的教育觀念等是教師要修煉的基本功。
3.3“明知故犯”,提升教育機智
教師要善于犯“高級錯誤”,也要善于機智高明地“處理錯誤”,提升教育機智。教學是一門藝術,充滿智慧、情感、技巧,它能引領學生走出理解的誤區(qū),它能提煉一節(jié)課的課眼,也能給課堂帶來精彩而有效的生成。當“錯誤”可遇不可求時,教師不妨“明知故犯”,比如犯一些思路混亂、用詞不當?shù)儒e誤,通過錯誤來警醒學生們的注意力,根據(jù)錯誤來引導學生們思考防范錯誤的對策,從而提高學生們應對的能力;當教師為了引導學生時,最好的方法就是成為學生“錯誤的同伴”,不妨也犯個學生的錯誤,這樣能夠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幫助學生面對錯誤并促使學生主動嘗試解決錯誤;有的時候,教師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要善于“幽自己一默”,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斯維特夫甚至認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庇哪?,能敲開學生思維的大門,能沸騰學生的“血液”,能“吸”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溝通師生的心靈,能給學生永久的記憶。
作者簡介:蔡蘇玲(1988-),女 ,漢族,安徽阜陽人,淮北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學科教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