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岡縣職業(yè)技術學校 鄧沛鋒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信息資源越來越豐富,應用文作為人們傳遞信息、處理事物、交流感情的工具,在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筆者長期擔任中職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在實踐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教學,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提出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進行探索性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活動以小組成員合作性學習為主,學生在小組中自主獲取完成任務的思路、方法和結果,通過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達成學習目標,從而提高學生協作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等的綜合能力,最終實現教學目的。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必須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根據班級人數,首先要建立學習小組,一般由4至6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遵循異質編組、同質結對、組間平行的原則。學生依據這一原則自由組建,教師根據性別、成績等情況,在征求學生同意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然后由小組成員選舉小組長,組長負責小組的全面工作,在小組中要起到積極帶頭作用,小組內成員結成學習對子,組員之間的座位采用圓桌形式,方便學生面對面交流學習。
1.任務設計
任務驅動教學法成功實施的首要關鍵是設計合理的任務,讓每個學生都能為了完成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學習。下面以《啟事》為例,做具體說明。
啟事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廣泛,也是中職應用文寫作教學的重點內容。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三方面的任務目標:一是理解基礎知識,即通過完成任務,掌握啟事的概念、分類、特點;二是掌握啟事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即明確啟事的格式要求、寫作要領,能夠撰寫符合要求的啟事;三是培養(yǎng)學生的協作意識,為以后的職業(yè)生涯奠定基礎。
在進行小組合作完成任務時,為了學生在小組中能更好地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需要再次對任務目標進行細化分解,其中第一方面基礎知識分解成4個小任務,具體是:
任務一:理解啟事的含義;
任務二:明確通知的使用范圍;
任務三:掌握啟事種類劃分;
任務四:掌握啟事特點。
第二方面寫作技能分解成8個小任務。具體是:
任務一:標題格式規(guī)范,簡短醒目:由“事由+文種”“啟事單位+事由+文種”等構成,首行居中。
任務二:清楚表達啟事的原因、目的、具體事項、要求等。
任務三:內容表述明確、語句通順。
任務四:啟事者個人姓名,聯系地址、電話號碼或者電子郵箱詳細具體等。
任務五:落款詳細,日期清楚,右下角位置書寫落款。
任務六:用語熱情、懇切、文明。
任務七:一事一啟,內容單一。
任務八:書寫規(guī)范,無錯別字、病句、標點不符等錯誤。
第三方面的任務目標:在完成第一、二方面的目標過程中,實現完成第三目標的任務。
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的時候,要注意三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完成任務學習應用文基本知識;二是掌握撰寫應用文基本技能;三是培養(yǎng)職場迫切需要的協作能力。
2.課堂實施
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教學模式,其課堂基本環(huán)節(jié)為:任務引入→任務提出→任務研究→任務分析→任務實施→成果展示→任務評價。整個過程學生全程參與,從上課開始,學生就圍繞任務目標進行學習,學生學習時思路明確,教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教學的側重點由教師的“教”轉到學生的“學”上來,
(1)設置情景,任務引入與提出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任務。因此創(chuàng)設一個能夠激發(fā)學生積極學習的情景,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開始。例如在講授《感謝信》時,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開學了,教室需要重新進行裝飾,在此期間,家長們能積極配合,紛紛按照老師的要求,拿出各種廢物利用的大小箱子、瓶子等交給老師,甚至有些家長還花費寶貴的休息時間,跟老師一起裝飾課室,正是有了他們的支持與配合,課室煥然一新,孩子們都非常喜歡,在學校評比活動中,還獲得二等獎?!?/p>
教學時,教師以圖片的形式展示上述情境,然后提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當接受了別人的幫助,需要表達謝意的時候,寫感謝信是一種很好的方式,請你以該班老師的名義寫一封感謝信。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時候,要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內容要具體、形象、生動,根據上課內容,設置情景的形式可以是表演、講故事、看圖片等方式,力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范文引路,任務研究與分析
提出任務之后,需要做哪些事情和解決哪些問題才能完成任務呢?這是擺在學生面前的首要問題,這時需要教師再次設計任務使問題深入,并引導學生自己去解決。比如在教學應用文《家園聯系冊》時,要求學生快速閱讀老師提供的例文,想一想家園聯系冊的寫作有哪些特點,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小組分析、討論,并聯系自己的實習實踐,基本可以總結出家園聯系冊的寫作特點:要多寫優(yōu)點,少寫缺點;要寫具體事件,不能籠統、寬泛;要先表揚后提建議;語言熱情誠懇等。
這一環(huán)節(jié)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線索,然后,讓學生在學習小組中進行充分的交流和討論,通過不同觀點的碰撞,補充、修正,從而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只是啟發(fā)學生如何利用資料指導學習,最后做歸納和點撥。對于那些重點和難點問題,教師可以再次利用范文,通過引導學生進行透徹的分析,從而突破重點,解決難點。例如在進行《感謝信》這個比較大型的文種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分析《感謝信》正文的構成,以及正文里面要寫清楚的時間、地點、原因、事情、對自己的幫助、事情的好結果等內容,使學生一目了然,充分起到范文的示范作用。
(3)小組合作,任務實施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當中,教師的定位是學生學習的一個幫助者、促進者,如提示仔細分析典型例文、注意寫作技巧等,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完成任務。例如在教學《啟事》時,教師布置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合作完成撰寫《啟事》的寫作任務。學生在撰寫前先根據目標任務(具體目標任務見本文“任務設計”)由組長分工或組員自愿,把8個小任務具體分給小組成員,每個成員分工負責完成一至兩個方面的任務,當每個成員完成自己個人的任務后,還可以協作其他成員完成任務,最后匯總各自完成情況,從而合作完成撰寫《啟事》的總任務。
在實施過程中,因為任務具體到個人,分工明確,難點分解,對于中職學生來講,這些就是他們學習能力范圍之內可以完成的任務。因此,他們?yōu)榱送瓿扇蝿眨荚诜e極地思考,積極結合教材、課件內容,甚至上網搜索查看相關信息,主動分析問題,相互合作,學習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圓桌的擺放又促進小組成員間彼此的交流,教師則在教室中進行巡視指導,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當任務完成之時,學生的綜合能力自然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4)成果展示,任務評價
當完成任務后,學生都很有成就感,臉上洋溢著勝利的笑容,這時把成果進行展示是再自然不過了,一方面可
任務完成評價表
以檢測各小組完成任務的情況,另一方面能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但如何進行評價才能讓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呢?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教學,其評價標準不能只評價寫作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對過程的評價,這樣才能起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的,下面以《啟事》為例進行說明。
此評價表的評價內容由專業(yè)知識技能和協作能力兩方面組成,一方面是學生是否完成當前學習任務的評價,即對寫作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評價;另一方面是協作能力的評價。因評價主體不同,完整的評價由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三方面組成。
在學生進行成果展示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與評價。首先是進行自我評價,是學生對自己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獲得的知識與技能以及協作能力進行客觀評價;然后是小組評價,小組評價時讓其他小組成員各抒己見,提出自己的觀點,指出寫得好與不好的地方,使學生能夠取長補短,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技巧;最后是教師評價,教師評價首先要全面,要注意學生在完成任務活動過程中的參與度與表現,也要指出存在問題,要注意鼓勵與表揚,注意激發(fā)競爭意識,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等。通過三個評價主體的綜合評價,真正實現以評促學,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在中職應用文寫作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教學,改變了以教師講解為主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討論,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全面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教師方面,也要求教師須有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較豐富的相關學科知識,以及組織和協調能力,オ能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這就要求老師要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和寫作技能,進而促進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