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亮,王佳星,李響,孫志杰,于海威,劉棟琦,張惟材,熊向華
1.遼寧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1;2.軍事醫(yī)學研究院 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71;3.沈陽師范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4.哈爾濱商業(yè)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6
肉毒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BoNT)是由肉毒梭菌芽孢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產(chǎn)生的,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強的細菌毒素[1]。BoNT 分為 A~G 共 7 個血清型[2],其中已知能夠引起人類中毒的有 A、B、E 和 F 型[3]。各型毒素均由一條重鏈和一條輕鏈通過二硫鍵連接而成[4]。重鏈C 端能與特定受體結(jié)合[5],同時也是理想的保護性抗原;重鏈N 端主要在毒素內(nèi)化過程中起作用[6]。輕鏈是肉毒毒素的毒性部分,是依賴Zn2+的肽鏈內(nèi)切酶,在重鏈的輔助下進入細胞并特異性地裂解突觸相關(guān)膜蛋白,阻斷神經(jīng)遞質(zhì)乙酰膽堿的釋放,從而造成肌肉松弛型麻痹[7]。
目前尚無有效的小分子化學藥物能治療BoNT 中毒[8],臨床上使用的馬源血清可能存在病毒污染、過敏反應(yīng)、生產(chǎn)周期長、生產(chǎn)成本高等限制因素。單克隆抗體作為一種治療性的蛋白質(zhì)分子,已廣泛用于治療一系列危及生命的疾病[9],目前已經(jīng)有40 多種單克隆抗體藥物被美國、日本和歐盟批準使用[10],當前治療肉毒毒素的惟一有效手段就是中和抗體[11]。另外,在不同血清型BoNT 的防治工作中,最廣泛使用的福爾馬林滅活的五價疫苗只能針對A~E 型,不能針對F 型[12]。本研究以 F 型 BoNT(BoNT/F)重鏈 C 端(BoNT/FHc)為抗原免疫小鼠,通過雜交瘤技術(shù)篩選抗BoNT/F 抗體,成功篩選到一株高親和力的鼠源單克隆抗體。
雌性SPF 級BALB/c 小鼠(北京維通利華公司);Sp2/0 細胞(本實驗室保存);大腸桿菌感受態(tài)細胞DH5α(北京擎科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HRP 標記的羊抗鼠IgG 二抗、DNA 膠回收試劑盒(Thermo 公司);抗體亞型鑒定試劑盒(北京博奧龍免疫技術(shù)公司);HiFi DNA 聚合酶(全式金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ΜLtrapure RNA Kit 超純RNA提取試劑盒、HiFiScript gDNA Removal cDNA Synthesis Kit(北京康為世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弗氏完全佐劑、弗氏不完全佐劑、聚乙二醇PEG1500、TMB 顯 色 液(Sigma 公 司);DMEM、HAT、HT 培養(yǎng)基(Gibco 公司);Hitrp Protein G HP色譜柱(GE 公司)。
取5 只BALB/c 小鼠,首次免疫時將弗氏完全佐劑與50 μg BoNT/FHc 等量混合,充分乳化后小鼠背部皮下多點注射;第21 d 進行第2 次免疫,將弗氏不完全佐劑與50 μg BoNT/FHc 等量混合并充分乳化,小鼠背部皮下多點注射;第42 d 進行第 3 次免疫,用 50 μg 抗原與 PBS 等量混合,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3];第56 d 進行小鼠尾靜脈取血,4℃靜置1 h,4℃、3000 r/min 離心10 min后取血清,間接ELISA 測定其效價;取尾血效價最高的小鼠腹腔注射抗原200 μg 強化免疫,并于3 d 后進行細胞融合。
小鼠強化免疫3 d 后斷頸處死,75%乙醇消毒,無菌環(huán)境下摘取其脾臟并置于篩網(wǎng)內(nèi),用注射器內(nèi)芯輕輕碾碎后收集脾臟細胞并活細胞計數(shù);取生長狀態(tài)良好的Sp2/0 細胞與脾臟細胞按1∶5~1∶10 的比例混合于 50 mL 離心管內(nèi),1000 r/min 離心8 min,棄上清,輕彈離心管底部使細胞松散;置37℃水浴中,在1 min 內(nèi)緩慢加入1 mL PEG1500,邊加邊輕輕搖動離心管,靜置90 s 后在第1 min 內(nèi)緩慢加入1 mL DMEM,第2 min 內(nèi)緩慢加入2 mL DMEM,以此類推共補加30 mL DMEM,800 r/min 離 心 6 min 后 棄 上 清 ;用 40 mL HAT 培養(yǎng)基將細胞重懸,加入鋪有飼養(yǎng)細胞的96 孔細胞板內(nèi),每孔100 μL,轉(zhuǎn)移至37℃、5%的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
待細胞培養(yǎng)生長至細胞96 孔板底面積的1/3~1/2 時,顯微鏡下觀察并計算細胞融合率,間接ELISA 測定融合細胞陽性率。陽性細胞經(jīng)傳代和擴大培養(yǎng)后,利用有限稀釋法對其進行克隆化。
選取 8~10 周齡雌性 BALB/c 小鼠,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5 mL 弗氏不完全佐劑;7 d 后腹腔接種能穩(wěn)定分泌抗體的雜交瘤細胞0.5×106~1×106/只,同時注射同樣數(shù)量的小鼠骨髓瘤細胞Sp2/0作為陰性對照;10 d 后收集腹水,SDS-PAGE 鑒定腹水中抗體的表達。
將收集的腹水8000 r/min 離心10 min,小心去除油脂和血細胞沉淀,將腹水與Protein G 株結(jié)合緩沖液等比例混合,用Protein G 柱進行親和層析純化,SDS-PAGE 后采用Gel-pro32 軟件分析純化抗體的純度,Lowrry 蛋白濃度測定試劑盒測定純化抗體蛋白濃度。
采用非競爭ELISA 測定抗體的親和力常數(shù)。測 定 4 個 濃 度 的 抗 原 BoNT/FHc(5、2.5、1.25、0.625 μg/mL)與梯度稀釋為12 個濃度的抗體(500、250、125、62.5、……、0.244 μg/mL)的結(jié)合反應(yīng)曲線,按文獻報道的公式計算抗體親和力[14]。
采用抗體亞型鑒定試劑盒,以BoNT/FHc 為抗原包板,雜交瘤細胞培養(yǎng)上清為一抗,分別以HRP 標記的抗 IgG1、IgG2a、IgG2b、IgG3、IgM 以及κ、λ鏈抗體為二抗,利用間接ELISA 測定抗體輕重鏈亞型。
采用RNA 提取試劑盒提取雜交瘤的RNA,采用逆轉(zhuǎn)錄試劑盒獲得cDNA,利用通用引物擴增雜交瘤細胞株對應(yīng)的抗體輕重鏈基因可變區(qū),瓊脂糖凝膠電泳后回收目的片段,與pMD-18T 載體在連接后轉(zhuǎn)化大腸桿菌DH5α感受態(tài)細胞,涂LB(含氨芐青霉素)平板,37℃溫箱培養(yǎng)過夜,次日從平板上挑取單克隆至LB(含氨芐青霉素)液體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后測序,測序結(jié)果經(jīng)IgBLAST 比對分析抗體輕重鏈可變區(qū)核苷酸序列,再經(jīng)Vbase軟件分析抗體輕重鏈可變區(qū)氨基酸序列。
BALB/c 小鼠經(jīng) BoNT/FHc 抗原 3 次免疫后,取尾血測效價,結(jié)果如圖1,5 只小鼠尾血效價均達到1∶16 000。其中2 號小鼠尾血效價最高(1∶32 000),因此選用2 號鼠進行后續(xù)細胞融合。
取2 號小鼠脾細胞與Sp2/0 骨髓瘤細胞進行細胞融合,2 周后鏡檢計算細胞融合率為74.48%(表1)。ELISA 篩選陽性細胞株,得到33 株陽性細胞,計算細胞陽性率為11.54%(表1)。33 株陽性細胞株經(jīng)傳代和擴大培養(yǎng)后,ELISA 再次篩選,有12 株保持陽性,這12 株陽性細胞再經(jīng)過2 次亞克隆,最終得到7 株能穩(wěn)定分泌單克隆抗體的陽性細胞株。選取其中細胞培養(yǎng)上清效價最高的1F4 雜交瘤細胞進行后續(xù)抗體制備實驗。
圖1 小鼠尾血效價測定
表1 雜交瘤細胞融合率和陽性率
在小鼠腹腔注射1F4 陽性雜交瘤細胞,2 周后抽取小鼠腹水并檢測腹水中1F4 抗體的表達情況。SDS-PAGE 結(jié)果(圖2A)表明,與 Sp2/0 細胞腹水(陰性對照)相比,1F4 雜交瘤細胞腹水在相對分子質(zhì)量 50×103和 25×103處有特異性表達條帶,與抗體重鏈和輕鏈分子大小相符。
小鼠腹水經(jīng)Protein G 柱親和層析純化后,SDS-PAGE 結(jié)果(圖2B)顯示 10 和 5 μL 均無其他雜帶,Gel-pro32 軟件分析表明純化的1F4 抗體純度大于95%。用Lowrry 蛋白濃度測定試劑盒測定純化后的1F4 抗體濃度為2 mg/mL。純化的1F4抗體按1 mg/瓶分裝后凍干,-20℃低溫保存。
通過間接ELISA 建立4 個濃度的BoNT/FHc 抗原與12 個濃度的1F4 抗體的結(jié)合反應(yīng)曲線(圖3),按文獻報道的公式[14]計算,1F4 抗體與 BoNT/FHc 抗原的親和力常數(shù)為1.08×10-8mol/L,達到納摩爾每升的水平,表明抗體與抗原有很強的結(jié)合能力。
采用抗體分型試劑盒,取陽性雜交瘤細胞株1F4 培養(yǎng)上清進行ELISA 測定,結(jié)果表明1F4 抗體重鏈為IgG1 型,輕鏈為κ型,均為最常見的亞型(圖4)。
圖2 SDS-PAGE 檢測小鼠腹水中的抗體表達(A)和1F4 抗體純度(B)
圖3 間接ELISA 測定1F4 抗體-BoNT/FHc 抗原的親和力常數(shù)
提取1F4 細胞總RNA,經(jīng)逆轉(zhuǎn)錄后通過特異性引物擴增出抗體輕重鏈可變區(qū),瓊脂糖電泳結(jié)果顯示擴增目的片段均為420 bp 左右,與預期的抗體輕重鏈可變區(qū)大小相符(圖5)。擴增的目的片段連入T 載體后測序,測序結(jié)果經(jīng)IgBLAST 比對分析后提取出抗體輕重鏈可變區(qū)的核苷酸序列,再經(jīng)Vbase 軟件分析抗體輕重鏈可變區(qū)基因同源性與氨基酸序列??贵w可變區(qū)由FR1-CDR1-FR2-CDR2-FR3-CDR3-FR4 組成,Vbase 軟件分析了各框架區(qū)(FR)和互補決定區(qū)(CDR)長度(氨基酸殘基數(shù)量);而且抗體CDR3 是與抗原結(jié)合最重要的區(qū)域,其氨基酸序列在3 個CDR 中多樣性最顯著,所以重點分析了CDR3 的氨基酸序列。結(jié)果見表2,抗體輕鏈可變區(qū)基因與小鼠IGκV3-12*01 序列的同源性為98.2%,輕鏈可變區(qū)蛋白的 4 個 FR(FR1、FR2、FR3、FR4)長度分別為26、17、36、10 個氨基酸殘基,夾在 4 個 FR 之間的3 個 CDR(CDR、CDR2、CDR3)長度分別為 6、3、9個氨基酸殘基,其中CDR3 氨基酸序列為QQHYSTPWT;抗體重鏈可變區(qū)基因與小鼠IGHV1-5*01 序列的同源性為96.9%,重鏈可變區(qū)蛋白的 4 個 FR(FR1、FR2、FR3、FR4)長度分別為25、17、38、11 個氨基酸殘基,3 個 CDR(CDR1、CDR2、CDR3)長度分別為 8、8、12 個氨基酸殘基,其中CDR3 氨基酸序列為TRHGYFPSWFAY。
圖4 間接ELISA 鑒定1F4 抗體亞型
圖5 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1F4 抗體可變區(qū)基因
表2 1F4 抗體輕重鏈可變區(qū)基因同源性與氨基酸序列分析
雜交瘤技術(shù)自問世以來在醫(yī)學和生命科學研究中得到了廣泛應(yīng)用[15]。小鼠骨髓瘤細胞能在體內(nèi)外無限增殖和分泌無抗體活性的免疫球蛋白,而免疫小鼠脾細胞具有產(chǎn)生抗體的能力,但不能無限增殖,通過融合劑聚乙二醇等將這2 種細胞融合成雜交瘤細胞,可以產(chǎn)生能夠永生、快速增殖并能穩(wěn)定分泌單克隆抗體的細胞株。這種由單克隆細胞繁殖后分泌的抗體具有特異性強、純度高、可大規(guī)模工廠化生產(chǎn)等優(yōu)點,所以本研究我們選用了雜交瘤技術(shù)來篩選BoNT/F 的單克隆抗體。
我們用BoNT/FHc 免疫BALB/c 小鼠,小鼠尾血效價均高于1∶16 000,為雜交瘤細胞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免疫細胞。通過細胞融合和克隆化,最終篩選到7 株能夠穩(wěn)定分泌單克隆抗體的陽性細胞株,選取其中的1F4 通過小鼠腹水制備抗體,純化的1F4 抗體與BoNT/FHc 抗原的親和力常數(shù)達到納摩爾每升水平。以上結(jié)果進一步說明雜交瘤技術(shù)是篩選高親和力單克隆抗體的有效手段,并為BoNT/F 檢測和中和抗體研發(fā)奠定了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