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霖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方洲小學 江蘇 蘇州 215000)
所謂問題情境是數學學習中的一個概念,是指個體面臨的問題與其相關經驗之間形成的系統(tǒng)。通過問題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取向和思維動機,優(yōu)化學習效果。
基于此,小學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地構建一個高效的課堂,我們可以將問題情境引入其中,這樣既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又可以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生動,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保證教學目標的完成。
首先,要堅持利益原則。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對小學生來說。只有當他們對學習有了一定的興趣,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诖?。數學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也要善于把握學生的興趣點,將問題情境融入一些游戲和故事中,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其次,要堅持針對性原則。在問題情境的產生中,教師所設置的問題必須針對教學難點、重點、內容和目標。如果教師與這些內容分離,不僅很難突出學習主題,而且浪費更多的課堂時間。把車放在馬前,很難突出問題情境的價值和意義。
最后,堅持思維原則。問題是問題情境的核心。因此,教師設置的問題必須具有較強的層次和深度。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使他們在逐步探索和探索中掌握知識,確保學習任務一個接一個地完成。
教學中如何科學設置問題情境?創(chuàng)造情境的策略是什么?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也屬于生活?;诖耍瑪祵W教師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必須從現實生活中汲取素材,運用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來構建問題情境,從而有效地增強數學知識的具體化和生動性,縮短學生與理論知識的距離,使學生在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收獲知識,增強能力。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理解圖形”的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創(chuàng)造場景。例如,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課堂,并設置問題,如“我們教室里有什么圖形?”這些數字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交流、討論獲得最終答案,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這種教學方法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的親近感和體驗,使他們更好地感知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顯著提高最終的學習效果。
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教師除了結合現實生活之外,還可以通過學生原有的知識庫,設置一些更層次、更深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研究和探索。這樣既能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又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使學習效果得到進一步升華,促進高效課堂的實現。
例如,在向學生講解“分米和毫米”的過程中,學生們之前已經學會了“米和厘米”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這一點分別向學生展示四把尺子,并在每把尺子的位置上用毫米、分米、厘米和米標出紅線,引導學生觀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應該設置相應的問題,比如“你從這樣的觀察中得到了什么樣的信息?”四位統(tǒng)治者的紅線位置是什么關系?”因此,通過這樣的問題設置,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這些長度單位之間的轉換關系,既能使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又能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和記憶,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問題情境的作用和價值。
新課程標準倡導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手段、途徑和方法來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既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操作,又有利于他們數學思維的形成?;诖?,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還應引導學生用不同的視角看待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從而改善學生的認知結構,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向學生講解“觀察物體”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運用一些新穎的手段來促進教學。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室里擺一張桌子,把不同的三維圖形放在桌子上,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觀察這些圖形,并將看到的圖形記錄下來,最后進行比較,這樣在這個過程中就更清楚了。不同的觀察位置,不同的圖形也不同。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而且?guī)韽娏业男路f感,保證了教學目標的逐一實現。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必須更新教學觀念,精心營造情景,以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求知欲,同時保證他們有更好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他們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使最終的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