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必波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股骨轉子間骨折發(fā)生率呈增高趨勢,多見于老年人,轉子間髓內釘固定術是臨床主要治療方式。轉子間髓內釘固定術具有應用簡便、整體穩(wěn)定性較好等特點,可有效緩解疼痛。本研究分析轉子間髓內釘固定術,同時對該手術的3大技巧進行探討。
一、帶你認識轉子間髓內釘固定術
股骨轉子間骨折發(fā)生率較高,常見于老年人群,多為機體各器官功能衰退、骨質疏松,或外力摔倒等原因引起。而對于兒童、年輕患者,車禍、墜落傷是造成股骨轉子間骨折的常見因素。傳統(tǒng)保守治療通常無法徹底恢復骨折情況,且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較高。轉子間髓內釘固定術操作過程中,醫(yī)生將髓內針固定在患者骨折部位,對骨折區(qū)域具有支撐作用,從而促進骨折部位的愈合,避免出現(xiàn)畸形、髖內翻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轉子間骨折治療的效果。
二、轉子間髓內釘固定術中進釘點的選擇
在轉子間髓內釘固定術臨床應用的歷史進程中,進釘點的選擇存在些許爭議,比如選擇進釘點時,大轉子、梨狀窩到底應該選擇哪個?雖然股骨髓內釘?shù)倪\用中,大轉子定點入路、梨狀窩入路都比較常見,但進釘點位置不同時,手術操作流程、手術適應證有較多區(qū)別。一方面,將梨狀窩作為進釘點時,髓內釘位置可以更接近患者股骨的骨髓腔軸線,從而避免因為骨折而出現(xiàn)轉子內翻的情況,同時可預防髓內釘插入時可能出現(xiàn)的股骨近端側壁損傷。但對于肥胖患者,由梨狀窩入路時整體手術操作比較困難,需要醫(yī)護人員協(xié)助患者內收患肢,將梨狀窩徹底暴露出來。另一方面,相對于梨狀窩入路,將大轉子作為進釘點時,其進釘位置更靠向股骨外側,大轉子自身的骨性結構便于后期手術操作。手術過程中,還能夠防止主釘插入時損傷股骨近端,股骨髓內釘?shù)慕嗽O計外偏角通常為4°~6°,所以從大轉子處進釘更加適合。具體進釘點需要參考骨折患者實際情況、醫(yī)生臨床經驗進行科學的選擇。
三、轉子間髓內釘固定術的3大技巧
為了發(fā)揮轉子間髓內釘固定術的臨床價值,需要我們掌握以下3大技巧,為患者提供更為有效的治療服務。
第一,骨折端錯位非常明顯,并且復位受阻時的處理技巧。
轉子間髓內釘固定術中,一些不穩(wěn)定型、粉碎程度嚴重的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醫(yī)生在插入髓內釘時,骨折端復位比較困難,很容易出現(xiàn)骨折端錯位情況。雖然可以按照正位片上的軸向對線,對應牽引骨折端口,但側位片復位依然存在較大阻礙。因此,在治療中,如大轉子骨折部位較大、骨折遠端后移、股骨頭骨折塊遷移時,手術醫(yī)生會將原有切口延長3 cm,然后使用骨鉤對骨折端實施復位處理。將骨鉤放置在骨折端前方,朝后按壓骨折尖端,同時應用X線拍攝,判斷拉鉤實際位置。位置確定后,手術醫(yī)生撬動帶有拉鉤的手柄,使其產生朝下的壓力,以此糾正骨折端。通過上述操作,醫(yī)生可確保骨折端前側皮質重建時的持續(xù)性,確保骨折端的精確復位,對骨折區(qū)域快速愈合同樣有著較大幫助。
第二,保障骨折部位近端精準擴髓,預防骨折區(qū)域分離、內側撞擊的技巧。
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靈活選擇進針點的基礎上,需要保障髓內釘導針擴髓通道的有序構建。受軟組織張力影響,髓內針在進入擴髓通道后,擴髓通道會出現(xiàn)外移的情況,直接阻礙髓內釘?shù)牟迦?,尤其是髖外翻、肥胖患者。因此,為了避免擴髓通道外移,需要注意:(1)在把擴髓鉆尖端慢慢地推進轉子骨折端內側時,需要保證位置與大轉子尖端一致,而在骨折部位近端擴髓時,則應該用手指輕輕調整鉆頭位置,確保位置的精確性。在進行該項操作時,手術醫(yī)生需集中注意力,用手指將擴髓鉆尖端放在設定位置后需快速撤離。其二,擴髓過程中,調整髓內釘鉆頭位置時,應該自外而內地將軟鉆折彎,預防轉子骨折區(qū)域軟組織將鉆頭不小心推向外側,增強軟鉆本身的反作用力。
第三,使用骨鉤處理股骨遠端內移、外翻的技巧。
在對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展開治療時,若患者骨折后側骨折塊較大,髓內釘導針難度會明顯增加,并且導針尖端容易穿出骨折后內側,引起股骨遠端內移、外翻。因此,在手術過程中應合理控制尖錐進入髓腔的實際深度,使其順暢地穿過骨折端、遠折端,讓髓內釘導針可以盡快通過。之后將骨鉤插入小轉子,同時向后牽拉小轉子,盡量縮小轉子間骨折端開口,為轉子間髓內釘固定術的有效運用打好基礎。
四、總結
綜上所述,轉子間髓內釘固定術可緩解轉子間骨折患者疼痛,促進骨折恢復,但在實施手術時,相關手術醫(yī)生需要掌握以上三個技巧,同時積累手術經驗,完善轉子間髓內釘固定術方案,促進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