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 佟新
【摘 要】目的:研究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應用循證護理對上肢功能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接收的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104例,隨機分組分觀察組(循證護理)與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各52例,比較兩組上肢功能與治療依從性。結果:觀察組上肢淋巴水腫情況較對照組低,肘關節(jié)功能與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較對照組高,治療依從率較對照組高,P<0.05(具統(tǒng)計學差異)。結論:對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采用循證護理能促進上肢功能恢復且提高治療依從性,值得推薦。
【關鍵詞】乳腺癌;放療;循證護理;上肢功能
【中圖分類號】R74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1
目前臨床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疾病是乳腺癌,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激素作用、家族史、乳腺良性疾病與飲食結構異常等因素有直接聯系,給予外科手術治療能徹底切除病灶,但手術會影響上肢功能,分析原因是皮膚缺損、神經損傷與血管損傷等,術后給予放療措施能將水腫、瘢痕形成與肌肉攣縮等現象加重,使得患者上肢功能欠佳,因此早期配合對癥護理很重要。為分析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應用循證護理對上肢功能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選擇2019年6月-2020年1月我院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104例,觀察組(n=52):年齡34-59歲,平均年齡(40.16±5.84)歲;疾病類型:黏液腺癌8例,浸潤性小葉癌32例,浸潤性導管癌12例;對照組(n=52):年齡30-58歲,平均年齡(41.20±5.80)歲;疾病類型:黏液腺癌9例,浸潤性小葉癌33例,浸潤性導管癌10例。比較兩組年齡或疾病類型等基線資料無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1)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給予健康宣教與病情觀察,根據術后要求給予患側上肢鍛煉,適當抬高患者的患肢緩解淋巴水腫現象。(2)觀察組實施循證護理,①設立護理問題:術后受多因素影響導致患者上肢功能欠佳,關節(jié)活動誘導疼痛加劇使得肘關節(jié)與肩關節(jié)功能活動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其對疾病知識存在的錯誤理解易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根據存在的護理問題實施循證分析。②探尋循證支持:查閱文獻、教科書與網絡數據庫后分析相關資料的可行性,篩選查閱的護理證據文獻后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由循證護理小組成員統(tǒng)一護理標準,通過考核后進行循證實踐。③護理措施:1.早期指導患者開展肩肘關節(jié)鍛煉,以肩部為基點進行曲展運動,實施患肢上舉摸高運動適當的將患肢抬高,同時選擇肘關節(jié)為軸早期開展前臂環(huán)轉運動,每日3次即可。2.以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為基點環(huán)形按摩患側胸壁創(chuàng)面與創(chuàng)面周圍的相關組織,按摩肩部肌肉后囑咐其雙手交叉放在腦后,護士站立在患者的背后向后按壓雙側肘關節(jié),確保肩關節(jié)能進行被動的背曲運動,上述動作每次持續(xù)30min.3.心理指導:患者對疾病知識存在錯誤的理解易產生不良情緒,主動交流溝通闡述疾病知識,改善心理應激反應重建康復信心,提高依從性[1]。
1.3 觀察指標
上肢功能:測定上肢淋巴水腫情況(參考SOCA量表測定,得分越低越好)、肘關節(jié)(參考Mayo量表測定,得分越高越好)與肩關節(jié)功能狀況(參考UCLA量表測定,得分越高越好)。
治療依從性:參考醫(yī)院自制依從性量表,完全依從:按照康復計劃鍛煉上肢,外展自如且上抬接近健側;基本依從:患者能按照計劃實施部分鍛煉,外力輔助下能上抬患肢,但外展不自如;不依從:未達到上述標準且外展障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SPSS22.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上肢功能)(),t檢驗。計數資料(治療依從性)[n/(%)],檢驗。P<0.05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上肢功能 觀察組上肢淋巴水腫情況較對照組低,肘關節(jié)功能與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具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1。
2.2 治療依從性 觀察組治療依從率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2。
3 討論
乳腺癌屬于臨床常見的婦科疾病,具有較高發(fā)病率,給予外科手術治療后存在切口長、皮下創(chuàng)面多與腋窩皮下組織被清掃等缺陷導致血管神經發(fā)生損傷,直接影響上肢運動與感覺功能,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復,因此術后給予放療措施時配合對癥護理很重要。
有研究報道,循證護理能改善該病癥患者的預后效果,通過有價值與可信的科研成果建立依據,擬定解決的問題后收集實證,結合護理技能與患者病情等內容制定安全性較高的護理方案,主動交流溝通糾正其與家屬對疾病知識存在的錯誤理解,充分掌握心理狀態(tài)后給予對癥心理疏導改善心理應激反應,深化疾病知識且重建康復信心,同時開展功能鍛煉與手法按摩等措施能提高護理效果,確保各護理措施能夠規(guī)范化與精準化,改善創(chuàng)面的血運情況且促進水腫消退,避免形成瘢痕導致血管淋巴管發(fā)生損傷,具有時效性。
本研究觀察組上肢淋巴水腫情況較對照組低,肘關節(jié)功能與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較對照組高,治療依從率較對照組高,P<0.05(具統(tǒng)計學差異),說明本研究與 謝偉,呂芳彩,曹敏等[2]文獻報道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采用循證護理能促進上肢功能恢復且提高治療依從性,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趙帥,侯妮娜.循證護理模式對乳腺癌術后放射治療上肢功能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18):45-47+51.
謝偉,呂芳彩,曹敏.循證護理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上肢功能鍛煉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2(1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