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淼
摘 要:我國眾多瑰寶一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中,古詩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占據(jù)了重大的地位。在小學語文中對學生進行渲染與熏陶,讓學生對于古詩文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也是小學語文中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而教學古詩文不僅僅是為了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更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詩人對于當時的情感,進而養(yǎng)成學生獨特的審美以及表達方法。教師在短時間之內(nèi)想要讓學生對于詩人的情感能夠有所領會,就需要讓學生感受到詩人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也就引出了本文所講述的重點,那就是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使用情景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詞教學 情景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3-0-01
古詩文是我國古代文化中傳承下來的瑰寶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既能夠陶冶情操,也能夠讓人們在古詩文中感受壯懷激烈的古人情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古詩文的教學也一直是放在重點。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對于古詩文的興趣常常不高,這是因為學生對于古詩文理解能力差,經(jīng)常只能依靠死記硬背,更談不上感受詩人的情感了。而教師要做的就是將情景教學融入到古詩文中,讓學生能夠在詩人的情景中學習古詩文,長此以往,才能養(yǎng)成學生關于古詩文獨特的學習思維。
一、通過古詩文故事吸引學生目光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小學生具有的特點常常是有著巨大的好奇心,尤其是面對未知的事物。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也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這是因為在古詩文中常常大多數(shù)都是在講故事。在進行古詩文教學時,初期教師可以用詩人的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說在進行李白的《贈汪倫》一詩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李白和汪倫生平的描述,讓學生在對兩位詩中人物感興趣的之后,再進行課文的教授。從兩位本不相識的詩人相聚到離別,李白吟誦出這首詩之后故事也就迎來了結束,學生在進行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習興趣也將比較高,這樣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效率也就會有很大的提升。不僅僅能提高學生對于詩歌含義的理解,更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底蘊[1]。講故事的教學方法可以吸引學生對于詩歌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教師所描述的情境中感受詩人當時的心情,進而對于詩歌的學習也就會難度大大降低,理解效率也會顯著提升。
講故事對于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會一種考驗,一方面是需要講的繪聲繪色,如果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無法吸引到學生的目光或者無法勾起學生的好奇心,那么講故事就失去了意義。而如果講的范圍過于廣泛,也會失去對于這首詩詞的教學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詩詞以及所需要講授的故事有一個提前的準備,在不影響教學目標的情況下盡量講出精彩的故事[2]。
二、通過詩歌背景吸引學生
歐陽修提出過一個說法,那就是好的詩歌往往是詩人在山窮水盡之后作出的。而學生身為后世的學習者,對于那種情緒以及環(huán)境沒有明確的感受,這就導致了對于詩歌的理解速度會有很大下降。在詩詞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很多詩人離不開王朝更替、社會變遷、自身顛簸等等方面,很多詩詞經(jīng)常是詩人為了表達自己的一種心情而寫。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把握這一點,將詩人創(chuàng)造這篇詩詞時的年紀,身處地區(qū),當時經(jīng)歷這些條件經(jīng)過了解后講授給學生,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對于詩詞有充分的正確理解。例如說在教授杜甫的《春望》時,其中有一句名句,那就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如果對于詩詞背景不了解而是僅僅以字面意思理解的話,很容易理解成杜甫的心情是一種國破之后山河還在的慶幸之心[3]。然而在了解了當時的社會背景之后才會明白,當時的社會動蕩不堪,叛軍四起,山河與國同滅,杜甫的心情也根本不是慶幸,而是絕望。城春草木深,城市中生長的草已經(jīng)有一人高,由此可見世道之亂。所以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詩詞的背景教授一定要嚴謹,詩詞背景的理解正確與否很有可能會影響到詩歌的理解程度。在這樣的教學下,學生對于詩詞的含義理解已將更上一層樓,同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這樣的詩詞背景普及時,也能讓學生對于語文文化底蘊打下牢固的基礎。
三、描繪詩詞畫面,建設情景
在小學語文詩詞教育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于詩詞的描繪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對于山水田園詩。這是因為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外界的了解還不夠,很多場景只能依靠他人描述以及書中所學。教師對于山水田園繪聲繪色的描述以及詩歌中古人對于山水田園美好的寫作,都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好奇心。而教師在描繪的過程中也可以不僅僅依靠語言描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是更好的選擇[4]。例如說在進行劉禹錫的詩詞《烏衣巷》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營造出傷感的氣氛,通過視覺與聽覺能感受到“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的風景,讓學生處于和劉禹錫當時一樣的情緒以及環(huán)境中,感受大詩人當時心緒的波動。再通過教師帶領朗誦這首詩詞,就可以讓學生快速的進入到烏衣巷的氛圍之中,進而感受到詩人對于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的感慨,以及對于封建王朝的諷刺。在對畫面進行描述時,教師可以不描繪的非常全面,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想象空間,在想象中感受到與詩人相關的心理狀態(tài),進而達成學生心理上的跨越能力以及對于審美能力的提升[5]。
結語
總而言之,古詩詞中擁有著充沛的思想感情以及文化內(nèi)涵,對于小學學生的學習來說,很難短時間之內(nèi)充分掌握。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情景教學,能夠有效的降低學生對于語文古詩詞的理解難度,同時增加學生自我思考的能力,更有助于學生在今后的語文學習道路上的發(fā)展。而這就需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能夠認真對待,詳細的利用不同方法進行教學,選出最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古詩詞的學習中感受到樂趣,進而提高小學語文中古詩文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淑琴.如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J].學周刊,2020,(02):52.
[2]屠長興.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32-33.
[3]李桂花.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44):129-130.
[4]張曉慶.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J].新課程研究,2019,(22):121-122.
[5]柳旭.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J].青海教育,2019,(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