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
摘要:本文針對唇震在小號演奏中的重要性及應用進行研究,氣息通過嘴唇產(chǎn)生充分振動,是保證聲音質(zhì)量的關鍵。擁有一個純凈,能在高低音、強弱音之間有效轉換和靈活控制的音色,又能擁有完成一些難度大的演奏作品需要的耐力是演奏者的畢生追求,也是演奏者要具備的重要技巧。通過進行唇震原理和如何獲得充分震動的研究,可進一步提高小號演奏質(zhì)量。
關鍵詞:唇震? ?小號演奏? ?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J621.6?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4-0063-02
小號是一種通過氣流引起嘴唇震動而產(chǎn)生聲音的樂器,該樂器歷史悠久。隨著制作工藝的發(fā)展,使得小號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廣泛運用。唇震技巧在小號演奏中的應用,可提高演奏水平,發(fā)揮小號樂器在重奏、獨奏、室內(nèi)樂中的重要作用。隨著小號演奏方法傳到國內(nèi),加深了演奏者對這一樂器的了解,對演奏者節(jié)奏和音色等技能提出較高要求,需要加大對氣息控制和唇部肌肉力量的訓練,提高演奏水平。
一、唇震在小號演奏中的重要性
小號演奏中的節(jié)奏、音色等基本功的訓練逐漸受到演奏者的重視,相較于“更快、更高、更強”的演奏觀念,現(xiàn)代社會中,更多強調(diào)“低慢響”這一技術評價標準,需要從以上角度出發(fā)培養(yǎng)演奏者的小號演奏技能。我們認為“低慢弱”是最難掌握的一種技巧,這些演奏技巧對唇震要求較高,演奏者身體、嘴部肌肉或身心等環(huán)節(jié)的緊張,將影響震動情況,無法演奏出飽滿的低音和優(yōu)美的旋律。更不可能在演奏節(jié)奏緩慢的音樂時保證震動持續(xù)性。由于演奏技巧的創(chuàng)新,更多注重對小號演奏者基本功的訓練,需要在長期訓練中,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的演奏者,由此表明了小號演奏基本功的重要性。練習唇震技巧時,不僅是每日活動嘴部肌肉那么簡單,還要通過長期訓練加強氣息連貫性、聲音質(zhì)量和演奏音準等方面的訓練。連貫的演奏、高質(zhì)量聲音,要通過唇震幅度有效控制來實現(xiàn)。
如果沒有良好的嘴部機能,則在小號演奏過程中,無法達到需要的音色或音量,需要花費額外力氣彌補震動上的不足,長此以往對演奏者耐力和體力等產(chǎn)生嚴重影響。由此可知,加強小號演奏中唇部震動動作的研究是有必要的。從演奏實踐來看,要結合演奏理論知識和經(jīng)驗,提高演奏水平,并為之后演奏技巧練習提供條件。
二、氣息參與和運用在肌肉震動上的重要性
在唇震過程中,氣息是影響震動產(chǎn)生的主要因素之一。若唇部震動是小號演奏聲音的來源,則氣息為聲音動力。在氣息提供動力的情況下,使得嘴唇肌肉得以震動,對于小號樂器來說,氣息不僅能使嘴部肌肉發(fā)生震動,還可加強震動。作為演奏中的主要動力來源,要求演奏者具有較好的氣息控制能力。除了動力支持外,唇部震動還可作為一種力量和另一種力量抗衡,兩種力量間的沖突是小號演奏中要考慮的主要矛盾,演奏者對力量的使用情況,對演奏效果有著直接影響。實際演奏中,如果要通過震動來發(fā)聲,要求號嘴在嘴上施加壓力。[1]這種壓力是相對的,需要有壓力才能發(fā)出聲音,但是嘴部壓力過大時,將對演奏水平造成直接影響,導致嘴部肌肉僵硬無法發(fā)出聲音。而小號作為一種高音樂器,可發(fā)揮其在音樂領域中的應用價值。小號樂器由于自身特點,往往發(fā)出較大音量在高音區(qū)進行演奏,這時嘴部肌肉由于長時間緊張,會產(chǎn)生疲勞感。
這種情況下,演奏者或者繼續(xù)震動將動力集中在嘴部,使嘴部發(fā)出震動?;蛘邔庀⒘α枯斔统鋈ィ瑴p輕壓力以便能夠持續(xù)演奏,在向外和往回的矛盾中,進行嘴和氣兩種力量的抗衡。實際演奏中,需要注意連貫性、聲音、音準、耐力、吐音等問題,這些演奏效果和嘴部肌肉壓力有著直接關聯(lián)。對于小號演奏者來說,應加強嘴部壓力的控制,演奏過程中將自己的關注點放在氣息平穩(wěn)上,通過調(diào)節(jié)氣息彌補嘴部肌肉力量削弱引起的音量偏低問題。利用腹部力量可將氣息運用到每個音符中。整個演奏過程中在高音區(qū)對腹部力量要求較高,而利用氣息力量可讓音色更加松弛,提高演奏者耐力,并且嘴部壓力削弱可避免嘴部肌肉長時間緊張導致的危害。[2]
小號樂器演奏是一項復雜的過程,要求不同身體部位共同協(xié)作,氣息在演奏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想改變當前的演奏狀態(tài)需要經(jīng)過長時間練習。氣息的運用可減輕嘴部壓力,同時嘴部壓力偏大將影響氣息的控制。在演奏實踐中,氣息力量參與到演奏中,實質(zhì)是將振動轉變成聲音,即是通過氣息變化引起嘴唇震動,將其變成聲音,而嘴部肌肉緊張將阻礙上述過程。因此只加大氣息控制,如加快氣速,增大氣量等,而忽略其他唇震影響因素,將導致演奏效果低下,是實際演奏需要重點注意的問題。
三、唇震在小號演奏中的應用分析
氣流經(jīng)過嘴唇產(chǎn)生的震動,對小號演奏效果有著直接影響,是產(chǎn)生小號聲音的重要因素,震動強弱一定程度影響著小號聲音。這就要求我們了解唇震產(chǎn)生原理,并進行有效控制。簡單來說,唇震是演奏者嘴唇在氣息運用下發(fā)生摩擦引起的,唇部震動和號嘴產(chǎn)生共鳴,隨著音量的放大,樂器空氣柱中的共振則產(chǎn)生了受眾聽到的小號演奏聲。而音樂演奏影響因素較多,不同力度、時值、音符各個因素的變化,將體現(xiàn)出音樂的美妙,這種多元變化是由演奏者改變演奏技巧表達出的,小號樂器能傳達演奏情感,而需要利用氣息力量和唇部肌肉的震動,來實現(xiàn)演奏連貫性,提高聽眾的聽覺體驗。
嘴部肌肉在人體中有著重要地位,正是由于肌肉的作用,人們可完成走、抬、寫字等動作。嘴部肌肉在小號演奏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從生理層面來說,小號震動實質(zhì)是嘴唇周圍的肌肉通過協(xié)調(diào)配合在通過氣息時產(chǎn)生的,這部分肌肉是演奏中的重要參與部分,在演奏實踐中,往往利用到上方唇肌、唇三角肌、下方唇肌等,要想保證演奏中唇震穩(wěn)定性和持續(xù)性,則要依靠這些肌肉完成,同時這部分肌肉還主要作用在嘴部收縮和風口大小調(diào)整上,可提高整體演奏質(zhì)量。由此可知,這些唇部肌肉是決定演奏效果的關鍵,要在肌肉的協(xié)調(diào)配合下完整樂器演奏。
在上述對唇部肌肉介紹的情況下,我們了解到震動不僅要求相關肌肉來完成,還一定程度決定了演奏中嘴部技巧的運用。在演奏音樂較低的音時,應保證嘴唇保持在一個松弛的狀態(tài),就是各部分肌肉處于放松狀態(tài),這時氣流通過嘴唇厚產(chǎn)生振動,將得到一個飽滿的音色。而隨著音樂的擴大,嘴唇逐漸由松弛向緊張過度,隨著風口的縮小,當氣息通過時壓力有所加強,由此進行高音演奏。在演奏過程中,唇震是通過各肌肉配合完成的,隨著風口的收縮完成整個演奏過程,得到不同音區(qū)的音色。并且在演奏音程時,要求嘴部肌肉的靈活控制,確保音程演奏效果較好。從小號演奏理論研究來看,嘴部肌肉緊張程度隨著音高改變而變化。但是在演奏中,往往存在嘴唇肌肉過于緊張而無法發(fā)生聲音的問題。
第一,肌肉僵化問題的產(chǎn)生,將導致演奏效果較差。是由于演奏中演奏者嘴唇肌肉要有一定緊張度,要求保證緊張程度的控制,嘴部肌肉緊張度超過實際演奏中要求的演奏度時,對耐力、聲音會產(chǎn)生較大影響,當養(yǎng)成這種演奏習慣后,無法保證今后演奏習慣的糾正。第二,當存在嘴部肌肉靈活性降低的問題時,在演奏過程中比較吃力,造成聲音干癟。[3]針對上述問題,需要在充分控制嘴部肌肉的情況下,保證小號演奏水平較高,發(fā)揮唇震的作用。小號演奏中的嘴唇震動看起來是嘴唇震動,但實際這種震動來源于嘴部肌肉和氣息協(xié)調(diào)完成的,要想提高嘴部肌肉力量,則需要進行相關訓練,在演奏和練習中增強肌肉力量,并能加大對氣息的控制。肌肉主要功能為收縮,通過收縮牽引骨頭完成運動,在演奏小號過程中,要求各部分肌肉參與到演奏中,而演奏中的唇震實際就是要求發(fā)揮嘴部肌肉這一收縮功能。為了提高演奏效果,需要提高肌肉收縮功能,即是利用肌肉力量,保持肌肉耐力。在演奏中可完成肌肉鍛煉。從演奏過程來說,需要肌肉力量支持小號演奏,要實現(xiàn)肌肉力量與氣息控制有效結合,采取科學的演奏方法,要求演奏者能靈活應對演奏中的問題,更好發(fā)揮肌肉力量,充分利用唇震這一演奏技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唇震在小號演奏中有著重要作用,本文針對唇震實際應用及重要性進行研究,可為小號演奏提供參考,通過相關訓練,能保證演奏質(zhì)量較高。其中氣息的運用、嘴部肌肉力量的控制對演奏音色和音量有著直接影響,演奏者在明確唇震重要性的前提下,應有針對性的進行技巧訓練,確保唇震技巧在小號演奏中的有效應用。
參考文獻:
[1]關宏志.淺談唇震在小號演奏中的重要性[D].北京:中央音樂學院,2019年.
[2]曹向榮.從嘴型系統(tǒng)談小號吹奏中的高音問題[J].北方音樂,2019,(07).
[3]劉楠.小號演奏中呼吸技巧的運用[J].當代音樂,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