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閱讀整本書能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能促進學生主動閱讀。激發(fā)興趣的策略很多,主要有閱讀書評,心馳神往;欣賞封面,興味盎然;閱讀目錄,欲罷不能;觀察插圖,畫龍點睛;了解簡介,打動人心等策略,從而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啟迪思想、熏陶情感、鑄造品質,提高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整本書;興趣;策略
葉圣陶先生最早提出“讀整本的書”這一觀點。2011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也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因此呂叔湘先生認為,學生語文學習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課外閱讀。學生在閱讀整本書時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對語言進行積累與吸納,從而構建自己的語言體系。整本書能夠向學生呈現多角度的社會生活,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社會的方方面面,有利于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有利于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有利于文化傳承與理解,對小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初步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能讓學生在更高遠、更寬闊的視角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他們的文化視野、文化意識和文化自信。
整本書的閱讀越來越受到重視,在部編教材從低年級開始就開設了“快樂讀書吧”內容,小學階段是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如果僅僅推薦閱讀書單,把書給孩子閱讀就萬事大吉,放任自由地讓學生的閱讀,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我們應該持續(xù)關注他們的閱讀過程,有機滲透閱讀方法,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我校持之以恒地開展了23年的讀書節(jié)活動,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也發(fā)現學生閱讀課外書的質量不高,也缺少讀書方法的指導。正如學游泳需要請專業(yè)的教練指導一樣,讀整本書必須要有專業(yè)性的閱讀指導課,學生才能讀得快,收獲多。要上課外閱讀指導課,最好學生有統(tǒng)一版本的書籍,指導才能有的放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校每個年級購買了十二種的必讀書,每種購買七十本。比如,五年級的必讀書有:《金銀島》《西游記》《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森林報》《岳飛傳》《中華上下五千年》《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青銅葵花》《趣味語文》《科學家故事100個》《窗邊的小豆豆》等。這些書籍有人物傳記,有故事書;有科學的,也有文學的;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有歷史性知識的,也有語文知識的,內容比較全面、豐富。這些書通過漂流,每個班每個月都有一本必讀書,保證了每位學生一年至少可以讀十本。一到六年級畢業(yè),至少可以閱讀60本必讀書,每本平均十三萬字計算,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將近八百萬字。
如何充分利用這些書,讓學生愛讀會讀,老師們作了系列研究,其中一項就是當學生剛剛拿到新書時對即將開始的閱讀之旅充滿興趣,充滿期待。怎么做到讀前激趣呢?
一、 閱讀書評,心馳神往
許多書都有“廣告”,對書或作者進行介紹、評價?!洞斑叺男《苟埂贩獾讓ψ髡吆蜁脑u價是“她被美國《紐約時報》《時代周刊》《新聞周刊》贊譽為日本最偉大的女性”。“她寫了日本有史以來銷量最大的一本書,33種文字全球發(fā)行,擁有讀者千萬?!遍喿x之前介紹這些文字,學生的好奇心大增,一個個疑問涌上心頭:書究竟寫了什么能吸引千萬讀者?為什么能成為日本有史以來銷量最大的書?于是個個迫不及待地翻開書閱讀。
二、 欣賞封面,興味盎然
封面是一本書的臉面,是經過編者精心設計的。封面主要有圖片和文字。圖片往往通過比喻、象征的手法表現書中內容,具有直觀、明確、富有視覺沖擊力、易于和讀者產生共鳴。一位老師在執(zhí)教《綠野仙蹤》時先讓學生觀察封面,封面上畫著一幅富有童真童趣的畫:前面是多羅西,后面依次跟著稻草人、鐵皮人、膽小獅子、可愛的小狗托托。通過閱讀封面了解了書中主要人物,學生腦子中會閃現一個個疑問,閱讀的主動性被激發(fā)了?!遏敒I孫漂流記》全世界有幾百種版本,每一種版本的封面插圖都是不一樣的,目的都是吸引讀者,老師可以出示許許多多的封面,激發(fā)起閱讀的欲望。
三、 介紹作者,產生向往
每一位作者都有獨特的人格魅力,很多文學作品的產生也有奇聞軼事,如果把這些信息傳遞給學生,都會讓學生對閱讀作品產生濃厚的向往之情,產生繼續(xù)讀下去的沖動。比如《窗邊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徹子——書中的小豆豆,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后,來到巴學園,長大后竟然成為日本著名作家、著名演員、著名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作者的巨大變化,傳奇經歷,無疑激起學生對黑柳徹子的興趣。
四、 學習目錄,欲罷不能。
目錄是書中知識的高度凝練,是作者精心擬就的.通過閱讀目錄能提綱挈領地了解全書的主旨,還能了解各章節(jié)之間的關系,體會書中的行文脈絡,不少目錄非常吸引孩子眼球,激發(fā)學生閱讀探究的積極性。比如引導學生閱讀《窗邊的小豆豆》目錄,學生對《海的味道,山的味道》《然后呢……》《好好嚼啊》等等就非常好奇。
五、 觀察插圖,畫龍點睛
插圖是課外書的重要組成部分,用直觀形象,富有趣味的圖畫語言對文字的生動闡述,插圖或表現重點內容,或展現故事情節(jié),加強作品的感染力和書刊版式的活潑性,同時有畫龍點睛的作用,是孩子喜聞樂見的閱讀內容。
吳靜老師在執(zhí)教《綠野仙蹤》時,孩子們欣賞完封面后,馬上讓孩子隨便翻翻,去閱讀書中妙趣橫生的插圖,“插圖為什么這樣畫?發(fā)生了什么事?”一個個疑問在孩子心頭產生,一個個探究的種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
六、 了解簡介,打動人心
很多課外書都有簡介,閱讀簡介不僅能大致了解書本的主要內容,對書有一個整體概念,便于接下來的閱讀,同時簡潔的文字,閃爍著光彩和睿智,也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渠道。
七、 講述故事,懸念迭起
兒童書籍往往都有精彩的故事,在孩子們閱讀之前,拎出一個故事,老師繪聲繪色地講,學生各顯神通地猜,層層剝筍,就像相聲中的包袱一層層抖出來,然后把書發(fā)給學生,學生的興趣馬上被激發(fā)了。比如伍老師執(zhí)教《吹牛大王歷險記》,一開始老師講一個故事:
“有一次,一個獵人為了招待朋友,拿著獵槍去打獵。在經過一個湖邊時,他看見湖面上游著十幾只鴨子,可高興啦!可是仔細一看,鴨子分散在四處,他一槍只能打一只,更倒霉的是,他發(fā)現槍里只有一發(fā)子彈。這可急壞了獵人,他心想:我怎么才能把這些鴨子全部抓回家呢?孩子們,請你們趕快幫忙想個辦法吧……”
誰想到了好辦法?(生自由說)
師:孩子們的辦法真奇特!現在我們來看看獵人是怎么做的。正在他左右為難的時候,他摸到口袋里有一塊豬油。哈哈,有辦法了!他靈機一動,快速地將這塊豬油綁在一根很長的繩子上。然后將那塊豬油扔給了鴨子。孩子們,你們猜猜,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奇妙的事?……(生自由說)
哈哈,你們看,鴨子們全上當了,紛紛去吃那塊豬油,結果把繩子給吞了下去。因為繩子上的豬油滑溜溜的,繩子經過鴨腸子,從鴨子的屁股后面滑了出來,套牢了所有的鴨子,獵人又一次滿載而歸。
師:這本書還有許許多多精彩故事呢,想不想看?
學生異口同聲說:“想!”
八、 觀看素材,一往情深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課外閱讀也要跟隨時代步伐,采用“互聯網+”的形式促進課外閱讀。很多書拍成了電視、電影,閱讀之前播放這些內容,學生對書中故事情節(jié)有大致了解,對閱讀原著的動力也會大增。學生在閱讀《老人與?!非?,播放《朗讀者》中王千源朗讀該書的片段,學生熱淚盈眶,被老人的勇敢精神深深感動,閱讀這本書的情感被激發(fā)出來了。
九、 認識梗概,追根究底
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不少與課外書有關,通過拓展延伸,是激發(fā)閱讀整本書的有效方法??梢允侵黝}的延伸,學習了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有關動物主題時,“課外書屋”介紹了《狼王夢》《第七條獵狗》《小站馬》《紅脖子》《荒野的呼喚》等許多相關書籍??梢酝蛔髡咂渌髌返难由欤瑢W習了老舍的《北京的春節(jié)》,讓學生閱讀《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六年級下冊中有兩篇名著梗概,分別是《魯濱孫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如何通過梗概激發(fā)孩子追根究底,學習原著的學習熱情呢?
梗概就是大略的內容或情節(jié),可能一個詞,在原著中就寫了幾千甚至幾萬字。在梗概中,留下了許多激發(fā)學生閱讀原著的窗口?!皩W起于思,思起于疑?!睂W生閱讀《魯濱孫漂流記》的梗概后,老師對學生說:“看了這篇梗概過癮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不過癮!”“哪些地方同學們還不過癮?請至少找出五處,越多越好。”同學們認真看書,在梗概中打了許多問號。在匯報時學生小手林立,氣氛非常熱烈。
“魯濱孫到過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碰到過許多危險,我想知道他究竟到過哪些地方?那里的景色怎樣?他碰到過什么危險?”
“魯濱孫看到海邊的沙灘上有人的腳印,腳印的樣子是怎么的?他怎么會猜是野人的?”
“魯濱孫開槍打死了追趕的兩個野人,其他野人怎么沒有沖向魯濱孫,來為同伴報仇?這些野人究竟怎么樣了?還回來過嗎?”……
學生的疑問一個接一個,這些問題讓同學們側耳傾聽,凝神思考。老師總結道:“是呀,簡短的梗概怎么能寫清楚那么多疑問呢?要解決這些疑問,請同學們去閱讀《魯濱孫漂流記》,它會告訴你全部答案。我們用兩個星期的時間閱讀,到時候,我們還要上這篇梗概,比一比,誰解決了自己提出的問題,誰能幫助其他同學解決問題,好嗎?”學生大聲說:“好!”。
十、 有意栽花,無痕預熱
整本書的閱讀是高級的大腦活動,因此和其他活動一樣也要預熱。這種預熱是老師的有意栽花,目的是讓書的信息提前進入學生的頭腦中,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期待感,當與這些信息有關的書籍出現在學生視野的時候,學生往往會欣然接受,如饑似渴地閱讀。比如,在向學生推薦《史前怪獸大百科》科普前,老師在一周的時間里和學生專門聊聊恐龍的故事。當大家興趣盎然的時候,老師變魔術似的以禮物的形式出示這本書,學生喜出望外,專心致志地閱讀起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要通過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樂于閱讀,體驗讀書的快樂,實現學生的自由閱讀,主動閱讀,從而更有效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啟迪思想、熏陶情感、鑄造品質,提高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春華.把整本書閱讀當平常日子過[J].語文教學通訊·高中,2018(3).
[2]羅玲.暢游書海 品味書香:小學高年段學生整本書閱讀方法的指導[J].教法實踐,2018(5).
[3]薛佳婧.對課程體系下“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思考[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7).
作者簡介:
游增良,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上杭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