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菊
摘要:作為現(xiàn)代教育與網絡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慕課既具有信息傳遞上的直觀可視性,又具有教學過程中的個性與靈活性,在現(xiàn)代化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首先對“慕課”這一概念進行了幾點相關介紹,包括它的內涵、特點及其所帶來的改變等;接著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以及學習方式三個角度入手,細致地闡述了在美術教學中引入慕課的好處;最后,為推動慕課背景下的高校美術教學工作改革提出了三點具體策略。
關鍵詞:慕課;高校美術;優(yōu)勢;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0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20)11-0169-02
一、關于慕課
“慕課”之“慕”,顧名思義,即喜歡及模仿之意,而這也剛好能夠反映慕課學習的過程:第一,找到學生感興趣的教學資源;第二,讓學生進行模仿與學習。
“慕課”的內涵即大規(guī)模、開放而且在線的課程。而從這一內涵中我們也得以看出慕課的三個特點:一是大規(guī)模。這是指向上課的學生人數(shù),說明參與到課程中的學生人數(shù)非常多,而大規(guī)模學習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還可以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更多的優(yōu)質資源。二是開放。這是指向慕課的教育形式,而這種開放性主要表現(xiàn)為兩點——慕課對于每一個想學習的人而言都是開放的,且慕課這種教育模式不再局限于學?;蛘呷魏螌嶓w空間之內。三是在線。慕課所采用的學習方式是網絡共享,而這就賦予了教學以更高的自由度——學生可以結合自身需要在線挑選相關課程并自行學習,教師則可以選擇于己方便的時間評閱學生作業(yè)并進行必要的指導。
至于慕課所帶來的改變,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學習過程。不同于傳統(tǒng)課堂,慕課中所包含的教學資源更加豐富,不但有名師講述,而且具有豐富的音視頻資源以供學生挑選。二是師生角色。褪去“課堂權威”外衣的教師在慕課中僅僅擔當著引路人與解惑者的角色,而學生則搖身一變成為課堂主體,不僅決定了知識內容的差異性,且決定了課堂的進度,使教學更具個性與靈活性。
二、將慕課引入美術教學的優(yōu)勢
教育改革形勢下,培養(yǎng)具有個性和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成為教育的目標所在。然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明顯難以滿足這一要求。一方面,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是主體,負責講授新知識并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這種教學模式大大忽略了各個學生身上的個性。具體來說,這里的“個性”是指,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是不一樣的。很明顯,具有普遍性特點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接受知識的多種可能性。另一方面,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重理論而輕實踐,而這明顯導致了學生在發(fā)展過程中的失衡,不利于其全面發(fā)展。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美術教學效果之所以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便在于資源以及教學的限制。慕課與美術課程的結合有效改變了這一不利情況,不僅使教學資源得以高度匯聚,且打破了教學時間以及條件的限制,實現(xiàn)了對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具體則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
第一,從教學內容方面來看,慕課在美術教學中的優(yōu)勢表現(xiàn)在:(1)互聯(lián)網和視頻網站中的圖片和視頻極大地充實了高校美術教學資源;(2)大多數(shù)慕課平臺上不僅有豐富的科普性美術課程視頻可用來夯實學生的美術課基礎知識,且有許多以專業(yè)和拓展知識為主的名師課程。
第二,就教學過程這方面而言,慕課資源有著極強的實踐性與可操作性。這樣一來,慕課中大量的圖片以及視頻資源都可以應用于課堂教學當中,從而大大地提升高校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具體來說,課前,教師只需要做好準備,搜集與課程相關的慕課資源即可;課中,教師也不必再如之前那般,而是負責對學生進行引導即可;課后,教師只需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其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困惑即可。由此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將慕課引入美術教學中以后,學習的自主權被真正而徹底地交還給了學生,學生既可以以自己的興趣、愛好等為導向對學習內容進行自主選擇,也可以結合自身的學習能力自行決定學習進度。
第三,就學習方式來說,大多數(shù)慕課平臺都支持電腦學習與手機學習這兩種方式。如此學生便可以擺脫課堂以及資源的限制,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內容;除此以外,學生還可以結合自身的興趣點所在,自行通過電腦或者手機在慕課平臺上查找并觀看美術學習資源,使自己的美術知識視野得以拓寬。
三、實現(xiàn)慕課與高校美術教學有機結合的具體策略
第一,打造全新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將慕課與高校美術教學相結合,實質就是將學生與資源相結合。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資源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他們既可以對可用資源進行擇定,也需要對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有清晰的認知。因此,這種模式下的教學核心問題便轉變成了對學生自覺性與主動性的培養(yǎng),也就是說,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擺脫其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下養(yǎng)成的被動習慣,并進一步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以使其真正成為美術課堂上的主體,使其在美術教學中的優(yōu)勢得到充分發(fā)揮。
第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截至目前,翻轉課堂和對分課堂這兩種較為典型的慕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可以說已經很好地發(fā)揮了慕課對于高校美術教學工作的促進作用。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具有以下兩個特點:(1)在信息傳遞方面不僅更為直觀,且更加清晰。(2)在教學管理方面也更加個性化與人性化。其與慕課一樣,都已在高校教學中獲得了廣泛應用,而此二者的結合則更加有利于學生課堂學習主體性的凸顯,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至于對分課堂,這是一種分隔式教學方法,最早由復旦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張學新提出,主要包括講授、作業(yè)以及討論這三個密不可分的部分。而其分隔性主要便體現(xiàn)在它對教師講授時間以及學生自主學習時間這二者的分隔上,也是因為這樣,學生才得以獲得充足的時間對教師在課上所講授的內容進行消化與吸收,并使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鍛煉與提升。在將對分課堂與慕課進行結合的情況下,學生可以結合課堂需要開展合作探究,并于尋找資源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課堂所講知識的理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且有利于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性。
第三,在應用實踐中反復檢驗并加以完善。慕課是一種處于發(fā)展狀態(tài)下的教學手段,與此同時,高校美術教學也是一個有待改革與提升的教學領域。面對慕課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無論是教育者還是學習者,都需要經歷一個從全然不了解到有所熟悉再到十分熟悉、從被動接觸到可以高效利用甚至有所創(chuàng)新的過程。總而言之,師生雙方需要共同發(fā)力,投入足夠的精力與時間,在反復的實踐當中不斷發(fā)現(xiàn)、總結并改正問題,以實現(xiàn)二者的真正相融。
四、結語
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引入慕課是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局限性的有效方式,將網絡中的優(yōu)質相關資源運用到高校美術課堂上,大大增添了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并進而提高了高校美術教學工作的效果。另外,需指出的是,在從傳統(tǒng)教學模式向現(xiàn)代教學模式轉變的過程中,慕課向高校美術課堂的引入,也對包括社會、高校、教師以及學生在內的幾大相關方面提出了更高且更新的要求??偠灾?,將慕課引進到高校美術教學工作中來,并非一種嘗試,而是一種必然趨勢,這種必然性,不僅表現(xiàn)為其與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相符,且表現(xiàn)為其與高校美術教學改革的要求相契合。尤其是作為引進、掌控以及應用慕課主體的教師,更需要站在高校課程改革的前沿,為促進我國美術教育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與才干。
參考文獻:
[1]袁文霞.我國高校MOOC實踐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17.
[2]王志煒.“翻轉課堂”在高校美術史教學中的應用思考[J].教育現(xiàn)代化,2016,(12).
[3]孫其鈞.淺談中學實施對分課堂的策略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