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李棟
摘 要:現(xiàn)代閱讀是考察學生語文能力的重點項目,但是,不少學生因語言知識貧乏,往往成績不佳,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中注重語感教學,注重對學生進行語感訓練,是提高現(xiàn)代文閱讀水平的有效途徑。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感訓練;口語表達
所謂語感,也就是學生對語言現(xiàn)象的感知能力,是人們接受外界信息和傳遞思想時的語言能力的客觀反應。語感的形成主要在語文聽說讀寫的過程中,它跟一個人的聽說讀寫能力有密切的關(guān)系。一個人如果有良好的語感,在語言的活動中就能讀得懂,寫得通,說得順,聽得明。
呂叔湘先生認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為了迅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感,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語感的反復訓練是幾本的途徑,同時還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口語訓練。
一、 通過讀訓練學生的語感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說明多讀易于理解文章。多讀,特別是朗讀、分角色誦讀等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但這種讀必須有正確的指導,必須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讀,邊讀邊思考尋味,只有思考得明白,讀起來才能準確傳情,產(chǎn)生語感。例如,我教《故鄉(xiāng)》末尾關(guān)于路的抒寫,教師第一次范讀時學生沒有什么反應,后來把這幾句話的內(nèi)在含義揭示清楚之后,再讀這段時,學生點頭頷首,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這段關(guān)于路的自白蘊含著作者“希望之路”“僮憬之路”的內(nèi)涵。顯然,他們已獲得這段關(guān)于路的抒寫的語感,領(lǐng)會語句表面意義之下的哲理義。這充分說明讀的好處。
二、啟導學生多比較、多揣摩,體味字句中的語感
葉圣陶先生告訴我們,語文教學,“最要緊的還是多比較,多歸納,多揣摩,多體會,”“閱讀有時候不止于要了解大意,還要領(lǐng)會那話中的話,字里行間的話,它就是言外之意,……這就更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庇斜容^才有鑒別。比較可用增加、調(diào)換、刪減字詞等方法,通過讓學生比較、揣摩、推敲和品味語言使用的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多描摩就是多了解作者的思路、意旨,把含蓄在話里的意思和趣味體會出來,形成語感。例如《在烈日和暴雨下》有這樣的描寫:在烈日下,拉車的小伙們“見井就奔過去,趕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驢馬同在水槽里大灌一氣。”作者在這里的“奔”、“灌”運用的極為到位,幾個關(guān)鍵詞詞,表現(xiàn)出了當時的渴的程度和見到水時的興奮之情,進一步反映出了當時天氣的炎熱難耐狀況。還有文中的“一頭栽到地上,永不起來?!钡摹霸浴弊?,它的恰當應用說了發(fā)病之猛,酷熱之盛,這些詞語雖然常見,也是我們口語化的詞語,但是用運恰到好處,給文章增添的精彩之筆,值得我們仔細的品味、學習借鑒。
三、抓住一篇中,一個語段中表現(xiàn)力最強的句子、詞語,從這些詞句中去獲得語感
陸機《文賦》中說:“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警策”的“片言”,就是表現(xiàn)力最強的句子、詞語。當然,我們在教學中分析語言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字字句句清,但必須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求,根據(jù)課文和學生的實際,抓住重點,對于“居要”處的重點段和“片言”的“警策”之言語,核心句,精妙的關(guān)鍵詞必須找出來,咬文嚼字,深入分析,認真品味。 在我們的習作教學中,也要引導學生學會摘抄、運用警句和名人名言,給自己的文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四、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
口語是學生形成語感的基本途徑,語感的形成主要通過口頭表達和應運語言而形成。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但要注重書面語言的摘抄、識記、運用,還是在口語交際中、口頭作文中、出聲朗讀中注重詞匯的積累和使用,注重吐字清晰、用詞準確,符合語言邏輯。因此,每位教師要從自身做起,掌握和突出教學語言的一些特點,強化語感的訓練。
(一)教師的教學語言應有教育性。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有怎么樣的教師就會教育出什么樣的學生,特別是教師的教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教師的語言要具有教育性、啟發(fā)性、示范性、鼓勵性等。如:在讓學生讀課文時說:“同學們,我們先請一位女同學把課文朗讀一遍。請××同學來讀?!钡人x完以后,老師說:“這位女生讀得非常好,這說明她在課下認真練習了,請坐下。”這簡短而普通的幾句話,卻讓學生看出了對他們的尊重、鼓勵和愛護。這對于密切師生關(guān)系,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尊、自愛的意識,和進行禮貌教育,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教學語言要精確。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時間是有限的,不能過多的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精講多練,或者少講多練,用詞一定要準確、精確,不能含糊不清或者反復贅述,浪費學生的時間。如果做得不“精”,就不能使新知識在集中注意力的中學生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做不到“確”,會造成學生誤解和誤傳知識。如:一位老師在讓學生默寫聲母時,讀出了韻母,他混淆了“聲母、韻母”。把“聲母、韻母”都稱作“字母”,他就混淆了三者的概念。
(三)教學語言要規(guī)范。教師在考取教師資格證時,必須先行考普通話等級證,只有具備了教師資格證,才能成為老師,所以,老師在課堂上必須用普通話,不能用方言,平時和學生交流也要用普通話,做到語言規(guī)范,吐字清晰。吐字不清是“嘴里含著熱餃子。”例如:把“扔掉”的“仍”讀作“l(fā)eng”,把“肉”讀作“you”,把“三”讀作“山”。這樣的語言影響學生的語感形成,必須加以矯正,只要經(jīng)常練習是完全可以解決的。
(作者單位:1 甘肅省隴西縣渭州學校,2 甘肅省隴西縣渭河初級中學,甘肅 定西 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