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
摘 要:對學生而言,閱讀能力是最為基礎與關鍵的學習能力。在目前小學語文課內教學中,閱讀策略與能力的培養(yǎng)已提高到更為重要的地位。然而,更多的閱讀量帶來的是學生思考力的提升。思考是比較深刻、周到的思維活動。筆者認為,這種思考力關乎學生精神力量的成長。因此,教師十分有必要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讓學生從課外閱讀中生長精神力量。
關鍵詞:課外閱讀;精神力量;閱讀指向
一、基于策略的閱讀指向是學生深度發(fā)展
對學習教材中文質兼美的文章,最好的方法莫過于朗讀。對優(yōu)質的拓展性文本閱讀,最好的方法莫過于深讀。這種深讀,是基于教師深度的前期閱讀,基于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認知,更是基于學生的童年需要這樣的滋養(yǎng)而提升精神的高度。
筆者在語文教學中一直努力將優(yōu)質書籍引進課堂,這源于自身在閱讀中心靈受到了沖擊,更想與學生分享,努力讓師生在感動中收獲更多。這或許是走進拓展性閱讀的最基礎的情感條件。以《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樣一本好書為例,筆者在深入閱讀后,便開展了這樣一次閱讀推進課。
本課教學旨在閱讀中領會作者的想法,并在閱讀中產(chǎn)生聯(lián)結,通過問題與話題聯(lián)結書本與讀者的生活。筆者以書本主人公的成長時光軸和學生一起梳理脈絡,并提出問題:八歲到佐賀的這段時光,昭光稱為“一般人體驗不到的一段快樂歲月的開始”。為什么呢?其間發(fā)生了什么?我們通過書本的目錄可以得知,有哪些你印象深刻的故事?你讀的時候會忍不住興奮、難過、激動,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在這樣的交流中,學生與文本的主人公找到共鳴,但也從主人公的童年經(jīng)歷中找到一段與自己不同的際遇。這樣,學生看到了在日本佐賀外婆家的昭廣說:“那一段日子雖然沒錢,卻天天充滿創(chuàng)意、發(fā)現(xiàn)和歡樂,我也因此學會了活得快樂的竅門。”而成年后的昭光談及眼中的外婆這樣說:“與大自然為伴的美好體驗、思考、煩惱以及積累起來的一切經(jīng)歷,正是外婆的人生。”筆者這樣跟學生交流:“閱讀一本好書時,如果善于思考與聯(lián)結,就是一個力量無邊的學習者?!备S著作者的童年回憶,師生一起在書中找故事中的聯(lián)結,也找自己與故事中神奇的阿嬤的聯(lián)結。同時鼓勵學生寫下一句觸動心弦的阿嬤的語言,并寫下這句話帶來的啟示。
在“你想把這本書推薦給誰”的環(huán)節(jié)中,很多學生有話、有真情要表達。有的學生說要把書推薦給妹妹,希望妹妹好好珍惜生活,不要浪費;有的學生說要把書推薦給正在與疾病抗爭的親人,希望親人能從這本書中獲得力量。
課堂上,我們嘗試著用聯(lián)結的方式聊這本書,讀懂它講了什么,知道其妙在哪里。未來,筆者希望學生們還能從中讀出自己的感悟,讀出自己的未來。
二、源于心靈的文字是學生砥礪成長的基石
教學滋養(yǎng)人,好的文學更能滋養(yǎng)學生的精神成長。在與學生共讀《夏洛的網(wǎng)》之后,因為夏洛,教室里跟“蜘蛛”有關的一切變得溫馨明媚起來。一日,教室里出現(xiàn)了一只蜘蛛,學生們趕緊圍攏過去,爭著說“夏洛”“夏洛”。然后,小心翼翼地將這只“夏洛”移到了室外安全的角落。正如語文教育名家薛瑞萍老師所說:“偉大事物是有生命的,她不僅可以發(fā)出呼喚,還可以牽著我們往上飛,往前飛。”
這些優(yōu)秀的作品中還包含兒童詩歌。蒙以養(yǎng)正,優(yōu)秀的詩歌有助于兒童人格的塑造,培養(yǎng)著兒童的審美雅趣。正因為有了日復一日每日一詩的滋養(yǎng),在學校的新學期開學典禮后,學生們的情感有了這樣最真切的抒發(fā):今天是五星紅旗的紅色/今天是國旗上星星的金色/今天是整齊校服的橙色……/今天閃爍著燦爛的彩色。
在這樣飽含美好情感的學習中,這份純潔、真誠的生命力將陪伴學生的一生。于是,她們在看到太陽升起來了會這樣表達:太陽起床了/太陽站起來了/太陽從家里跑出來了……我就是不告訴你/其實是太陽升起來了。
葉瀾先生說,要實現(xiàn)現(xiàn)有學科的育人價值,首先要認真地分析本學科對學生而言獨特的發(fā)展價值。在靜悄悄的閱讀中,在深入的思考與研討中,靜悄悄生長的還有學生的精神力量!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李政濤.教育常識[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