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劍英 張藝哲 范玲琳
【摘要】當黑白色電影逐漸不能滿足大眾觀影需求的時候,人們開始強烈渴望電影能夠真實再現色彩,到后來膠片上成功的著色。在當今社會人們審美水平的不斷提升,色彩不僅是作為一種再現真實色彩的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決定著一部電影的總的視覺基調和視覺風格,以及環(huán)境氛圍的渲染和人物內心心理世界的表現等。色彩的運用關系著作品的成敗,通過研究發(fā)現它在電影中并不局限于襯托人物、渲染環(huán)境和氛圍,更重要的是在電影中色彩當做一種獨特的敘事手段參與到敘事結構中。
【關鍵詞】韋斯安德森? 敘事結構? 色彩語言
色彩在電影中被稱為“運動著的音樂”,作為電影藝術中一種重要的視覺表現符號,色彩對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氣氛渲染以及人物心理刻畫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電影色彩體現了導演想要傳達給觀眾的不同的審美體驗,《布達佩斯大飯店》中所使用的粉、黃、紅、藍、黑、白、紫等基調色,或溫馨明快,或熱情奔放,或憂郁沉靜,或純潔神圣,無一不傳達著導演安德森的創(chuàng)作情感,觀眾的情感也隨著基調色的變換產生不同的心理認知。
一、電影色彩與電影概述
(一)電影畫面構成
電影畫面是呈現在銀幕或者屏幕上的活動影像,是構成電影的基本要素,也是電影表現元素最小構成單位。鏡頭通常由一個到多個電影畫面構成。鏡頭再構成段落,段落再構成一部完整電影。構成畫面的最基本的元素有構圖、光影、色彩。通過這三個要素組合搭配形成了一部電影的畫面質感,所以這三個基本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和控制著電影畫面的優(yōu)劣上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二)色彩與畫面的關系
由于光的存在,人類的眼睛可以看到豐富多彩的顏色。不同的光作用于我們的眼睛,產生不同的顏色感知。光照射在物體表面。反射光轉化為光能,通過一系列的物理運動到達人眼視網膜。視網膜上的桿狀細胞接受光的刺激,將光信號轉化為神經沖動信號傳遞到視覺中心,通過大腦皮層進行一系列反應,形成顏色感知。色彩占據了人們絕大多數的主觀視覺。當人們看電影的時候,他們看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畫面的顏色。
二、《布達佩斯大飯店》的色彩運用與分析
(一)高飽和暖色調的色彩調式
從電影中開始運用色彩起,它就在電影中成為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語言,在對塑造人物形象、喚起觀眾情感波動起到了相當程度的輔助作用。紅色會給人一種熱情奔放的感覺、藍色則會顯得安靜、憂郁,白色神圣、純潔,黑色莊重、神秘,不同的色彩會給觀眾產生不同心理體驗。在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中,酒店大廳整體被裝飾成洋紅色色調,象征著大飯店的氣勢恢宏與高檔紅色的地毯,結合哥特式建筑風格的大飯店吊燈散發(fā)出的暖色光,將歐洲上層人士的世界全面展現。另外,古斯塔夫送別伯爵遺蠕D夫人在電梯里的對話的一個場景中,大紅色的酒店的老式電梯格外引人注目,小小的電梯間里,四面墻壁都是紅色的墻體,穿著大紅色的外套年老的伯爵夫人緊緊握著總管古斯塔夫的雙手,古斯塔夫身著紫色燕尾服西裝、戴著紅色領結,紫色和紅色這兩種高飽和色彩視覺上有著相對鮮明的對比,這樣的色彩搭配不僅僅是為了畫面的和諧美感,同時也襯托出人物身份的一種等級身份。
(二)色彩極具童話性特征
韋斯·安德森(Wes Anderson)是一位美國導演,有著濃郁的歐洲風情。他也被稱為童話電影的導演?;旧显谒拿恳粋€作品中似乎都有一個小小的童話般的夢幻色彩,并且有著獨特的視覺風格。從1998年作品《青春就是青春》開始,韋斯·安德森在大面積使用紅、黃、藍三種原色的基礎上,使用了黃鵝、品紅、藍寶石、藍、粉、棕等顏色。這些色彩在影片中完美搭配,創(chuàng)造了一個五彩繽紛的童話世界。這些顏色的組合創(chuàng)造了一個童話王國的藝術氛圍。韋斯·安德森就像一個沉浸在童話世界里卻無法自拔的孩子。
三、《布達佩斯大飯店》的色彩運用對當代電影的啟示
(一)加強色彩文化,突出民族特色
在國際上,韋斯·安德森的布達佩斯酒店是廣受好評的,除了故事吸引觀眾,讓觀眾感覺最深的是這部電影厚典型的歐洲人的特征,無論是一個角色造型、服裝、道具、和顏色性能方面將是歐洲民族元素融入其中。特別是典型的歐洲特色色彩文化在影片的情節(jié)準備中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在影片中,從人物服裝的配色到家具裝飾的配色,再到建筑外觀的配色,都深受地域因素的影響。
(二)商業(yè)價值和文化價值的整體創(chuàng)造
通過布達佩斯酒店這個工作我們發(fā)現韋斯·安德森顏色在這個工作不僅參與電影色調,渲染氣氛和人物內在心理世界的主題,是讓顏色敘事結構的層面上,直接參與電影的主題使顏色區(qū)分和連貫的情節(jié)。為了找到顏色更多潛在的功能,我們應該使用更多的顏色組合與其他電影元素,顏色與光、顏色等不同形式和音樂燈光讓顏色顯示不同的角色,促進的重要性顏色,顏色可以更好地參與到電影敘事,真正讓顏色本身成為影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結構,實現集成的狀態(tài)。通過對它的重視,它可以在電影中產生更高的藝術價值。使電影的商業(yè)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共同發(fā)展和進步,為了提高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同時,也要通過提升電影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國際化,總的來說,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全面發(fā)展具有很大的影響。
四、結論
韋斯·安德森作為一個“作者導演”,保持著鮮明的個人風格,精準而含蓄地表達著深刻豐富的內涵,同時卻又努力使觀眾獲得愉悅的觀影體驗。其實安德森自己在電影中那不斷重復的偏執(zhí)的精致與華麗的畫面就像是古斯塔夫先生堅持念誦禱文,總是引用詩歌,在逃難中也堅持使用那體現著尊嚴的Lair de panache香水——“即便在他進入這個世界之前屬于他的時代就早已經結束了”;亦像是安德森通過電影向其致敬的茨威格用生命作為代價換來的那一種“無視過時”的態(tài)度——老歐洲的精準的華麗與“人道主義的最后之光”。
參考文獻:
[1]丁亮.從《布達佩斯大飯店》分析韋斯·安德森電影的色彩運用[J].美與時代(下),2017(11):97-99.
[2]肖曦.從影片《布達佩斯大飯店》淺析韋斯·安德森電影色調的應用[J].中國傳媒科技,2016(11):73-75.
[3]秦高峰.《布達佩斯大飯店》中平面設計的藝術表達深度研究[J].電影評介,2016(20):110-112.
[4]趙妍.從《布達佩斯大飯店》看現代電影的懷舊文化[J].電影評介,2016(14):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