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在牙列缺損修復患者中分別運用骨水平種植體和軟組織水平種植體治療的效果。方法 100例牙列缺損修復患者, 采用抽簽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Straumann軟組織水平種植體修復, 觀察組接受Straumann骨水平種植體修復。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滿意度、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水平。結果 兩組患者的種植體成功率均為100.00%, 無失敗病例。觀察組種植體周圍骨吸收高度(0.94±0.61)mm顯著低于對照組(1.61±0.75)mm,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901, P<0.05);兩組患者植入扭矩以及止痛藥物使用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咀嚼、美觀、舒適度、發(fā)音、固位與穩(wěn)定滿意以及總滿意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功能障礙評分(3.05±0.53)分、心理不適評分(3.11±0.26)分、殘疾障礙評分(2.83±0.46)分低于對照組的(4.52±0.71)、(4.38±0.62)、(4.15±0.39)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1.732、13.357、15.477, P<0.05);兩組患者心理障礙、社會障礙、生理障礙以及軀體性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上針對牙列缺損修復患者采用骨水平種植體修復模式后其種植體周圍骨吸收情況較為良好, 對患者預后有更高的價值。
【關鍵詞】 牙列缺損;骨水平種植體;修復效果;骨吸收情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1.045
目前在臨床中修復牙列缺損患者的主要方式為種植義齒修復, 這種治療方式相比于常規(guī)修復能更大程度的修復咀嚼功能, 降低牙槽骨吸收速率, 使得接受治療的患者更加滿意[1]。本文為對兩種水平種植體對牙列缺損患者的效果進行更進一步的探究, 選取在本科行種植義齒修復的100例牙列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對患者行骨水平種植體與軟組織水平種植體修復的效果進行比較,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抽選2017年8月~2018年5月在本科接受治療的100例牙列缺損修復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抽簽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2例, 女18例;年齡23~57歲, 平均年齡(47.22±8.53)歲。觀察組患者中男31例, 女19例;年齡25~54歲, 平均年齡(46.58±7.4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醫(yī)院倫理會批準。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其修復方式均為單冠或固定橋模式;②缺損區(qū)可用骨量足夠, 不需要實施骨增量;③臨床資料完整, 依從性較好;④文化基礎均高于初中學歷;⑤本研究經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 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⑥所有患者均可正常溝通, 無語言障礙;⑦所有患者均無嚴重腎疾病。
1. 2. 2 排除標準 ①伴有嚴重牙周疾病的患者;②伴有嚴重心腦肺血管病及全身性疾病患者;③存在牙種植禁忌證患者;④孕婦及哺乳期女性, 精神異常患者;⑤存在溝通異?;颊?⑥存在嚴重腎疾病患者;⑦不配合治療患者。
1. 3 方法 兩組患者需接受來自同一名醫(yī)生的治療。在手術進行前對患者的口腔衛(wèi)生情況進行嚴格把關, 針對口腔衛(wèi)生不良的患者, 應該進行全口牙周治療, 與此同時評估患者缺牙區(qū)軟硬組織[2]。在整個手術中, 醫(yī)護人員都應嚴格地遵守無菌操作的原則, 防止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發(fā)生感染, 接著使用復方阿替卡因進行局部浸潤麻醉, 在缺牙區(qū)牙槽嵴頂作正中切口, 翻瓣、暴露術區(qū), 對骨面上的軟組織進行去除, 同時進行骨修整, 定點、逐級擴孔至所需深度和直徑, 在手術過程中采用生理鹽水沖洗[3], 可起到冷卻的作用, 最后將種植體植入。其中, 觀察組患者接受Straumann骨水平種植體修復, 應用種植體封閉螺絲;對照組患者接受Straumann軟組織水平種植體修復, 直接置對應的愈合基臺。在手術結束后的整個恢復期要保持口腔的衛(wèi)生狀況良好, 進行為期3~5 d的抗感染, 7~10 d后便可拆線。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滿意度、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水平。
1. 4. 1 治療效果 包括種植體成功情況、患者治療后植入扭矩、種植體周圍骨吸收高度以及止痛藥物使用時間。
1. 4. 1. 1 種植體成功判定標準 ①治療后患者的種植體表現(xiàn)穩(wěn)定, 不存在松動現(xiàn)象;②治療后患者未發(fā)生神經損傷、感覺異?;蛘吒腥尽⑻弁吹母深A需求, 經檢查不存在神經管損傷, 修復體美觀效果好;③使用X線種植體周圍不存在透射區(qū);④手術1年內患者的骨吸收程度<2 mm, 1年后患者的骨吸收情況<0.2 mm/年。
1. 4. 1. 2 植入扭矩 醫(yī)師使用配套手柄種植體旋入之后, 在螺紋的最后兩圈取下配套手柄, 用扭矩儀旋緊種植體, 對扭矩值進行記錄。
1. 4. 1. 3 種植體周圍骨吸收高度 患者待手術后1年接受X線測量植體, 測量內容為近遠中肩臺與骨結合冠方最高點的距離, 使用Clinview 8.2軟件對拍攝后圖像開展處理, 按照圖像中的種植體長度以及種植體實際長度對數(shù)據(jù)修正, 最終結果為近遠中骨吸收高度的平均值。
1. 4. 1. 4 止痛藥物的使用時間 針對患者采用同一種止痛藥物的使用時間進行統(tǒng)計。
1. 4. 2 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水平 在兩組患者修復6個月后, 均開展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水平評估, 評估工具為口腔健康影響程度量表(OHIP-14中文版), 其中共計包括7項維度, 分別為殘疾障礙、心理障礙、社會障礙、生理障礙、心理不適、功能障礙以及軀體性疼痛, 每個維度均囊括2個題目, 共計14個題目, 計分方式采取Liker5點量分法, 即無0分, 很少1分, 有時2分, 經常3分, 頻繁4分, 單項總分在0~8分, 分數(shù)越高則提示患者的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越差。
1. 4. 3 治療滿意度 使用患者主觀滿意度調查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的對治療效果的滿意度, 其中包括咀嚼、美觀、舒服度、發(fā)音、固位與穩(wěn)定5個方面[4]。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的種植體成功率均為100.00%, 無失敗病例。觀察組種植體周圍骨吸收高度(0.94±0.61)mm顯著低于對照組(1.61±0.75)mm,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901, P<0.05);觀察組植入扭矩(6.58±1.27)N·cm、止痛藥物使用時間(4.49±1.31)d與對照組的(6.36±1.14)N·cm、(4.98±1.44)d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912、1.800, P>0.05)。
2. 2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咀嚼滿意46例(92.00%)、美觀滿意42例(84.00%)、舒適度滿意46例(92.00%)、發(fā)音滿意44例(88.00%)、固位與穩(wěn)定滿意49例(98.00%)、總滿意44例(88.00%), 對照組分別為45例(90.00%)、47例(94.00%)、44例(88.00%)、42例(84.00%)、48例(96.00%)、42例(84.00%),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22、2.554、0.444、0.332、0.344、0.332, P>0.05)。
2. 3 兩組患者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功能障礙評分(3.05±0.53)分、心理不適評分(3.11±0.26)分、殘疾障礙評分(2.83±0.46)分低于對照組的(4.52±0.71)、(4.38±0.62)、(4.15±0.39)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1.732、13.357、15.477, P<0.05);觀察組患者心理障礙評分(2.55±0.26)分、社會障礙評分(2.67±0.39)分、生理障礙評分(2.87±0.46)分以及軀體性疼痛評分(5.36±1.20)分與對照組的(2.60±0.22)、(2.53±0.43)、(2.83±0.44)、(5.39±1.11)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038、1.705、0.444、0.130, P>0.05)。
3 討論
隨著近年來口腔種植技術在口腔牙列修復方面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5-7], 本文對骨水平種植體與軟組織水平種植體用于牙列缺損患者的修復效果進行了比較。種植體頸部周圍邊緣骨水平是當前衡量種植體是否成功的主要選用標準, 若種植體頸部周圍邊緣骨在手術結束1年后吸收1.5~2.0 mm, 以后的每年里吸收<0.2 mm, 就證明種植成功。目前有兩種主要的種植體[8, 9], 一種是骨水平種植體, 一種是軟組織水平種植體, 因此如何讓醫(yī)生在臨床治療時為患者選擇一種最佳的種植體至關重要, 得益于種植體平臺轉移技術的應用, 如今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比較兩種種植體對于牙列缺損患者的修復效果。在本文的比較中, 觀察組種植體周圍骨吸收高度(0.94±0.61)mm顯著低于對照組(1.61±0.75)mm,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901, P<0.05), 盡管兩組種植體在成功率方面均表現(xiàn)為100.00%, 但通過吸收高度的比較可以看出骨水平種植體周圍骨吸收情況明顯優(yōu)于軟組織水平種植體。骨水平種植體的主要目的是減少種植體頸部骨吸收的發(fā)生, 因此它為平臺轉移設計, 可以通過抗旋轉結構增強固位力來達到減少種植體頸部骨吸收發(fā)生的目的。平臺轉移技術的主要優(yōu)點在于可以保持軟硬組織的正常生理形態(tài)。邊緣骨隨著時間的積累, 吸收不斷減小[10-12]。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的軀體性疼痛維度評分均較高, 說明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較大, 而在心理障礙、社會障礙、生理障礙的評分均較軀體性疼痛低, 但是也同樣存在不良影響。
兩組患者咀嚼、美觀、舒適度、發(fā)音、固位與穩(wěn)定滿意以及總滿意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心理障礙、社會障礙、生理障礙以及軀體性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患者功能障礙評分(3.05±0.53)分、心理不適評分(3.11±0.26)分、殘疾障礙評分(2.83±0.46)分低于對照組的(4.52±0.71)、(4.38±0.62)、(4.15±0.39)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1.732、13.357、15.477, P<0.05), 說明兩種水平種植體修復均能改善牙列缺損患者的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水平, 患者的整體主觀感受無明顯差異。
綜上所述, 臨床上針對牙列缺損修復患者采用骨水平種植體修復模式后其種植體周圍骨吸收情況較為良好, 對患者預后有更高的價值。但本研究僅為1年時間, 對于種植體的健康及種植修復的遠期效果探究不夠深入, 但對臨床的醫(yī)學研究有著較大的指導意義, 同時也作為對遠期效果的一種預測。
參考文獻
[1] 丹丹, 楊磊, 賈慧, 等. 骨水平種植體與軟組織水平種植體用于牙列缺損修復的對比研究. 中國美容醫(yī)學, 2018, 27(12):85-88.
[2] 郁璐, 何家才. 骨水平種植體與軟組織水平種植體應用于后牙區(qū)的臨床效果比較. 安徽醫(yī)藥, 2018, 22(3):430-433.
[3] 王宏遠, 竹娜, 王薇, 等. 骨與軟組織水平種植體周圍骨應力分布的三維有限元分析. 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 2018, 19(5):21-26.
[4] 余勇. 牙槽突擴張聯(lián)合引導骨再生術和植骨術同期植入ITI種植體的遠期效果. 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 2018, 5(19):112, 114.
[5] 王鳴照, 何家才. 兩種不同骨替代材料在上頜前牙區(qū)種植體周圍骨缺損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安徽醫(yī)藥, 2018, 22(3):440-444.
[6] 張佳, 姜煥煥, 尚將, 等. 短種植體在骨量不足后牙區(qū)應用的臨床效果評價. 上??谇会t(yī)學, 2018, 27(4):73-78.
[7] 羅翠芬, 彭國光, 夏煒, 等. 上頜結節(jié)傾斜種植體聯(lián)冠橋修復在上頜后牙區(qū)骨量不足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上??谇会t(yī)學, 2018,?27(2):170-175.
[8] 雷飛, 倪菁, 陶永煒, 等. 慢性牙周炎患者種植修復后的臨床療效研究. 西部醫(yī)學, 2018, 30(11):39-44.
[9] 李冰杰, 馮惠敏, 張妍, 等. 聚四氟乙烯膜應用于牙種植體周圍骨缺損中引導骨再生的效果分析. 貴州醫(yī)藥, 2018, 42(4): 435-436.
[10] 吳佩佩, 朱亞玲, 楊政堯. 維藥買朱尼對犬種植體周圍炎骨改建的實驗研究.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8, 34(9):974-978.
[11] 史雨林, 商洪濤, 田磊, 等. 骨性Ⅲ類錯牙合畸形患者雙頜手術前后面部軟組織變化的三維研究.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18, 32(5):105-109.
[12] 王浩杰, 甄敏, 胡文杰, 等. 上頜中切牙種植修復結合軟硬組織增量后的臨床和影像學效果初步分析.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8, 11(7):407-414.
[收稿日期:201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