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⑶删?/p>
摘 要:目的:探討自我差異在消極完美主義與拖延之間的中介效應。方法:采用大學生一般完美主義量表、大學生自我差異量表和拖延量表對24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施測。結果:①大學生消極完美主義、現(xiàn)實-理想自我差異(IA差異)與拖延之間呈現(xiàn)顯著正相關(p均小于0.05);②IA差異在消極完美主義和拖延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17.6%。結論:消極完美主義對拖延的產生部分地通過IA差異來實現(xiàn)。
關鍵詞:消極完美主義;拖延行為;自我差異;中介作用
拖延是人們推遲開始或結束本該及時完成的任務的行為。研究表明,到了任務必須完成的最后期限,拖延者的壓力會突然增加。Sirois的研究結果表明拖延對于健康具有不利的影響 。消極完美主義是引起拖延的重要原因,消極完美主義表現(xiàn)為擔心不成功,在乎別人的消極評價。具有消極完美主義傾向的人為了不犯錯誤,他們很難制定計劃,產生了拖延行為。
自我差異是指自我各成分的不統(tǒng)一。Higgins提出自我成分包括現(xiàn)實自我、理想自我、應該自我三個方面?,F(xiàn)實自我是指個體現(xiàn)實生活中具有的特性。理想自我是指個體希望具備的特性。應該自我是指出于社會大眾認為個體應該具備的特性。研究者通過對181名大學生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我差異顯著的個體與自我差異不顯著的個體相比,更容易產生拖延行為。現(xiàn)實-理想自我差異(IA)大的個體更清楚地明白自身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所以對自己達到理想目標缺乏動力。這樣的個體,往往通過拖延這種方式來緩解內心沖突,達到進行自我保護的目的。
消極完美主義者追求完美,有著較高的理想自我標準。但是這樣完美的目標卻與現(xiàn)實自我應該具備的能力產生過大的差異,導致人們不能果斷下手去完成任務,造成了拖延行為。由此可見,消極完美主義對拖延的產生可能是通過IA差異這一中介變量來實現(xiàn)的。因此,本研究主要以IA差異為中介變量,研究消極完美主義對拖延行為的作用機制。綜合上述分析,本研究以在校大學生為對象,探討消極完美主義是否通過自我差異影響拖延行為的產生,從而揭示消極完美主義對拖延的作用機制,對于拖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隨機取樣,對福建省高校240人發(fā)放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21份,有效率為92.08%。
(二)研究工具
(1)大學生一般完美主義量表
選用大學生完美主義量表測量完美主義。量表包括消極完美主義和積極完美主義兩個維度,共14個項目。
(2)大學生自我差異量表
采用張靚晶修訂的大學生自我差異量表,量表分為現(xiàn)實自我,理想自我,應該自我三個分量表,每一個分量表又分為能力自我,情緒自我,人際關系自我和生活態(tài)度自我四個維度,共54個項目。
(3)一般拖延量表
采用修訂的Lay1986年編制的自評式一般拖延量表對個體的拖延程度進行測量。該量表測查拖延,它共由20個描述與拖延相關的行為和感覺的項目組成。
二、結果分析
(一)大學生消極完美主義、自我差異和拖延的相關分析
運用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消極完美主義分別于拖延、IA差異、OA差異呈現(xiàn)顯著正相關;拖延與IA差異、OA差異呈現(xiàn)顯著正相關;IA差異與OA差異之間呈現(xiàn)顯著正相關。由此可得,消極完美主義,IA差異和拖延存在相關關系。
(二)IA差異在消極完美主義和拖延關系中的中介效應分析
根據(jù)溫忠麟等提出的中介效應檢驗原理[11]。第一步以消極完美主義為自變量,以拖延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消極完美主義對拖延具有顯著預測作用(β=0.19,t=2.91,p<0.001);第二部以消極完美主義為自變量,以IA差異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消極完美主義對IA差異具有顯著預測作用(β=0.22,t=3.27,p<0001)。消極完美主義可以分別顯著預測拖延和IA差異。在第三步中,控制了消極完美主義后,IA差異仍可以顯著預測拖延(β=0.16,t=2.31,p<0.001)。同時,從第三步可以看出,控制IA差異后消極完美主義對拖延的預測顯著降低,消極完美主義對拖延的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由中介變量引入前的0.193下降到中介變量引入后的0.18,但仍然顯著(β=0.18,t=2.66,p<0.001);且IA差異顯著預測拖延(β=0.16,t=2.31,p<0.001),說明了IA差異在消極完美主義與拖延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百分比為0.22×0.16/0.20=17.6%。
三、討論
研究發(fā)現(xiàn),消極完美主義對拖延有正向預測作用。研究表明消極完美主義與拖延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消極完美主義者既有強烈追求完美的愿望,又有強烈猶豫遲疑、害怕犯錯誤的傾向。對于任何事情,消極完美主義者都想做到最好,這樣就會延遲行動開始的時間,導致他們的一般拖延行為明顯較多。
拖延者對自己的拖延行為認識更加清晰,拖延者對他們的未來行為與當下意圖之間的差異會有過高的預期,所以消極完美主義者通常擁有較大的IA差異。國內研究者楊榮華等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發(fā)現(xiàn):IA差異和接近動機有著非常顯著的負相關,并且對成績有強烈的預測作用,IA自我差異在動機、行為上基本是消極影響 [7]。本研究發(fā)現(xiàn)IA差異大的個體,其理想自我過于完美,而自己與理想狀態(tài)又相距很遠,就會出現(xiàn)害怕失敗的心理現(xiàn)象,導致IA差異大的個體不能很快投入到行動中,而是在不斷等待中引發(fā)了拖延。
研究結果顯示,IA差異在消極完美主義和拖延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消極完美主義傾向越嚴重,IA差異也更有可能會越大,其越容易出現(xiàn)拖延行為。消極完美主義的個體追求完美,會對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標,擁有更高的理想自我。但是消極完美主義個體自身卻沒有那樣的完美,這樣的反差造成了較大的IA差異。IA差異的過大,一方面使得個體對目標實現(xiàn)產生了遙不可及的絕望感,在行為上選擇了推遲時間來緩解這樣的絕望感;另一方面,IA差異大的個體又很在乎自身可能會犯錯誤以及他人對自身的評價,所以才會通過拖延對自己形成自我保護,失敗的原因可以歸結到時因為自身拖延而并不是自身能力不行。在這兩方面的作用下,個體產生了拖延行為。
參考文獻
[1] Sirois F M .Procrastination and intentions to perform health behaviors: The role of self-efficacy and the consideration of future consequences[J].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4,37(01):115-128.
[2] 桂婭. 淺談消極完美主義與人格障礙傾向之關系[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27).
[3] Higgins E T.Self-discrepancy: a theory relating self and affect[J].Psychological Review, 1987,94(03):319-40..
[4] Higgins, Tory E . The \”self digest\”: Self-knowledge serving self-regulatory func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6,71(06):1062-1083
[5] Orellanadamacela L E, Tindale R S, Su rezbalc zar Y. Decisional and behavioral procrastination: How they relate to self-discrepancies[J].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 Personality,2000,15(05):225-238.
[6] 溫忠麟,張雷,侯杰泰,等.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J].心理學報,2004,36(05):614-620
[7] 楊榮華,陳中永.自我差異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2008,31(02):411-414.
作者簡介:楊矗(1994- ),男,漢族,山西晉城人,碩士研究生,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研究方向:發(fā)展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