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帆
摘要:近年來,我國不斷提出“加強傳統(tǒng)文化建設,樹立文化自信”的口號,教育界也提出了提高對學生國學文化的教學,加強學生傳承傳統(tǒng)文化意識的教學新目標。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應如何貫徹落實學生對傳統(tǒng)國學文化的學習,深化學生對傳統(tǒng)國學的認識呢?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克服教學的枯燥性,將古詩文與現(xiàn)代生活相聯(lián)系,實現(xiàn)文化繼承和文化創(chuàng)新的結合,引導學生打牢基礎,從古詩文中體味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提升學生傳承民族文化的熱情和興趣,加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傳統(tǒng)文化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8-0070
要想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提高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意識,就必須要讓古詩文深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學生認為古詩文枯燥難懂,課堂枯燥乏味,正因如此,我們更要讓學生尋找學習古詩文的樂趣,使學生能夠輕松地感受到古詩文中深層豐富的意蘊,讓學生愛上古詩文。筆者認為應該將古詩文與我們現(xiàn)代生活相聯(lián)系,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樂趣,從課堂學習、課下比拼以及習慣培養(yǎng)三個方面著手,分為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三個層次,這樣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習古詩文,從而提升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有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才能夠輕松愉悅地學習,對于知識的理解也才能夠更加深刻。尤其是在對于傳統(tǒng)古詩詞文化學習的課堂上,我們不應該只關注對意思的解釋,對學生進行強硬的灌輸,而應該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古詩文,用一種輕松的方式將古詩文的意思表達出來。例如課堂上的分角色朗誦、課堂情景再現(xiàn)以及課堂寫作演練等多種方法,這些都可以讓課堂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例如,在學習必修上冊古詩文單元的《短歌行》一詩時,首先筆者帶領學生了解了詩作者曹操的生平經歷,學生通過對詩作背景的了解,知曉了詩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心懷如何廣闊的志向,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加輕松地理解這首詩背后所蘊含的精神品質。比如這首詩中曹操心懷統(tǒng)領天下的志向,所以才會求賢若渴,也側面反映了曹操愛才惜才的品質。接下來筆者要求學生對這首詩詞進行朗誦,盡力表現(xiàn)出曹操當時的心境。最后再要求學生對這首詩詞進行文言與白話文之間的轉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曹操當時的心境用散文的手法描述出來。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用了非常豐富多樣的寫作手法,通過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多種方式將曹操心中的憂愁、壯志、求賢若渴之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再如杜甫的《登高》一詩,筆者在課堂上播放了影視劇中主角醉酒吟詩的場景,然后要求學生思考影視劇中主角年少醉酒吟詩和這首詩的作者杜甫年邁時登上高山,面對一望無際的寂寥所吟出這首詩時的場景,讓學生體會究竟何種場景才更能夠反映出這首詩的意境?很多學生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大家都認為這首詩反應的應是孤寂、悲涼之情,而非影視劇中的醉酒癲狂之態(tài),學生在討論之中深刻地體會到了詩作蘊含的情感。
二、豐富古詩文學習方式
要克服古詩文的枯燥乏味與難懂,就必須要豐富我們的學習方式,除了課堂的學習以外,還應該將古詩文的學習拓展到生活中,通過古文閱讀、影視劇觀賞和歌曲的學習等多種方式,將古詩文的學習滲透到我們的生活當中。近年來,大眾對古詩文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中國詩詞大會》等優(yōu)秀的電視節(jié)目也將古詩詞帶入了大眾的眼前,學生通過觀看此類節(jié)目、閱讀相關的書籍,能夠拓寬古詩文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豐富了學習的方式。
例如,筆者曾經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中國詩詞大會武亦姝選手比賽時的場景,她的淡然自若、應對自如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許多學生都忍不住贊嘆。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詩詞大會中的許多詩都是我們曾經學過的,只是我們并沒有將學過的古詩進行系統(tǒng)化的收集和記憶。在學生對中國詩詞大會的比賽形式有了濃厚興趣的背景下,筆者也鼓勵學生在班級內開展了一場古詩詞比拼大賽,通過飛花令等形式,喚醒學生對古詩文的記憶,通過比賽的趣味競爭性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班級內掀起了詩詞熱。除了觀看此類比賽以外,筆者還鼓勵學生閱讀《詩經》等優(yōu)秀的古文作品,體味傳統(tǒng)語言的魅力,如一人一本古文書,在一個學期之內閱讀完成并做分享。
三、培養(yǎng)學習古詩文習慣
僅依靠課堂上的引導和一些課外豐富的活動是不夠的,想要讓學生真正深入到古詩文的學習中,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文的習慣,讓古詩文真正深入到學生的骨髓當中。因此,筆者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之間相互監(jiān)督,通過晨讀、課外閱讀和歌曲學習等多種方式滲透古詩文教學,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資源豐富古詩文背誦形式,同時也鼓勵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繼承與創(chuàng)新。
例如,每天早上會有“每日一詩”的活動,大家可以背誦自己喜歡的詩詞,內容不限。還可以在班級的黑板報上劃分出一個獨特的版塊稱作“詩詞角”,在這里每天都會有一位學生來分享一句或一首自己最愛的詩詞,并將其意義表現(xiàn)出來。除此以外,在學習《琵琶行》這篇古文時大家還進行了歌曲《琵琶行》的學習,用唱歌的方式來背詩,大家的學習興趣非常高昂。通過這種多樣化的古詩文教學方式,能夠將古詩文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
由此可見,通過豐富有趣的古詩文教學形式,能夠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使學生了解到中國古代文化與現(xiàn)代技術的結合能夠碰撞出多么絢麗的火花,以此充分地樹立起學生的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曹靜.讓學生讀出古文的真滋味:新課程背景下文言文誦讀教學淺探[J].中學教學參考,2010(8):42.
[2]韓賢克,崔宏偉.古典詩歌教學的有效方法[J].文學教育(下),2011(12):40-41.
(作者單位:山西省靜樂縣教師進修學校035100)