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娟 史圣潔
【摘要】基于美育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具有重要的時代教育發(fā)展意義。本文對美育教育內涵進行了基本闡述,并基于美育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提出思政教育中強化美育教育理念、以美育教育豐富思政教育內容、以美育教育拓展思政教育方式的方法策略,從而實現(xiàn)美育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實踐中的融入。
【關鍵詞】美育 ?思想政治教育 ?實踐方法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雙十工程”育人體系建設研究——以“藝術之光”美育素質教育為例。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2-0067-02
一、美育教育的基本概述
美育也被稱作審美教育,屬于國民教育中的一種重要構成成分,國民教育的系統(tǒng)性體現(xiàn)在美育、智育、德育、體育等方面。在我國悠久的教育歷史中,美育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存在于社會文化整個發(fā)展過程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是借助創(chuàng)造社會美、鑒賞藝術美與感受自然美等,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性情陶冶與情感熏陶。美育能夠對當代高校大學生審美觀進行正確培養(yǎng),并有效提升高校學生自身的審美情趣,從而在美育教育下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塑造高校學生審美人格的重要作用。
二、基于美育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方法
(一)思政教育中強化美育教育理念
基于美育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需要以強化美育教育理念為基礎。在實踐教學活動中,高校需要對美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本質聯(lián)系進行明確,將美育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二者融合的進一步深化。例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先進人物的相關事跡,引領學生感受其精神品質,并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采取針對典型案例模擬情景教學的方式,對學生爭當先進進行正確引導。高校在對美育地位進行明確的基礎上,還需要給予其一定的支持。例如高??梢詫γ烙ㄔO適當加大投資,針對校園文化建設,美育研究課題,美育教學改革等給予相應的支持。高校需要對具有本校特色的美育素材、教育載體與人文資源進行探索,從而在美育角度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以美育教育豐富思政教育內容
基于馬克思主義美育理念,高校需要通過美育教育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重點體現(xiàn)美學意蘊的真善美,從而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實現(xiàn)教育內容美的深化。高校以美育豐富時政教育內容,首先需要做到依據(jù)美育原則,掌握教育實踐的規(guī)律性,力求做到高校思政教育的真務實。在高校思政教育內容中體現(xiàn)真,能夠借助真情實感教化學生,以真實美育影響學生,使其重視真理的重要性。美育層面的善,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學力量源泉。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引導學生行為向善,摒棄傳統(tǒng)理論道理,通過身邊真實案例引導學生形成良好品質與積極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借助美能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的優(yōu)勢,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開展學習身邊最美教師黨員的實踐活動,促使學生用自身真情實感體驗美,從而達到潛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三)以美育教育拓展思政教育方式
為實現(xiàn)美育教育的實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結合美育優(yōu)勢拓展自身教育方式。在美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過程中,高校需要做到與時俱進并不斷創(chuàng)新。高校需要對現(xiàn)代手段進行充分利用,從而實現(xiàn)教學形式的豐富。例如,高??梢越柚旅襟w的共享模式,實現(xiàn)思政教育開展工作,借助時代優(yōu)勢煥發(fā)傳統(tǒng)美與素材生機,以交互形式體驗增強思政教育多樣性,比如借助網絡組織學生評選身邊年度人物等。美育與思政教育過程中,都存在情感互動,引發(fā)學生在教育中的情感共鳴,幫助學生情感進行升華,從而使教育效果達到預期。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美育教育需要做到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先進事跡、圖書文字、影視作品、高雅藝術等美學元素。例如,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走進民樂鑒賞課堂,進行愛國影視類作品賞析,從而使學生處于愉悅的學習氛圍,提升思政教學質量。
結語
美育與高校思政教育聯(lián)系比較密切,對于思想教育的順利進行與持續(xù)發(fā)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認識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提高自身對美育教育認知的基礎上,通過學校采取的思政教育中強化美育教育理念、以美育教育豐富思政教育內容、以美育教育拓展思政教育方式的相關措施,實現(xiàn)基于美育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方法革新。
參考文獻:
[1]王東明,劉姬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美育融合路徑探析[J]. 商洛學院學報,2018(03):83-86.
[2]李濤.論美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與職業(yè),2010(05):76-77.
作者簡介:
馬曉娟(1981-),女,回族,北京人,講師,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
史圣潔(1987-),女,漢族,山西壽陽人,助教,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