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亮
摘要: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有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陶行知。愛是教育事業(yè)的靈魂,沒有愛的教育,只會是單純的說教,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更加起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書,更要育人。教師若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必須用實際行動感動學生,而真正能感到學生的就是愛,唯有發(fā)自內心的愛,才能打動人心。
關鍵詞:教育事業(yè);愛的教育;教書育人
對自己的學生付出愛,需要教師有著強烈的責任心。教師的責任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當今社會,僅僅會教課的教師決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要把師德師風建設放在教育事業(yè)的首位,爭做一名有愛、愿意付出的老師,爭做一名好老師。如何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好教師沒有統一的模式,但有共同的特點:
1、有理想和信念——教書育人: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是我們的義務,更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引領學生健康的成長,要讓孩子們有健康的心態(tài),更好地面對學習和生活。
2、有道德情操:教師要有人格魅力,讓學生相信、崇拜?!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在教育教學中,我會言傳身教,做一名有道德情操的教師,通過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
3、有學識、有科學的方法,扎實的基本功,過硬的教學能力。我必須認真上好每一堂課,認真?zhèn)湔n;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重視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和教學經驗的積累,走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道路。
4、有仁愛之心:愛是永恒的主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愛,就像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因此,老師對學生嚴格要求的同時,要給予他們父母、朋友般的愛,用“愛”去打動學生。僅僅以老師的威嚴震懾學生不可行,更重要的是用愛心去真正地感化學生,用老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這種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可能影響到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甚至影響學生的一輩子。所以作為一個好老師,和學生交心是很重要的。只有用自己的行動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了愛,學生才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老師的責任不但是教書,而且更是育人的心魂工程師。我曾經教過的學生,他們都很懂得感恩,很有感情,我想這就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校長為我們講了陶行知先生在當小學校長時關于“三塊糖”的故事,對我啟發(fā)很大?!疤幚韱栴},要有教育智慧?!睋Q位思考,允許學生犯錯誤,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不以成人的閱歷和標準要求學生,這樣師生關系就會非常和諧,也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我們也要時時處處為學校著想、為領導著想。我們需要在學習、生活各個方面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有些行為,有的老師意識不到,其實已經深深地傷害了學生。
教師總是以“恨鐵不成鋼”作為借口來傷害學生,所謂的“恨鐵不成鋼”,只是老師的借口和托詞,惡語傷人,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我們要時刻謹記“老師是學校的服務者、公仆”。
面對課堂上發(fā)生的突發(fā)事件,我們要有教育機智、教學智慧——這是一個教師的真本事,是智者。魏書生通過道德長跑日記、課前三分鐘演講、每天日記走進了學生的內心。在課堂上要嚴肅活潑,對于突發(fā)事件,要運用教育智慧,使問題朝著最好的態(tài)勢發(fā)展,且不可簡單粗暴,逞一時口舌之勇,最后達不到好的育人效果。
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們學習的樂趣,只有教師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才能把學生從過重的課業(yè)負擔中解脫出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認真?zhèn)湔n,提高課堂的效率,讓學生少走彎路;教師要走進題海,讓學生走出題海。
學生的每一天都不能重來、復制,我會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我所教的兩個班的學生身上,及整個初一學年,更好地為大家服務。
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百分之百的希望,我們要正視學生的差距,關注他們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我們在教學中,不但要教會孩子學習,更要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我努力的方向。
但我們必須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性,這也是教育的規(guī)律,有好學生,就一定有成績不好、行為不好的學生出現。面對如此大的反差,很多老師都會痛苦不已,甚至從痛苦轉化為憎恨,師生關系激化,這是教育最大的不幸,換位思考,老師幾年后可以再有一批新的學生,然而 這個孩子的成長再也不能復制,甚至可能因為曾經一個老師的一句話,改變了人生的軌跡!所以,我們要發(fā)自內心的去愛每一個孩子,哪怕,他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學生,但只要堅持、真心,就一定能感化他、改變他。初為人師的時候,還不太懂得如何當老師的我,走上了神圣的三尺講臺,那時的我,沒有理論,沒有方法,但是我有一顆真誠的心,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打動了我的學生們。他們也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但是他們會真誠的和我說對不起,告訴我原因;他們也會有學習學不會的時候,但是我會耐心的講,慢慢的等待;他們也有叛逆的時候,但我會及時察覺并引導……每當我想放棄一個學生的時候,我的責任心便一次次激勵自己,不能對不起任何一個學生,他們是一個家庭百分之百的希望,他們也有閃光燈,也有優(yōu)點,甚至他們的真誠善良無人能及。在待發(fā)展生的心理,其實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如果老師只憑主觀印象,對一個學生下了宣判書,那么可能導致這個學生徹底地放棄自己,那么他的人生誰來負責?怎樣才能轉化他們呢?首先是愛,真心付出,不要讓學生一開始就排斥老師,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其次,要找準時機,不放過任何一個教育孩子的機會,從小事入手,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改變他們。還有一視同仁,公平、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在公平的環(huán)境下長大、成長。最后,樹立學生的自信,幫助他們重新燃起對人生、生活的希望,重新開始,什么時候都不晚。
我特別喜歡一句話,教育是一個不完美的老師帶著一群不完美的學生走向完美!誰也不會是天生完美的人,人生處處需要等待,教育更是一門等待的藝術,尤其對于待發(fā)展生,我們更要有所期待,相信愛的奇跡。梵高曾說過:“愛之花綻放的地方,生命便生生不息?!蔽覀冏鳛槿祟愳`魂的塑造者,要用自己的真心真意,用自己的愛,成全每一個孩子獨特的生命!教育要充滿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