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翼峰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fā)展,農民工已經作為一個新的社會階層在中國崛起。由于時間、精力以及經濟條件有限,很多農民工的子女留在了家鄉(xiāng),從而產生了留守兒童這個群體。父母關愛的缺位、隔代監(jiān)護的缺陷、農村教育資源的有限性,這些因素的疊加導致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現(xiàn)狀不容樂觀。調研組在同時承擔假期公益輔導和教育扶貧調研兩項任務的前提下,在對河北深度貧困地區(qū)的Q村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探索了留守兒童受教育權的保障方案,對于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深度貧困地區(qū);留守兒童;受教育權;鄉(xiāng)村振興
一、深度貧困地區(qū)留守兒童受教育現(xiàn)狀
(一)學業(yè)層面
由于隔代監(jiān)護的存在,留守兒童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自身的知識水平有限和教育理念相對滯后,難以給孩子有效的學業(yè)輔導。同時,農村經濟條件的有限性導致鄉(xiāng)村學校的教學條件相對落后,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學生學習興趣低下。
(二)心理健康層面
留守兒童的父母大多都是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時間長,回家探親次數(shù)有限,導致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關愛,而隔代監(jiān)護又受制于老人的精力、溝通能力、知識水平、教育觀念等因素,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存在重生活輕情感、重結果輕過程等問題,而老師由于教學任務的剛性和考核評價標準的單一性,往往很少有時間和精力顧及學生的心理問題。因此,性格內向、自卑、孤僻、思想消極、缺乏自信等心理問題在留守兒童中比較常見。
(三)綜合素質層面
由于家長和學校都非常注重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不關心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和綜合素質,許多孩子學習是出于功利性目的。同時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留守兒童家庭基本都有了手機,由于缺乏管教,留守兒童將大部分時間花費在手機游戲上,對學習產生了很大的消極影響。
二、原因分析
城鄉(xiāng)二元體制是留守兒童教育產生問題的制度原因。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不斷推進,市場化的過程伴隨著勞動力的自由流動,農民工作為新的社會階層應運而生。由于城市消費水平高,農民工收入相對較低、生活條件差、工作不穩(wěn)定、社會福利待遇差等不利因素使得大部分農民工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家鄉(xiāng)接受教育。受制于祖輩的知識水平、教育觀念和精力,以及父母的長期外出、家庭教育的缺失等,導致留守兒童教育產生問題,而學校長期存在的重智育輕德育、重結果輕過程等問題,也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和學業(yè)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三、解決路徑探究
(一)假期支教與“互聯(lián)網+”相結合
假期支教的志愿者大部分都是在校大學生,他們利用假期進行短期教學服務。這樣的短期支教雖然能在教學方法和教育方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服務時間短、缺乏系統(tǒng)性教學等問題。因此,短期支教結束后,仍可通過運用互聯(lián)網對孩子們進行幫助輔導,將支教一直進行下去。
(二)發(fā)揮村委會的作用
調研組所調研的Q村開創(chuàng)了村校共建的新格局,村委會出資聘請優(yōu)秀編外教師,設置教學質量獎和全勤獎。村委會雖然不是法律意義上的行政機關,但是其在村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村民中也具有號召力。通過村委會對接、村校共建,既可以緩解深度貧困地區(qū)學校的資金問題,又可以促進村委會職能轉變,拉近干群關系,提高其公信力,對于完善基層治理也大有裨益。
(三)利用駐村工作隊的優(yōu)勢平臺,對接社會資源進校園
可以發(fā)揮駐村工作隊的優(yōu)勢,讓他們在工作之余參與教學,在不打亂日常教學秩序的基礎上,開展綜合素質提升教育,為教育扶貧作出貢獻。同時,駐村工作隊參與教學也能夠幫助工作隊及時融入當?shù)厣?,熟悉當?shù)丨h(huán)境,拉近與村民的距離,便于其他工作的開展。此外,駐村工作隊的社會資源也絕非一般行政村或者鎮(zhèn)中心校所能比擬的,更多的社會資源也能促進學校更好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尚廣鷥.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權面臨
的問題解析[J].法制博覽,2018(34):259.
[2]王鵬飛,郭文旭.論農村留守兒童受
教育權保護的現(xiàn)狀、問題和對策[J].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8(04):81-88.
[3]周黎.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現(xiàn)狀的多
維保護探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0):256.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