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園麗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南院,湖南郴州42300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屬于心臟病的最后階段,近年來的發(fā)病率逐漸增加,且患者的死亡率較高,CHF 患者的身體狀態(tài)逐漸惡化,各項機體功能逐漸下降,使其治療效果和預后較差,影響其生活質量[1]。目前,針對CHF 患者僅僅使用藥物治療尚不能達到治療目的,給予患者積極的、有效的康復護理以改善預后,受到更多患者的青睞[2]?;谡J知行為干預的??瓶祻妥o理逐漸被應用于臨床當中,其通過提高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度,同時進行??瓶祻妥o理,以提高療效和生活質量,促進恢復[3]。本研究對我院接診的CHF 患者給予基于認知行為干預的專科康復護理,旨在研究其干預效果,為臨床護理提供依據和指導,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接診的8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確診為慢性心力衰竭[4];(2)心功能分級為Ⅱ-Ⅲ級;(3)患者均知情本研究且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急性心力衰竭;(2)主動脈嚴重狹窄;(3)伴心源性休克。對照組40 例,男23 例,女17 例;年齡40-73 歲,平均(56.85±15.74)歲;病程 3-24 個月,平均(18.14±6.35)個月;心功能分級:Ⅱ級 15 例,Ⅲ級 25例。觀察組 40 例,男 24 例,女 16 例;年齡 42-72 歲,平均(57.94±14.63)歲;病程 2-25 個月,平均(18.21±6.33)個月;心功能分級:Ⅱ級14 例,Ⅲ級26 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和心功能分級等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CHF 相關知識,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用藥護理、日常護理等。
觀察組給予基于認知行為干預的??瓶祻妥o理,具體步驟如下:(1)認知行為干預:①通知患者參與知識講座,對治療的難點進行討論,分析患者的疑問,選擇談話、觀察、解釋等方法對其心理健康情況進行評估;②邀請相關高級醫(yī)師按照患者的認知水平,選擇其易接受的語言進行健康教育,向其介紹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問題及相關的解決方案,主要有疾病、健康、飲食、心理、藥物知識等,長期給予患者關懷和安慰,并激勵患者,耐心傾聽和解釋,邀請患者開展交流活動,學習對抗并戰(zhàn)勝疾病的經驗。(2)??瓶祻妥o理:①心功能分級為III 級的患者,護理人員在其臥床期間指導主動進行四肢活動,同時和家屬一起協(xié)助患者完成部分的日常生活,逐步使患者可以基本自理,同時患者在室內練習步行,15min/次,3 次/d,根據實際情況慢慢增加活動量;②心功能分級為Ⅱ級的患者,護理人員要求其慢慢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步行距離依次延長,可以自行上2 層樓梯,根據實際情況慢慢增加活動量。(3)出院指導: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指導其遵醫(yī)囑服藥,改善生活方式,可根據自身狀況、愛好,選擇恰當的鍛煉項目,包括太極拳、散步、跳舞、騎自行車等,堅持鍛煉,保持活動量不引起疲勞、氣速、心悸,且運動后的脈搏保持增快20 次/min。
(1)療效評價標準[5]:顯效:心力衰竭得到控制,心功能至少上升Ⅱ級;有效:為心功能上升Ⅰ級,未到Ⅱ級;無效:心功能上升不足Ⅰ級甚至惡化1 級以上??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臨床指標:觀察并記錄患者的臥床時間、6min步行距離和住院時間。(3)生活質量評分:分別在干預后選擇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包括心理健康、情感狀況、生理活動、軀體狀況、社會功能,采取百分制,分數和生活質量成正比。
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時選擇SPSS18.0 軟件包,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兩樣本均數比較的假設檢驗),表示為,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干預總有效率(90.00%)明顯高于對照組(72.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臥床和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6min 步行距離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觀察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干預效果[n(%)]
表2 兩組臨床指標()
表2 兩組臨床指標()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例數(n)40 40臥床時間(d)16.33±4.27 20.87±6.14 3.839<0.001 6min 步行距離(m)28.68±4.54 20.32±3.15 9.568<0.001住院時間(d)23.52±6.41 28.65±7.07 3.399 0.001
表3 兩組干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分)
表3 兩組干預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分)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例數(n)40 40心理健康89.43±3.48 72.18±4.86 18.251<0.001情感狀況85.38±3.28 63.47±3.05 30.938<0.001生理活動72.35±2.17 58.36±3.11 23.332<0.001軀體狀況90.18±4.86 71.93±5.78 15.284<0.001社會功能83.73±3.87 68.36±1.72 22.953<0.001
CHF 患者因為心肌缺血、心輸出量減少,會發(fā)生呼吸困難、心悸、頭暈、胸痛等癥狀,降低身體活動耐力,使患者進入認知誤區(qū),覺得應該長期臥床,避免運動,以緩解軀體癥狀[6]。但是,太過限制運動會損害患者的運動耐力和外周血管的擴張反應,床上休養(yǎng)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不利,會產生各種并發(fā)癥。此外,大多數患者擔憂自身疾病、經濟條件,使其有負性情緒,同時免疫能力顯著下降,無法有效控制病情。所以,需要對CHF 患者給予護理措施進行干預。
近年來,認知行為干預逐漸被應用于臨床護理當中,其將認知、行為治療結合起來,改變患者原有的認知、行為、情感和價值觀,提高其心理衛(wèi)生、認識行為水平。同時,CHF 患者需給予康復護理,對其在床上進行早期的運動訓練,以提高肺通氣量,改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7]。所以,可以將認知行為干預和康復護理結合起來對CHF 患者進行干預,循序漸進的提高其心肌耐受力,改善其對CHF 的認知,最終提升生活質量。
本研究對我院接診的CHF 患者給予基于認知行為干預的??瓶祻妥o理,結果發(fā)現(xiàn),干預后,基于認知行為干預的??瓶祻妥o理患者的總有效率(90.00%)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患者(72.50%),臥床和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常規(guī)護理患者,6min 步行距離明顯大于常規(guī)護理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患者。以上結果與研究結果相符,基于認知行為干預的??瓶祻妥o理對患者進行認知干預,提高其對疾病和相關知識的認知度,同時給予專科康復護理,促進其康復。
綜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給予基于認知行為干預的??瓶祻妥o理的干預效果顯著,能夠促進患者康復,改善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上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