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俠
(河北省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王必屯中心小學 河北 廊坊 065300)
低年級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情緒極易變化,意志力薄弱、自我意識逐步養(yǎng)成時期,任何一點的風吹草動都可以吸引他們的好奇心而導致課堂失控。針對孩子們這種心理特點,要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低年級小學生在學習時,注意力極易偏移,有時不能準確解讀教師的問題,出現重復和答非所問的情況。因此要重視課堂組織教學的有效性。一堂課的好壞不僅僅跟老師的教學方法有關,還和老師組織課堂紀律的好壞有關。低年級學生表現欲較強,所以在課堂上我經常組織學生進行比賽,如小組比賽、男女生比賽等,還要不斷變化比賽形式,有時進行龜兔賽跑,看看誰最快爬到終點;有時進行找朋友,有時進行摘果游戲,讓學生在形式多變的比賽中充滿激情,活躍氛圍。另外,低年級學生自制力較差,易動,因此我也設計了一些整頓紀律的兒歌,比如:一二三眼看前,四五六手放后,七八九身坐好,還有拍拍手,跺跺腳,比一比,誰坐好等方法,有效組織課堂紀律,使課堂充滿激情。
課堂上教師教學活動緊湊,學生積極思考,師生緊密配合,課堂教學井然有序,這是每位教師都期待的情況,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往往不能實現。課堂中的干擾太多,事情不斷,就會影響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學效果較差。因此,在教育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與能力,使學生明白課堂上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得以自律,保證良好的教學秩序,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備課,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不同情境,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積極性。
3.1 利用教材,充分發(fā)揮主題圖的作用。教會學生閱讀教材中的主題圖,對處在具體運算階段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如,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1-5的加法》,如果突然教學生3+2=5這樣抽象的數字,-他們很難接受,即使他們學會了這個算式也難以理解算式的意義,不能運用這個算式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但只要充分利用主題圖,講清樹上有3只松鼠,樹下又上來2只松鼠,一共有幾只松鼠?學生就很容易明白3+2=5的意義了。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這樣的問題,自然就會用加法來解決,從而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3.2 利用教具和學具,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如在教學《十幾減9》時,如果直接教學15-9等于幾,有部分學生是不懂的,即使有些學生學會如何算,也是一知半解的。我在上這節(jié)課時,先在黑板上貼上15個紅色圓片,再圈出9個圓片,問:還剩多少個?先不要求學生得出答案,引導學生在自己的桌子上擺一擺、算一算。學生通過自己操作發(fā)現不同的計算方法,再組織交流方法。學生們在操作中完成了教學任務,課上得很輕松,教學效果很好。
3.3 白板、多媒體輔助教學,降低學習難度。低年級教材中有些教學內容比較抽象,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弱,此時利用網上豐富的資源,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從而降低難度,使學生感到學習的快樂。如在教學《圖形的運動》例2平移時,我在講完什么是平移后,讓學生們判斷平移后的圖形,孩子們出現的錯誤較多,又利用多媒體演示了這一過程,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平移的運動軌跡,由抽象變具體,加深了學生的理解。
3.4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重解決問題。數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聯(lián)系實際,把生活中的問題引進課堂,從中去學習知識,學會了知識,再把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去。如我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分類與整理》時是這樣做的:(1)和學生一起觀察主題圖。(2)請學生們說說怎樣分。(3)整理自己的書包,先說一說怎樣整理,為什么這樣整理,然后動手整理。學生們都很有自己的想法,書包也整理得很整齊。本節(jié)課即學會了分類,又動手進行了操作,使所學得到實踐。
3.5 小組合作,培養(yǎng)能力。低年級學生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不一致,往往是能夠想到的,不一定能全面地說出來。在小組合作中通過引導,使學生們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學生之間相互啟發(fā)、相互幫助、共同解決問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合作意識,也能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課堂上,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每個人的家庭背景、文化環(huán)境、思維方式都不同,而且他們的學習基礎、性格、智力等也存在著差異,如果用同一標準去衡量學生那是不合適的。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評價標準應不同。同一問題對不同類別的學生的不同回答,也應做出不同的評價。對學困生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要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在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而對優(yōu)等生的正確回答,除了要給予充分肯定外,還要對他們提出期待和希望,讓他們更加努力,去爭取更大的成功。所以,教師要努力做到愛每一個學生,態(tài)度要和藹、語言要親切。更重要的是教師必須事事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這樣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模仿老師學習動作,長時間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總之,要提高小學低年級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針對低年級孩子的心理和認知特點,不斷在教學中摸索、實踐,尋找適宜的方法,總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