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源鴻
摘要:隨著當今時代的飛速發(fā)展和新課改教學政策的不斷落實推進,語文作為初中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學科,也逐漸拋棄了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法,順應了新課改中的教學要求,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作為首要的教學目標,從而開展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探究。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進行專業(yè)指導,圍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出發(fā),助力其形成適應學科學習與未來乃至終身發(fā)展必備的技能與品質。本文從初中語文教學角度出發(fā),以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立足點,探討應以何種方式促進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滲透,從而構建高效課堂氛圍,以提升整體教學質量與水準,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語文讀寫能力的效果。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語文;讀寫結合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1-0093
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培養(yǎng)項目。掌握核心素養(yǎng)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科特點、利用核心素養(yǎng)學好該學科。同時,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教學內容,跟上教學進度,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需要教師改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并做好調整。對此,教師可以探求將語文教學兩個基礎項目──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通過對讀寫結合教學路徑的探究,作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能力培養(yǎng)的驅動條件。旨在讀寫結合中扎實學生知識基礎,并發(fā)展其閱讀與寫作的雙向技能;致力于兼顧其思維引導與情感價值觀的塑造,提高他們的語文讀寫能力,推動其素質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一、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讀寫結合教學過于機械化
實際上,讀寫結合也是廣大語文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且目前教育背景下,很多教師都十分重視讀寫結合,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又存在嚴重的機械化問題。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基本上都是給學生布置閱讀教學任務,在此之后要求學生仿寫,并沒有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讀寫結合的目標,整體的教學效果也不理想。這種形式的讀寫結合教學并無多大意義,雖然說教師有讀寫結合的意識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效果卻不理想。
2.讀寫結合嚴重分離
目前我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在此背景下語文課程也提倡讀寫結合。很多教師也意識到讀寫結合的重要性并重視讀寫結合。但是就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來看,仍然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將讀寫結合分離開來,很多教師在閱讀課上重視給學生講解文章不重視寫作教學;而在寫作教學中只重視給學生講解寫作方法與寫作技巧,沒有在教學中體現(xiàn)閱讀效果,如此也就存在嚴重的讀寫結合分離的情況,不利于學生的能力提升。
二、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1.展望閱讀篇章整體框架,助學生梳理寫作文本思路脈絡
初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涵蓋學生在學科學習中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品質、文化理解與傳承,以及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等方面的關鍵技能與品質。因此,完善讀寫結合方案的實施應以此為立足點,并由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積極尋求有效途徑展開對學生的教育指導。同時設置一系列有利于其素養(yǎng)、能力深化的模式與手段,兼顧其知識吸收與技能鍛煉。讀寫結合強調讓閱讀服務于寫作,并以寫作深化閱讀學習效果。具體來講,也就是關注學生知識輸入與能力輸出全過程,在讀寫高效融合的良性循環(huán)中做到對讀寫技能的雙重深化。
2.運用仿寫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鑒賞能力
許多中學生雖然積累了一定的詞匯知識,也學習了不少寫作技巧,但他們的獨立寫作能力仍然不理想。這是因為學生在閱讀學習中過分注重好詞好句的積累,而沒有學習到一篇文章如何總體構思、具體描寫。針對這種情況,初中語文教師在讀寫結合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先從仿寫開始,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整體構架、描寫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這一課時,初中語文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對課文進行反復閱讀,找出其中運用到的寫作手法和寫作技巧,再以“××的冬天/夏天”等為主題,仿照課文的寫作方式和總體構架,完成獨立的語文仿寫寫作練習。如,學生對自己的家鄉(xiāng)無疑是最了解不過,完全可以寫“家鄉(xiāng)的冬天”甚至也可以寫“池塘的夏天”。在寫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借鑒模仿《濟南的冬天》中對景物的描寫以及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的描寫,仿照作者抒發(fā)情感的方式來寫作,經過大量的練習,慢慢改動并加以自己的寫作風格,最終建立獨立的寫景模式。這樣一來,既給了學生進行寫作練習的機會,又可以逐漸引導學生擁有獨立完成一整篇文章的寫作能力,一舉兩得。
3.開展教學延伸,豐富學生的詞匯積累
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進行教學延伸,將學生的課余時間利用起來,并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學習提供方向,從而在保障學習效率的同時豐富學生的閱讀詞匯積累,進而促進中學生閱讀學習和寫作學習效率的雙重提升。
例如,教師在教學課本時尤其是文言文教學中注意“高級”表達積累,如可以在《出師表》這樣的經典文言文中擴展一些如“顧”“布衣”這些古今異義詞以及他們的近義詞等,向學生講解它們背后的文化知識,它們的反義詞等等,以擴展學生的語文詞匯;或者如文中的倒裝、動名詞等用法,教師可以“老師”這個詞為例,現(xiàn)在“老師”是名詞,古有“吾師道也”的“師”作動詞,表示學習,“師古而不泥古”就是說這個意思等等。這些有趣的文化常識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也能讓大家嘗試運用這些寫作的表達。而這些表達相對“高級”,很容易讓教師覺得這位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很高,故而教師也會更愿意去讀該學生的作文。這樣一來,學生受到鼓舞后更加愿意去識記新的語文詞匯,從而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提高學生的詞匯運用和語言表達能力。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要強化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就必須要將讀與寫融合起來,以此促進二者互相作用,進一步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但是教師也要注意這條道路是長期探索的過程,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探索新方法、實踐新思想、開展新模式,使教學能夠得到最大的轉化,成為學生個人擁有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如此一來,才能取得良好的讀寫結合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和語文素質的發(fā)展,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霞.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研究[J].中華少年,2019(4).
(作者單位:湖南省道縣第五中學4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