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新賀
【摘 要】?? 目的: 分析手外傷患者術后康復護理及功能鍛煉指導效果。 方法: 選擇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進行手外傷治療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及功能鍛煉指導,比較兩組患者手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手功能恢復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手外傷患者進行術后康復護理及功能鍛煉,能夠快速恢復患者手功能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關鍵詞】? 手外傷;康復護理;功能鍛煉指導;生活能力
【中圖分類號】 R4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5-180-01
手部的關節(jié)是人機體最復雜關節(jié)之一,在手部受到創(chuàng)傷時極易對手部遺留功能障礙,甚至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的生活能力 [1] 。其中最為常見的是手外傷,如開放性、粉碎性骨折,如術后處理不當易對患者生活能力及心理情緒造成影響,因此加強患者手外傷的康復治療,提高患者手功能,是外科護理中的重要內容 [2] 。鑒于此,對在我院進行手外傷治療的60例患者進行研究,進一步分析手外傷患者術后康復護理及功能鍛煉指導效果。具示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擇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進行手外傷治療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分為2組,各30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17-56歲,平均年齡(36.35±8.82)歲。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16-57歲,平均年齡(35.26±8.47)歲。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方法 (1)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止血、清創(chuàng)、消炎、組織修復,注重合理飲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煙酒。(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康復護理及功能鍛煉指導:①康復護理:術前為患者講解手術流程,講解手術成功案例,與患者交談分散患者注意力,給予患者生活上的關心及幫助;另外給予患者健康教育,囑咐術后合理飲食、注意事項及功能鍛煉時間點等。②功能鍛煉指導:術后幫助患者調整舒適臥位,并將患者患肢抬高30°,略高于患者心臟水平,促進淋巴和靜脈回流,減輕肢體腫脹情況,密切關注患者手指末端顏色、溫度及彈性,如出現發(fā)白、溫度降低、腫脹等情況需及時向醫(yī)生匯報并處理,如出現溢血、敷料滲濕情況需及時更換。
1.3 評價指標 ①干預后,比較兩組患者手功能恢復情況,采用肌腱總主動活動度(TAM)系統(tǒng)對患者手功能進行評估,優(yōu):TAM與健側相同,可以正常活動;良:TAM>健側75%;中:TAM>健側50%;差:TAM<健側50%;②干預后,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進行評估,共10項,每項10分,滿分100分,評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3] 。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x ±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非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功能 干預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TAM優(yōu)良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日常生活能力 干預后,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手外傷是外周骨骼肌肉系統(tǒng)常見病損之一,其結構復雜,主要有水腫、肌肉萎縮乏力、關節(jié)僵硬、調節(jié)失常等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4] 。大部分患者手外傷大多是突發(fā)性的,且傷勢較重,術后疼痛難忍,對術后恢復情況不樂觀,擔心術后手功能恢復,護理依從性較差,進一步導致術后恢復緩慢 [5-6] 。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手功能恢復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表明對手外傷患者進行術后康復護理及功能鍛煉,能夠快速恢復患者手功能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對手外傷的治療,不僅要外觀上的美觀,更重要的在于恢復手功能,其要求護理人員必須掌握有關手外傷的護理機制及術后功能鍛煉恢復知識,根據患者的損傷程度,對其制定康復計劃及術后手功能鍛煉指導,督促患者正確進行功能鍛煉,促進手功能恢復。此外護理人員還應注意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增強心理干預,疏導患者負面情緒,使其積極主動的配合鍛煉,把握鍛煉時機,將其調整到積極健康的狀態(tài),使患者全身心的投入到術后康復護理及功能鍛煉指導中。因此,手外傷患者術后采取康復護理及功能鍛煉指導對患者日后生活能力的恢復及早日回到工作崗位有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手外傷患者進行術后康復護理及功能鍛煉,能夠快速恢復患者手功能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參考文獻
[1]? 盧訊文,高結枝,黃茹,等.職業(yè)性手外傷患者重返工作預測工具的效度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9,34(06):678-682.
[2] 宋富云.不同時期康復護理在手外傷術后手功能恢復中的應用[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9,33(02):251-253.
[3] 劉海燕,石紅光,王德明,等.PDCA循環(huán)護理對手外傷患者關節(jié)活動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影響[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7,26(28):3181-3183.
[4] 廖陽,施娟,都利曉,等.康復護理干預對手功能康復的影響[J].上海護理,2017,17(05):54-57.
[5] 涂元翠,江起庭,萬玲,等.急診手外傷術后感染的危險因素及護理對策[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9,33(01):115-117.
[6] 劉燕,區(qū)潔崧,梁嘉敏.手外傷患者外科手術后的綜合康復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9,27(1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